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到1992年,我在中国驻新加坡外交代表机构工作。因为殖民统治者遗留的历史偏见等原因,中国的中医中药在新加坡一度得不到认可,面临着困局。后来,在各方努力下,中国政府应邀派出中医专家为李光耀等新加坡政要和社会名流治疗久治不愈的痼疾,获得显著成效,引起巨大轰动。中医中药在新加坡由此“正名”,打开了局面。同时,中医中药在新加坡的成功,增进了两国人民的交往,促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谱写了“中医外交”的佳话。
中医中药在新加坡面临困局
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常年多雨,虽无崇山峻岭,但到处茂林修竹,享有“花园城市”美誉。它是东盟的重要国家,扼马六甲海峡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新加坡国土面积小,人口也只有500余万,但它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的国家,华人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是大中华地区以外华人聚集最多的地方之一。新加坡独立以来,李光耀担任总理长达31年,他具有远见卓识,充分利用新加坡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充分发挥新加坡人民勤劳而聪明的优势,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新加坡人均GDP已名列世界前茅。
新加坡独立后,继承了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医疗体系,但保留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华人,仍习惯看中医服中药,而当局主管官员由于殖民统治者遗留的历史偏见,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以“中医不科学”、中药“有害成分超标”为由,不承认中医师的合法地位,对中成药的进口也有颇多限制。
1990年,中国和新加坡建交。我就是在中新建交前后的1986年到1992年在中国驻新外交代表机构工作的。面对中医中药在新加坡的困局,作为新中国的外交人员,我们除对当地的中医师处境深表同情外,还一直在寻找适当的机会推动两国之间医药卫生事业交流合作,特别是中医中药的交流合作,以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中医中药资源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加强两国的友好关系。而且,作为外交人员,我们也有责任有义务把用中国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愈许多单用西医无法医治的疑难病症的经验介绍给他们。其实,用中医中药为国外友人治病,展开“中医外交”由来已久。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就曾决定应邀向一些非洲国家派遣多个医疗队,对非洲人民救死扶伤;也曾派遣我国最著名的中医专家为当时的印尼总统苏加诺治病;在越南胡志明主席病重期间,曾先后派出几批医疗抢救小组到河内诊治;世界著名笑星卓别林在弥留之际也曾得到中国政府派出的一流专家诊治和照料……所有这些人道主义的行动都得到各国的感谢和称道。
中西疗法结合治愈癌症震动新加坡
随着中国和新加坡友好关系的发展,在两国建交前后,我们抓住时机,多次派出我国著名的中医专家,为多位新加坡领导人和社会名流治病。由于派出的专家医术高超、医德高尚,针对新加坡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对症下药,所以每次都取得了较好疗效。最早的一例是在1989年,有着重要影响的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至今仍沿用清朝皇帝颁发给该会的大印,每届总商会改选,新会长上任都要举行隆重庆典,由政府副总理到场亲监新老会长交接大印)会长林荫华先生,在伦敦进行例行体检时发现患有初期淋巴癌。他们当即决定请英国最著名的肿瘤专家为其进行治疗,其中包括化疗。人们都知道,化疗要求在疗程内不间断地进行,它能大量杀死癌细胞,同时也会杀死大量白血球。化疗后,有的人白血球会降到正常人的10%。白血球如此之低,不仅使人失去应有的抵抗力,而且极易引发其他疾病。用西医疗法,白血球生长速度非常缓慢,到可以进行第二次化疗时,要等数周甚至更长时间,这将失去宝贵的化疗时机。由此可见,化疗要求两次间隔的时间越短越好,一般最长间隔不能超过两周。到目前为止,西医对此尚无良策,而中医可以用“祛病固本扶正疗法”,服用中药,使白血球快速生长,可以达到再次化疗的要求。
