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生积极学习的因素及改进对策

2012-04-29 00:00:00戴玉兰
基础教育参考 2012年4期

小学生积极情感表现的方式、倾注的方面与其个人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成长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无论培养学生哪一方面的积极情感,都必须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与分析。本文仅就影响小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形成的因素和应采取的对策做一简要阐述。

一、刚入学时所遇到的影响因素

小学时期是儿童开始学校生活的第一阶段,刚进入校园时,他们对学校怀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他们对学校生活缺乏真正的了解,因此很快就会遇到入学后如何适应的问题。如学校作息时间严格,不能迟到、早退,更不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而且课堂内有许多的约束。所以,有的一年级新生觉得学校生活并不像他们想的那么有意思,因此新鲜劲儿过后,便开始对学校生活产生厌烦态度,特别是那些由于某些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新生,往往不愿意去学校。还有一些儿童(尤其是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在家中受到过分宠爱,依赖性强,与家人分开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会引起焦虑甚至恐怖情绪而不愿上学。另外,如果教师刚一开始就给学生提出很高要求,布置很多的学习任务,学生就会经常遭遇到失败的体验,并会经常受到教师和家长的批评,久而久之学生的厌学情绪就会悄然萌生。

二、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影响因素

一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新生,仍习惯于幼儿园的游戏学习,对于学校严格的上下课制度还不适应。他们有的上课随便讲话,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有的下课后贪玩,不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孩子还边写作业边玩。

二是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许多孩子还保留着许多上小学前的特点,如做数学作业时喜欢扳手指计算,不会口算、心算;学习语文时,只会按照教师教给的内容死记硬背,不会独立思考和归纳复述,更不知道如何预习复习。

三是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有的学生虽然个子很高,但心理发展水平和智能发展水平还未跟上,甚至远远低于同龄学生的正常水平,因此往往会导致他们学习上跟不上,成绩低于同龄学生的正常水平,这一特点尤其在男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四是情感和意志发展的不协调。相当一部分的儿童意志发展跟不上,尚未形成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力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往往感情脆弱,言行脱节。

上述几方面的因素是导致学生发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旦学生感到学习比较吃力,那么就容易导致他(她)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使学习动力受挫。

三、考试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因素

由于频繁考试而影响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形成的现象,在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中往往表现得尤为明显。有些学生因为心理发展过程不协调,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缓慢,进入三、四年级就会感到功课变难。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一直很高,因此当他们由原来考试都是90多分,一下子变成80多分,甚至更低时,一方面,他们自己可能难以接受这个分数;另一方面,父母的高期望、高要求,也使孩子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尽管他们更加努力刻苦地学习,但由于功课难度加大,思维发展也尚未跟上,或由于方法不当,常常使一些孩子力不从心,疲惫不堪。这使一些学生一看到书就觉得头疼,一考试就紧张失眠,考试成绩也离家长的要求愈来愈远。久而久之,造成恶性循环,产生考试焦虑,甚至恐惧。如果学生的这种不良体验多了,而且又不能得到及时调节和纠正,不但不利于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还很有可能会引发学生自卑、自我否定、抑郁等心理疾病,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四、交往过程中所遇到的影响因素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交往的范围也扩大了。他们从过去交往的对象主要是家庭成员逐步扩大到教师、同学及学生家长,这其中年龄相仿,发展水平相同的同伴是他们主要交往的对象。由于现今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因此在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如下问题。一是不善于与同伴进行正常的交往。不善于与同伴交往的学生往往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或退缩性行为。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蛮不讲理,往往没有人愿意与他(她)交往。二是由于从小家长过度保护,生活能力差,性格孤僻,胆小怕事,腼腆羞怯,因而不愿意和同伴交往,特别是当他们受到同龄儿童的耻笑、奚落后,越发不愿接触他人,把自己孤立起来。

五、采取有效策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

一是要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育。学生的年龄不同,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其表现出来的性格、气质和兴趣、习惯也会不同,因而我们的教育就不能采取千篇一律的方法,要知晓学生的内心世界,要能抓得住学生的热点、兴奋点,提出的要求要贴近学生实际,并且教育意图不要太强烈,也不要留痕迹。如有的学生已形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教师就应该对其明确指出来,并帮助其制定改正的计划。每个学生的问题不同,需要不同,我们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和内容也就应该有所不同。

二是要让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形成学习的积极情感。向上、向善是人的天性需求,每个学生都想得到教师、同学及家长的赞扬,他们都想做最好的自己,因此我们要相信学生有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当然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不是无目标、无约束地放任自流。首先,教师要给学生预先设计一定的标准,使学生在实施自我教育时有独立思考的依据;其次,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再次,教师要把他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

三是要设计好具体的训练内容,使之成为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情感的载体。积极的学习情感是一种学习的状态,这种状态的表现往往是附着在一些具体的学习行为上的。因此,我们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情感培养,也必须从具体的学习习惯训练着手。

第一,要训练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教师要从具体的作息安排时间抓起,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从晨读、早锻、午休,到下午放学后游戏、做家庭作业,晚饭以后看电视、预习第二天的功课,以及节假日参加综合实践、简单的劳动体验等。对此,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些具体的任务和时间安排上的指导,并设法使这些活动让学生接受。

第二,要训练学生学会独立完成作业。做作业是加深知识理解,巩固课堂所得的主要方式。笔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有效训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方法。即无论接哪一个新班,我都要跟学生做如下规定:练习中凡是通过自己努力能够做出来的,不许问别人;凡是练习时感到不知所措的,要先复习概念公式,再看例题,然后自己思考,争取独立完成;对于自己实在难以独立完成的题目,也要认真思考,在请教师给予讲解时,先要说清自己对题目的理解,说清自己在哪个具体的地方不理解,除此之外,还制定了相关的评价激励机制。

第三,要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好的学习习惯与科学的学习方法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也就不可能有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训练学生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即上课时一般不会先讲新课,而是先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二是上课采取解惑式的“精讲”,即在讲学生的不懂、疑难、迷惑处时,不是面面俱到。三是做作业时要求学生先复习课堂讲授内容,不懂的地方多看几遍再做题。四是每学完一个单元,都要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在自己的整理本上进行整理、小结,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当然,对小学生积极学习情感的培养不只是靠学校单方面努力就能完成的,必须学校、家庭、社会都重视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汶河小学

(责任编辑 罗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