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把营口当牛庄

2012-04-29 00:00:00张大放
中国收藏 2012年8期

前不久,笔者受朋友W君之邀,参观了他精心收藏多年的老纸制品,大开眼界。同时也促使笔者将此前重金购入的一张老包装纸(如图)的研究,摆上了日程。

区区一张旧纸,笔者何需动用重金?卖家给出这样的解释:“民国包装纸,越是大城市的越好找,价格也相对便宜,中小城市者,东西少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一句话,物以稀为贵。”对此,笔者无以反驳。

不过,笔者所以接受这个价格,却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其一,小地方的包装纸印有电话号码者更少,这对笔者的收藏与研究帮助更大;其二,因为收藏的原因,笔者需要经常接触中国近现代史。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注意到了一个问题:原本开埠的牛庄为何被营口所取代?现在有了营口的老包装纸,笔者便有了破解之动力。

据史料记载,1881年4月3日,牛庄正式开埠。到了5月份,英国首任驻牛庄领事密迪乐,却向负责牛庄通商事务的山海关监督瑞麟提出异议,说英国本拟在营口开埠,只因地图上将牛庄标注为距辽河河口就近的港口,所以“很不经意地把营口错当了牛庄”。而实际上牛庄距辽河河口有90里远,且港口淤浅,船舶停靠不便,故需将英国领事馆迁至营口。1864年,英国领事馆从牛庄迁到营口。营口港也在该年正始开港。至此,营口成为东北第一个向外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只因“条约文字不便改易之关系,故国际通称之各词仍曰牛庄”。翻译成现在的话说,牛庄为名,营口为实。

其实,营口早在“日俄战争”(1904年)之后,就由俄国势力范围变成了日本的势力范围。该包装纸上印制的“长电话四百七十四番”就是日本架设的长途电话。但笔者还是从该旧包装纸上看出端倪,第一,1912年6月8日,北洋政府参议院决议:“国旗定为五色旗(红、黄、蓝、白、黑)”,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冲破日本的阻挠发表通电: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 改旗易帜,把五色旗改为青天白日旗。第二,成立于1932年3月1日的“满洲国”规定,红、蓝、白、黑、满地黄五色旗为国旗。据此,东北地区悬挂五色旗的时间在中国是最长的。而笔者最终将该包装纸确定为民国之伪“满洲国”时期。

走笔至此,笔者的案头工作算是大功告成。但笔者还想多说一句,藏品只要能为你所用,它就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