林荫华会长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与中国的工商、金融等界有着广泛的联系。面对林先生家属拜访我时的哭诉要求及林先生的殷切希望,我们经过研究,立即报告国内有关部门。由于事情紧急,希望国内“特事特办”。接报后,国内领导非常重视,破例在5天之内办好一切手续,一周内即派出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郁仁存教授赶赴新加坡。郁教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专家,他到新加坡后,来不及休息,立即了解过去的诊断结果和化疗情况,然后用多种方法对患者进行细心检查,并反复研究患者的病史及服用中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又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情况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拟出最佳治疗方案,开出最适合患者服用的中药处方。为了抢时间,他决定在当地中药店配齐中药。
根据郁教授的处方,患者每天按时服药,保证化疗得以不间断地按医疗方案顺利进行。经过半年多的积极治疗,林荫华会长的病情得到控制并逐渐好转,身体慢慢康复,当年就能恢复部分工作。此事在新加坡广泛流传,社会各界反映强烈,影响巨大。中医中药配合西医化疗能治愈初期淋巴癌的消息不胫而走,新加坡的中医师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此事也引起新加坡政府高层的重视和兴趣。
许多人对中医药配合西医放化疗法能取得的意想不到的疗效很感兴趣,很想窥探个中究竟。其实,主要是因为中药调理以扶正为主,它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配合服用中药可大大减少放化疗所产生的毒副作用;明显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缩短两次化疗之间的时间,提高放化疗的疗效。
在为林荫华会长治疗期间,郁教授还应邀为当时的新加坡总统黄金辉先生做放化疗后遗症的调理治疗,并做中医药的保健答疑,也取得良好的效果。次年,黄金辉总统应邀访华,在百忙之中,还特意安排时间接见和宴请郁教授。
林荫华会长病愈后,为表示感谢,特地向郁教授所在单位赠送两台价格昂贵的电脑和医疗检测仪器,后来在其访华时又专门到郁教授所在医院登门向院领导致谢,并当场捐赠大笔外汇,支持该院购置最新医疗器械,为更多的患者服务。林荫华会长病愈后,一直健康地工作,直到1999年因过度劳累,不幸患脑溢血逝世。
1997年和1998年,郁仁存教授还应邀为当时的新加坡第一任民选总统王鼎昌先生的淋巴癌做过治疗,同样获得很好的疗效。与此同时,我国的另一位肿瘤专家也为时任新加坡副总理的李显龙做过类似的治疗,效果也很理想。
由于我国中西医结合的专家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因此声名远播,很多外国患者,特别是华人,不远万里,慕名前来求医。新加坡一家原来名不见经传的中药房——余仁生药房,因为为中国专家配齐重要中药而得益,跟着名声鹊起,生意格外兴隆。
中国专家的高超医术、高尚医德和谦逊的态度,博得了原不相识的新加坡西医肿瘤专家的尊敬和称道。他们相互切磋医术,合作得很愉快,很快成为很要好的朋友,共同为攻克癌症这一人类头号杀手不懈努力。
中医疗法治愈
李光耀肩周炎痼疾显神奇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91年,李光耀先生在中国航空航天工业部部长林宗棠拜会他的时候,表示愿意邀请中国著名中医骨科专家为其诊治久治不愈的肩周炎宿疾。李光耀先生喜爱游泳、打高尔夫球等运动,自从患左肩外伤性肱二头肌腱炎以后,多年来左肩转动不便,手抬不过头,十分痛苦。他遍访英美等国名医,均无法治愈,有的名医甚至将他的病例判为“老年不治之症”。对此,李光耀先生对西医深感失望。当林宗棠部长向其介绍,中国中医正骨专家可以根治他的多年顽疾时,一方面他对听到这个消息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仍半信半疑,但愿一试。