都是“估价”惹的祸?

2012-04-29 00:00:00史容淼
中国收藏 2012年9期

艺术品保险在国内发展举步维艰,已成为行业内的共识,藏家针对自己的艺术品投保更是鲜有耳闻。艺术品保险为何会发展缓慢?“估价难”真的是罪魁祸首吗?针对这些问题,本刊记者日前咨询了中国人保财险文物艺术品高级客户经理王晓东以及其他几位保险界人士,听听他们怎么说。

问:目前针对个人艺术品保险的险种有哪些?如果投保具体怎样操作呢?

答:目前保险公司针对藏家藏品投保主要有两种方案。保险公司承接保单前对投保人的藏品有个预先估价,可以通过证书或发票等购买凭证来估算文物艺术品,一旦发生藏品损坏情况,就会按照购买凭证上给出的价格进行相应赔偿。如果没有相关的购买凭证,则会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藏品价值进行评估,最终确定赔偿价格。而如果遇到水淹、磕碰等情况而导致藏品部分损坏的,保险公司会根据合同,以修复为原则寻找专业的修复机构对藏品进行修复。

其实国内针对艺术品保险的险种有很多。光在艺术品展览这一环节上的保险品种就分为运输险、展览险等,在这些险种下还有更细致的划分。但艺术品种类繁多,每一种藏品因特性不同而都有不同的投保方式,对藏家而言,这些险种都不太适用。

这么一看,个人艺术品收藏投保的险种确实不够丰富。

问:一直以来,估价难、鉴定难是制约艺术品保险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方面有没有解决方案呢?

答:目前国内的艺术品投保估价确实存在问题。由于艺术品本身的特殊性,同一件艺术品由不同的估价人员估价,结果可能大不相同。保险公司是按照艺术品的估值来收取保费的,一般价值1亿元的艺术品,保费是0.5%至1%,但委托方和保险公司如何能协商一个双方满意的价格是难点。如果有藏家为一件文物艺术品投保,现今最好的办法就是由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其作出价值评估,保险公司根据评估的价值对客户进行赔偿等。

但是,目前中国内地没有一家服务于商业的第三方鉴定机构。而想要请文博机构的专家来对投保的艺术品鉴定,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是费力不讨好的一件事。首先,国内文博机构都有自己的严格规定,例如不能参与商业的鉴定活动等。再次,就算保险公司花费大价钱请来专业的鉴定人员,给出的价格不一定和藏家心中的价格相符,在后期协商时还是存在众多问题,保险公司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问:保险公司是否缺乏宣传,以至于收藏者对此比较陌生?

答:目前国内整个文物艺术品保险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少保险公司对于自己的保险产品宣传不够,从而导致收藏者对于艺术品保险投保或操作知之甚少,本就投保意识薄弱的藏家自然和保险公司之间形成了信息交流的鸿沟,对于艺术品保险的发展也是一个制约。信息交流越是不平衡,藏家对于艺术品保险的认识越片面。

目前,藏家对于自己收藏的藏品自然是爱护有加,然而对于给藏品投保的概念,仍然处于“无意识”阶段。保险公司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不少藏家,他们从来没想过给自己的藏品投保。

同时由于艺术品估价难、鉴定难、理赔标准不详尽等原因,保险公司自身也不愿多做宣传,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问:在一些收藏者和艺术家看来,一旦藏品受损,就算赔再多的钱也于事无补。这种观点会制约艺术品保险业的发展吗?

答:在保险公司接触的藏家客户里,不少人认为自己的藏品是无价的,一旦损坏,就算赔再多钱也找不到第二个了。还有一些藏家认为自己的藏品价值不能光通过金钱来衡量,运用投保这种方式来衡量藏品价值太过功利化。这也是在国外为什么艺术家的艺术品往往都有艺术经纪人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对于艺术品保险的片面想法都是对艺术品保险业发展的制约。

文物艺术品摆置家中,基本上是凭借道德来约束。例如一件瓷器由于保管不当摔碎了,保险公司很难做出赔或不赔的决定,因为这并不属于“不可抗因素下导致的损坏”。而站在藏家的角度,也认为既然我给藏品投了保,那么这就显然在保险范围内。双方的立场不同,目前又没有详细的行业规则约束,很难达成共识。一件藏品丢失,保险公司自然愿意相信是藏家遭遇不快,希望能够减少他的损失,但是仍然无法排除监守自盗的可能性。因此针对藏家的艺术品保险,对于道德风险的考量成为制约保险公司发展个人艺术品保险业务的重要原因,所以不少保险公司即使有单子,也不愿冒着这样的风险接下来。

问:目前能有什么方法吸引藏家为自己的艺术品投保吗?

答:专业的仓储保管人员介入或许是解决方法之一。保险公司更多地希望专业的仓储保管业这种第三方机构介入,这样既可以解决藏品保存不当的问题,还可以让保险公司放心。一旦损毁,只要按照合同赔偿就可以了。艺术家可以把自己的艺术品成批交给第三方保管。专业的仓储机构会请专门的保管人员对艺术品进行保护,温度、湿度等因素绝对控制得恰到好处,一般情况下艺术品不会有损坏。在艺术品的保管绝对专业的情况下,保险公司的赔偿方面自然方便操作。现在国内可以承担此类仓储保管工作的机构多为运输公司。

但是,第三方仓储机构介入的方法只能是一个过渡,因为对于不少喜爱把藏品摆在身边鉴赏把玩的藏家来说,这个方法有些不现实。但如果针对以投资为目的的藏家或者有大量作品的艺术家来说,这确实是值得尝试的一条路。

问:藏家花费大量的经费请专业人员保管他们的艺术品会不会成本太高?

答:艺术家和藏家们的经济实力都较为可观,而他们拥有的艺术品则是他们财产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他们来说,给这些艺术品付出一定金额的专业保管费用,是可以承受的。相信随着艺术品保管观念的改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采用第三方介入的保管方式。

同时,一些艺术家在自己的工作室堆放了大量的艺术品,而艺术家则长期外出采风,这些艺术品常年累月无人照顾,损坏的现象屡有发生。存入仓储机构进行保管,再对艺术品投保是明智的选择。例如在今年北京7·21大雨事件中,不少宋庄艺术家的艺术品都遭了秧,如果他们能早考虑到这一点,将藏品进行仓储保管,就不会在艺术品被毁后痛心疾首。这次事件后,应该会有很多艺术家考虑第三方介入替他们保管艺术品。

问:国外艺术品保险发展已十分完善,这对我们国内艺术品保险业有何借鉴吗?

答:借鉴应该是在有一定行业基础的前提下进行,目前国内整个艺术品保险的体系都没有构架起来,这包括没有相关法律条文、规章制度,没有专业的第三方鉴定估价机构、仓储机构,缺少艺术品经纪人从事专业的艺术品管理工作等等,还谈不上借鉴,毕竟差得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