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纽约大都会的中国玉雕

2012-04-29 00:00:00
中国收藏 2012年8期

清 翡翠雕童子戏象摆件

高13.3厘米,宽10.8厘米。一童子侧坐于大象背上,另一童子从后方趴伏,一手扶前边童子之肩,一手抚摸象背,彼此嬉笑相戏。大象体态丰腴,侧首回视,象鼻在地上托卷,表情温顺。童子戏象是清代常见的吉祥题材玉雕,“骑象”谐音“吉祥”,整器有“喜庆吉祥”、“太平有象”的美好寓意。

清 茶晶雕坐佛

高8.6厘米,宽8.9厘米,直径7.6厘米。此件作品以颜色深沉近似墨色的茶晶雕琢而成,光泽内敛却不失宝气。坐佛宽袍大袖,笑口张开,神态祥和,衣褶纹饰流畅自然,右膝之上的一轴经卷随膝盖呈自然弯曲状。不同于高堂大殿上佛像的那般庄严威仪,此坐佛以更趋近于世间常人的形象深得观者之心。

清 蜜蜡雕东方朔偷桃山子摆件

高16.5厘米,宽11.4厘米。此摆件用色泽橘红的蜜蜡雕琢而成,光泽柔润雅致。山子上浮雕东方朔,手持坠着仙桃的树枝,回头张望,笑容诙谐,就好似偷偷躲在山石之后以免被人发现。人物雕琢细腻生动,仙风道骨的形象一览无余。东方朔为西汉武帝时近臣,传说曾偷摘仙家蟠桃,食后成仙,故此题材含有长寿健康的寓意。

玉石雕刻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历经几千年延续不断的发展,至明清时期极致繁荣。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稳定,经济发达,为玉石雕刻的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客观条件。不仅当时用于雕刻的玉石原料相当充足,优秀工匠辈出,皇家更是对这门技艺兴趣浓厚,且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至此,中国玉石雕刻无论是技术还是艺术造诣都达到了空前的历史高峰。日前,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了一场中国玉石雕刻精品特展,展览的主题为“五彩缤纷的世界”。参展的75件中国玉石雕刻艺术品是从该博物馆千余件此类藏品中精选出来的,制作年代全部为清朝,以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作品为主,且主要是宫廷器具。这不仅是此类展览在北美的首次举行,其中的大多数藏品更是首次展出。

在这些展品中,除了用于个人装饰佩戴和日常实用的玉石器件外,更多的则是规格很高的陈设观赏类摆件。同时,在装饰题材上这些展品大部分都传达着长寿、吉祥、进取、繁荣等美好的寓意,可以说较好诠释了清代玉石雕刻艺术品的审美文化内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参展的玉石雕刻艺术品,材质并不局限于一向被过于看重的白玉,而是涵盖了碧玉、翡翠、玛瑙、绿松石、青金石、孔雀石、水晶、琥珀等多种传统美石。石之美者为玉,此次展览以“五彩缤纷”立意,可以说更全面地反映了中国玉石文化的精髓。

清 玛瑙雕三石榴摆件

高11.4厘米,宽19.1厘米。作品将一块优质玛瑙材料圆雕成一大两小三个石榴,形同母子。枝叶错落相间,姿态随意而不是故作形态,足见雕工之精纯。石榴多籽,自古便被人们赋予了“多子多福”、“江山万代”的美好寓意。

清 翡翠雕仙山楼阁插屏心

直径17.3厘米。青山之上古松耸立,远处的亭台、近处的楼阁掩映在水波烟雾之中,石桥之上两位仙风道骨的高士相互对语,仿佛置身蓬莱仙境。整幅画面内容丰满,构图布局层次分明,雕琢手法细致生动、凹凸有致。此类插屏为陈列于书斋案头之物,如画的景致观来令人心旷高远,回味无穷。

清 玛瑙雕花生蜜枣

高2.9厘米。雕者利用玛瑙半透明的材质特征细腻雕琢出蜜枣的造型,同时又巧妙利用材质上天然的土黄色部分顺势雕琢出两颗花生,无论形状、大小还是色泽,都仿佛是真实的花生、蜜枣一般,极尽巧思妙构之能事。而花生和蜜枣放在一处,又有着“早生贵子”的美好寓意,设计、工艺、题材结合得天衣无缝。

清 珊瑚雕观音童子

高23.3厘米。整件作品取材天然珊瑚之主干雕琢而成,颜色鲜艳纯净。观音身形修长,面露慈祥笑意,一手结法印,一手持瑞草,衣纹装饰简洁而流畅。身前一童子头挽双髻,胖乎乎十分可爱。观音送子,寓意吉祥,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喜闻乐见的题材。

清 玛瑙雕仙鹤水滴

高6厘米,宽7.9厘米。立体圆雕一卧姿仙鹤,回首口衔一枝仙桃,仙鹤与桃都是长寿的象征,合于一器更显寓意吉祥。更为巧妙的是,作者因材施艺,利用玛瑙原料本身所带的红色雕琢成仙鹤的顶额以及枝上的仙桃。水滴是古代文人磨墨时用来往砚面滴水的用具,此器创意奇特,意趣盎然,既可实用也可把玩,为不可多得的文房佳器。

清 青金石雕太师少师

高6厘米,宽9.8厘米。《石雅》云:“青金石色相如天,或复金屑散乱,光辉灿烂,若众星丽于天也”。此器所用青金石颜色深沉,金星闪烁其间更添艳丽。卧伏的大狮头部做了夸张处理,威武而又不失憨态,小狮趴伏其背似正与大狮嬉戏。“狮”谐音“师”,一大一小两只狮子暗喻父子文韬武略,位列“太师”、“少师”,官运亨通,寓意吉祥。

清 青玉雕马背驮经摆件

高11.6厘米,宽10.4厘米,直径5.3厘米。整器采用质地色泽纯净的上等和田青玉雕琢而成,工艺精湛细腻。踏浪而来的马背驮厚厚一摞经书,形象具有写实意味,马鞍披挂和水浪底座均镶嵌有宝石,马鬃则是采用描金装饰,风格富丽而不失典雅。马驮经书的典故源自东汉,相传当时正是白马驮着经书将佛教文化带到了中国。

清 琥珀雕松林图景摆件

高10.2厘米,长19.7厘米 。此器所用琥珀呈红褐色,质润色美,浮雕、圆雕并施,雕工精湛细腻。古松枝干密集,姿态各异,遮天蔽日,且分布错落有致。松林间一人骑马穿行,为整幅画面增添了勃勃生气。琥珀自古就被视为珍贵的宝物,天然琥珀罕见大料,此件作品不但用料大,而且质地色泽俱佳,古朴雅致,雕工精湛,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