此事在国务院总理李鹏的亲自安排下,有关部门即刻决定派出为中央领导同志服务的保健医生——当代著名的正骨专家葛长海教授为其诊治。葛教授为祖传名医。“葛氏捏筋拍打正骨疗法”是将“易筋经疗法”应用于临床实践,经过葛氏数代祖传,并由葛长海教授广泛吸取民间其他正骨医疗绝技,在数十年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发展、完善而形成的。这一疗法,不仅在国内正骨方面堪称绝技,而且在世界医疗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其入室弟子遍布中国大陆、港、澳、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葛长海教授根据李光耀先生的病史及其身体允许的可能条件,精心设计治疗方案,并细心用拇指刮法、双手捏法、抓抖法及双手虎口搓法,最后用拍打法等为患者理气活血、疏通经络。此外,葛教授还向患者介绍了中国传统的强身健体方法,如太极功等。李光耀先生是一位很有毅力的人,他不顾锻炼时的酸痛,坚持锻炼,持之以恒。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李光耀先生的肩周炎得到根治,活动自如,他又可以游泳和打高尔夫球了。
李光耀先生迅速康复的事实,不仅使李先生及其家人(他的夫人是他留学英国时的同学,新加坡著名律师。他的女儿是医生。他的两个儿子李显龙、李显扬是新加坡政界和军界的名人)喜出望外,也使新加坡许多政要和上层人士逐渐改变了对中医中药的看法。李光耀先生称赞中国的中医专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为此,他除了请中国驻新加坡首任大使转达他对中国国务院领导的感谢外,还请新加坡著名诗人、书法家潘受老先生书“妙手回春”四字条幅,亲赠中国专家,称赞葛长海教授的医术。与此同时,他还要求新加坡卫生部门(他的内弟时为卫生部常任秘书)研究解决中医中药在新加坡的合法地位。
中医中药在新加坡获“正名”
1991年,新加坡国会在讨论中医中药问题时提出,中医中药在法律上虽得不到合法执照,但实际上却在新加坡社会流传,而人们又相信并喜欢中医中药,因此这个问题要研究解决。在讨论中,许多议员指出:中医中药有悠久的历史,能医治许多西医无法治疗的疑难病症,应当承认他们的合法地位,对符合条件者应发给他们合法的营业执照,使他们有机会为社会服务。李光耀先生当时还提出,请新加坡卫生部门和中国有关部门洽商:(一)请中国政府能派出二三十位有一定水平的中医师在新加坡的大医院开设中医门诊;(二)同时从长远着想,要培养经正规训练的新加坡自己的中医师,为此应派出学生到中国的中医药大学进修深造,取得正式的毕业文凭,再由新加坡批准发给他们合法的营业执照。此事当即交给新加坡卫生部门加以落实。
根据新加坡方面的要求和安排,葛长海教授在给李光耀先生治疗的同时,还用三个月的时间在新加坡同济医院为新方举办“葛氏捏筋拍打正骨疗法培训班”,有120余人参加,其中还有来自马来西亚的学员。葛长海教授还收了13名入室弟子。1993年,葛长海又应邀到新加坡举办了第二期“葛氏疗法培训班”,又有60余人参加。今天,葛氏弟子的医术在新加坡一带已颇有名气,受到人们的称赞。
葛氏疗法堪称绝技,就在于它疗效神奇。我曾亲睹葛教授对症治疗、手到病除。一位患者多年来足跟着地疼痛难忍,多方求医成效甚微。经葛长海教授仔细诊断,认为患者足跟疼痛不是骨刺,也不是骨质增生或骨质疏松,而是患者的足跟和肌肉之间有一个小水泡在作怪。一日,葛教授用随身携带的极精致的金属小锤,对着患者足跟疼痛处猛击一下,将水泡击破,患者足跟再着地时疼痛骤失。葛教授说:水泡之水,人体会自然吸收,不需开刀,不必服药。其后,患者足跟疼痛症状全部消失,行走如常。这个事例再次证明李光耀先生亲赠的“妙手回春”条幅,是对葛长海教授高超医术的最恰当评价。
1997年李光耀先生访华期间,特地于11月29日接见葛长海教授并赠亲笔签名的《李光耀图片集》一册作为纪念。有趣的是,图片集的第一页是李光耀曾祖父李沐文身着清廷官服的照片。这张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说的是李沐文16岁单枪匹马到南洋闯天下,由于勤劳睿智,经商有术,很快发迹。李沐文将财产的一部分捐献给清朝朝廷,清廷为示表彰,委任李沐文为“中书”官职,官至七品。由此可见,李光耀祖辈虽远涉南洋求发展,但仍与祖籍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新建交前后数十年,李光耀与中国几代领导人都有着较好的友谊。
(责任编辑 文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