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政治课堂活起来,使之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切实推进教学方法转变,构建初中政治课高效课堂。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上完成这一重要任务呢?政治教师只有紧紧抓住课堂的有效空间,认真探索多种教学方法,才能使政治课变得灵动。
一、问题导入式教学法
问题能揭示矛盾,激起疑惑,推动人们产生解决的欲望,更能让学生学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将知识和理论转化为方法”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不能仅仅把思想政治课教学当做一种知识体系和现成的理论来传授,而且要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上《网络的诱惑》一课前,先在教学班进行了一个“上网情况小调查”(把统计出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其目的是了解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疑点、难点、热点问题,让学生提前预习准备。如什么是痴迷?你是否痴迷于网络?痴迷于网络会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哪些危害?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增强了课堂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暴露出他们一些负面、模糊的思想状况。
问题导入式教学,使学生不仅明白“是什么”,知道“为什么”,而且懂得“应当做什么”。这种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又发展了学生的判断、理解和选择能力,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二、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生动活泼的状态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大有裨益的,然而中学生既是一个积极活泼、善于学习的群体,又处在心智还不完全成熟的特殊阶段。面对学业压力和社会问题,他们看问题容易片面、极端。针对这一特点,教师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要让学生真懂、真信,就需要由浅入深,用实际事例来验证理论。
如在学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一课时,很多学生一看到这个标题,就产生了各种疑问。我在讲课之前先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和疑惑。有的学生说,美国是资本主义制度,你看人家的生活质量多高,做一个美国公民多幸福。有的学生说,你看人家美国的航母多牛,谁不听话就打谁。有的学生说,我爸爸从美国给我带回来的游戏机就是比国产的质量好……看着一张张充满质疑与困惑的小脸,听着羡慕的语气,我的心情很沉重,同时也深感要运用启发教学讲好这节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所以,我没有批评学生的错误想法,而是从理论思想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开始讲解。首先,阐明道路和制度的选择受哪些基本因素影响;其次讲明中国为何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由来)。运用事实告诉他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华民族百年夙愿得到实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唯一的正确选择。紧接着我又谈到,社会主义不但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而且经过艰辛探索,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了光明的前景。在这一系列的讲解过程中,我还运用多媒体以大量生动翔实的历史和现实资料、图片、视频配合讲解,给学生深深的震撼,最后使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资本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课堂实验证明,启发式教学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是由浅入深的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适应于比较艰深、晦涩的理论或者是学生认识有偏差、有分歧的认知难点,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三、多边合作式教学法
物理学家海森堡说:“科学根源于交谈。”人必须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在交流合作中学习,在学习合作中交流。每一个学习者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大都是在合作中获得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合作”,积极利用“合作”,巧妙运用“合作”,充分发挥多边“合作”。多边合作的教学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而定,没有一定之规,也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运用这样几种合作方式: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跨学科合作。
“师生合作”可以用于理论性、知识性较强的教学板块,通过教师的提问设疑、学生的思考回答、教师的精讲等一系列师生互动合作完成知识点的学习。“生生合作”可以用于解决学生的思想心理困惑、当前社会热点、学生关心的话题及关注的焦点等问题的学习,通过小组间的合作讨论、班级间的交流甚至激烈的碰撞使大家暴露出了问题,晒出了偏激,辨明了是非,提高了认识,升华了境界,最后达成正面的共识。“跨学科合作”可以用于能够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并通过学科知识间的有机合作很好地诠释政治学科知识的内容。政治课的知识内容广博,涉及面广泛,如在学习《多彩的文化》一课时,就涉及了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劳技、英语、音乐、民俗等多学科、多视角的知识内容。
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式教学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根本原则,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高效的最佳途径和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联系一些实际问题来传授知识,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理论联系实际主要联系三个方面的实际。
第一,要用所学的理论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分析现实问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学习《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一节为例,当谈到其中一个原因“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时,我首先介绍了当今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利比亚战局的近况;然后提出问题:你希望和平还是喜欢战争?虽然现在只是局部的冲突、动荡,但这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作为一名普通的百姓,你的心愿是什么?今天的中国较之前来说强大了,但能去欺负别人吗?战争的结果是什么?经过讨论之后,学生都表示希望和平。这个心愿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与心声。
第二,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以解决学生思想心理困惑、实际生活困难等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目标的阶段性与长期性的关系,提高思想认识。在教学中,我曾向学生出示这样一则材料分析题。
小红最得意的是自己有个小书桌,书桌上有个抽屉,一把小锁就可以将自己的小秘密锁在里面。有一天,小红放学回家,发现自己的抽屉被人打开了,里面的东西好像被翻过了,急忙问妈妈。妈妈笑着说:“不要慌,书桌的锁是我打开的,我想看看你抽屉里到底有什么东西。”小红听完后,又气又恼,很久不跟妈妈说话。
针对这一案例我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对此事你们有什么感想?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偷看子女秘密的做法对不对?这种行为侵犯了小红什么权利?这样几个小问题引发了学生激烈的辩论,随之学生生活中的迷茫与疑惑慢慢得以梳理与澄清。
第三,要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和学生关心的话题、关注的焦点等,用立足于现实又超越于现实的理论分析,正确引导他们,使他们正确地认识各种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课标的基本要求,又是政治课教学的根本原则,同时也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具体体现。教师不但要做教学的有心人,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家事,国事,天下事,学生事,事事关心”。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课堂、关注学生,让政治课充满时代特色并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政治教师要做敏于探索的有心人,做敢于尝试的教育者,通过选择多种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有收获,让课堂焕发出生机。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峪中学分校
(责任编辑 王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