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敬献的三批瓷器

2012-04-29 00:00:00张才军
中国收藏 2012年8期

35年前,湖南醴陵群力瓷厂曾三次为毛主席纪念堂送上专用瓷器,包括茶盘、茶壶、杯托、烟缸及大花缸等。这三批瓷器在工艺、配方、落款等方面有所不同。为何群力瓷厂要分三批送上瓷器,这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接到任务

1976年11月24日,毛主席纪念堂举行奠基仪式。就是在这个月,毛主席纪念堂工程指挥部委托湖南省制作纪念堂专用瓷,同时也委托景德镇等其他产瓷区制作。目的只有一个,要在最短的时间里,生产出最好的瓷器供毛主席纪念堂使用。

湖南省委将制瓷任务交给多次为毛主席和人民大会堂生产瓷器的群力瓷厂。群力瓷厂副厂长胡建球负责组织生产。在醴陵陶研所的配合下,30多名设计人员共设计60多种产品器型和花面图案。1977年2月1日,纪念堂工程指挥部对醴陵设计图纸和题材表示赞许,并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送审人员李小年、丁华汉、邓文科在住地北京饭店反复修改,两天内绘制出效果图。经过2月4日和2月8日两次复审比较,从江西景德镇和湖南醴陵送去的130多张图纸中,选定了醴陵陶瓷研究所设计的67号造型图和群力瓷厂设计的69号芙蓉花装饰图为纪念堂用瓷的装饰图案,并给群力瓷厂下达了纪念堂专用瓷的生产任务——其中高42厘米、口径60厘米的芙蓉大花缸16个,芙蓉花方肩茶壶、茶盘20套,芙蓉花莲子杯托60套,芙蓉花大号胜利杯托400套,芙蓉花大号棋子烟缸100个。

其中芙蓉大花缸陈设于纪念堂瞻仰厅,其他用瓷陈设在纪念堂东西接待厅,产品要求大小、高矮、重量、颜色、线条、花型、白度七个一致;做到无变形、无黑点、无灰砂、无毛孔、无釉子、无擦伤、无节缝、无釉面不光八个无。

全力以赴

为按时完成这一光荣任务,群力瓷厂上上下下全力以赴,在厂里开展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制坯师傅陈月发与徒弟周谷良采用最新工艺,实现60厘米大缸手工拉坯一次成型,保证了大缸无接缝;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先进技术。彩绘艺人张震、袁术凡首创双人配合汾水工艺,使着色浓淡均匀,确保了颜色一致。

1977年6月7日,纪念堂用瓷生产接近尾声,省委,省、地、县有关部门在群力瓷厂召开了审查鉴定会,一致认为达到了上级的要求。6月20日,纪念堂专用瓷生产任务全部完成。下午在群力瓷厂办公楼前召开了“湖南人民向毛主席纪念堂敬献釉下彩花缸、茶具大会”,有关部门和群众近千人参加了大会。大会由醴陵县委书记李颖主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振强代表省委作了发言。6月22日,这批特制纪念堂用瓷1076件,被浩浩荡荡地送往北京。

1977年8月29日,毛主席纪念堂建成。9月9日,在毛主席逝世一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在纪念堂北门外广场举行了落成典礼,典礼仪式上,使用的全是醴陵为毛主席纪念堂生产的专用瓷。

火速补送

这是醴陵第一次为毛主席纪念堂生产专用瓷,所有瓷器均采用全世界最好的瓷泥——湖南怀化雪峰山脉青界大球泥配方制坯,胎体洁白润泽,画面明丽庄重,底款一律为“湖南群力”四方款。

这里面有一个小插曲,使醴陵第二次又补送了10个大缸给毛主席纪念堂。这件事发生在醴陵专用瓷送抵毛主席纪念堂以后。纪念堂在计划摆放毛主席遗体瞻仰厅时,仅将瞻仰厅正面墙下12个花缸任务交给醴陵,而将水晶棺两侧墙下10个花缸生产任务交给了景德镇。当景德镇生产的豆青釉青花芙蓉大缸送到后,一摆放即感到不妥,一来两者大小不一,景德镇生产的缸小于醴陵,大小不对称;二来景德镇大缸使用豆青釉青花装饰,颜色与醴陵釉下蓝彩不协调。有关部门当即决定放弃景德镇花缸,让醴陵火速补送60厘米大缸10个。

从1977年7月8日上午,纪念堂现场指挥部供应组负责人张绍林给群力瓷厂电话称“你厂敬制的纪念堂花缸已拆箱检验,领导同志很满意,正在植松,过几天便置瞻仰厅”的内容看,第二批10个大花缸送到纪念堂的时间应在7月8日以前。史料并没有记载这次补送。这10个大缸品质与第一次送的完全一样,底款均为“湖南群力”四方款。笔者查到了毛主席纪念堂完成布置后的照片,可以佐证这一次的补送。

再次上送

1983年,为了纪念毛泽东诞辰90周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在毛主席纪念堂设置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革命业绩纪念室。就在对外开放前,毛主席纪念堂进行了内部装修。

首先在毛主席水晶棺四周增设了12盆盛开的君子兰,采用的是醴陵群力瓷厂生产的直径27厘米的蓝芙蓉花钵;在四伟人纪念室外增放一植松蓝芙蓉60厘米大缸;在休息厅也放置了60厘米蓝芙蓉大缸。这次为纪念堂制作的瓷器主要是大花缸和小花钵。对这次制作纪念堂专用瓷的品质和具体数量史料未有记载。

笔者走访了有关当事人后,得出如下结论:一是瓷器品质稍逊、画面小有改动。据当时制坯艺人周谷良回忆,厂里要他做大花缸坯22个,采用洪江小球泥,界牌泥、广东电白泥配方,较第一次坯子采用了大球泥稍欠白度和润度;二是口沿用三条蓝线作装饰,较以前简单了许多;三是底款不同,60厘米大缸采用棕色双凤底款,27厘米小花钵采用“醴陵群力”四方款,至于这次送了多少大缸和小花钵数量无从知道。

据各种版本的毛主席纪念堂画册,结合上送国家用瓷的规定分析,第三次上送的大花缸应不少于16个,小花钵不少于24个,应在40件以上。综上所述,群力瓷厂为毛主席纪念堂敬献专用瓷应在1126件以上。

这三批毛主席纪念堂专用瓷以1977年送的1082件质量最佳, 由于特定历史原因,这批专用瓷生产时间短,数量少,要求高,流入社会极少,数量远少于毛主席生活用瓷。以直径60厘米大缸为例,据笔者调查,现存完整的仅4个,一个在原群力瓷厂展厅,现为华联公司所有;另一个被广西桂林一藏家收藏;还有两个在湖南,为资深藏家珍藏,秘不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