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社会对中小学的德育管理模式诟病多多,“陈旧”、“单一”、“一潭死水”、“苍白无力”等,不一而足。如何让德育从陈旧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如何使学校的德育形式变得生动、鲜活、高效起来,如何使教师的教育理念、管理理念发生变化,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与新形势下高中学生思想个性相适应的有特色、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开展特色班级创建活动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特色班级建设是校园文化的基点,也是让德育鲜活高效,从而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效益的生长点。我校是佛山市乃至广东省率先实行小班化教育改革的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小班化教学具有增加生均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关注度及学习参与度,便于开展个性化教学和教育教学管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优越性,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使用最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的教学模式。小班化教育改革为创新德育管理模式带来了契机。我校德育部门顺势而为,在对班情、生情、班级建设现状等作了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采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在全校展开特色班级创建活动,探索班级管理新模式,创出了一条鲜活高效的德育管理特色之路。
特色班级建设,有其独特性和优异性。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因班而宜、因师而宜、因生而宜,以活动为载体,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贴近班级实际、针对性强的特色班级创建活动,初步形成了“竞争型班级”、“快乐型班级”、“自主管理型班级”、“民主建设型班级”等个性分明、特色显著的班级特色。
实践探索表明,小班化教育带来了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班级管理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形成了一班一特色,百花齐放,主体特色鲜明、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强的鲜活高效的德育管理模式。
二、构建“三自”德育管理新模式
我校着力探索和构建“三自”德育管理模式,以此推动和引领学校德育工作朝着特色办学的方向发展。“三自”即自我构建、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所谓自我构建,是指在班级文化目标、个人发展等方面进行构建,如学生的个人规划、前途理想的教育。在自我管理方面,校内的学习区、生活区的值日、考勤、内务检查等工作,全都交给班干部、学生会去做,管理权下放到学生手上,以此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而自我发展,就在于自我构建和自我管理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如在小班化教育下的特色班级建设过程中,班主任引领学生自主管理,群策群力,促使班风、班级精神、班歌、班标、班级形象代言人、班级文化格言等班级文化要素的形成,以此来凝聚学生的向心力,体现班级的风貌,预设和养成班级发展目标,从而使学生朝着自己有个性、自己有特长、自己能发展的方向去努力,去提升品质,追求卓越,形成班级的特色文化。
给予学生自主构建班级和开展活动的权力,克服教师越俎代庖、一手包办的弊端,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使人人都成为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者和班级文化氛围熏染的受益者,这些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已成为高明一中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自编《德育简报》
我校德育部门结合当前德育工作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在日常工作中注入德育的新元素,主持编写了《德育简报》,内设“周德育量化考核分数公布”、“大事记”、“工作简评”、“工作重点”、“班主任工作心得”、“他山之石”、“德育案例”等栏目,内容切合学校的实际,针对性强,每周一挂到学校网站并印发到年级组长、班主任手上,用以指导班主任一周的工作,减少了班主任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使班主任工作得到优化与提升,教育理念、管理理念发生了较大变化,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也更为鲜活高效了。
我校自编《德育简报》这一鲜活的德育形式,加大了学校德育部门对班主任工作的指导能力,深受各班科任教师的喜爱,目前已成为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风向标。
四、优化德育常规管理
德育在教育工作中处于关键地位。我校结合时代对德育工作的新要求,围绕每学年德育工作的主题,进一步优化德育常规管理,深化德育专题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创优争先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自我发展;优化校长负责制下的三线管理模式,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班级评价体系和班主任评价机制,以德育部门自编的《德育简报》(周报)负责指导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加大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力度,通过班主任校本培训、主题班会观摩课、班主任业务学习制(两周一次)、营造德育科研氛围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提升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实施德育岗位责任制,实行年级组责任制和班级管理包干制,形成了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参与德育工作的格局,有效促进了校风、级风、班风、学风的建设,凸现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主体德育框架;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巩固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果;结合当前德育工作的新形势和本校学生的特点,编印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心桥》、德育校本课程《安全教育读本》《红色高明》,并开设课程,拓宽德育渗透面,增大德育的时效性。
五、优化学校德育环境
“德育是智育的基础和归宿”,而“德育的成功将有力地促进开发智育的进程”。德育管理旨在从整体上提升学生在班级里的生活质量,促进学生自发提高道德素养,促进全面发展。时代在进步,德育管理模式也应不断创新。学校要创设环境,使学校的班级管理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才会迎来德育管理灿烂的春天。为使学生在健康愉悦的氛围中茁壮成长,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等隐性课程的育人作用,我校着力构建和营造“民主、科学、开放、多元”的学校文化,构建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个性特长发展的班会活动系列、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系列,办好校园网站、广播站、电视台、文学社等校园文化平台,用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感染和熏陶学生,努力营造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为学生美好心灵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校园文化成为教育、激励师生共同进步和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有效载体;使学校教书育人的大环境得到真正的优化,达到“时时、处处、人人都育人”的目的;使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的实际,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促进了他们的发展。
六、建设创新型、研究型的班主任队伍
德育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艺术。着力锻炼和成就一支创新型、研究型的班主任队伍,是我校孜孜以求的目标。我校以课题引领为依托,立足本校实际,制度与措施并轨,全面深入地开展班主任校本培训,多形式、多渠道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我校以省立项课题“特色班级建设研究”为基点,组织全校所有的班级开展特色创建活动,定期进行评比和展示,让班主任在实践中探索特色班级建设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对班级管理、班级教育、班级智慧和德育的交融和谐等方面进行重新审视,找到开启学生心门的钥匙,找到治班的良方,提升理论素养和带班艺术,从“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保姆型、苦干型班主任中解脱出来,以“无为”达到“有为”的效果,实现班主任工作的优化,让德育鲜活高效起来。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王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