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口算是简单的,纯粹是为笔算做铺垫,只要通过强化训练就行。但这只是表象的,没有更深层次地去探究教材安排口算教学的本意,也没有把口算、估算及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思考,忽视了口算教学的本真。那么,口算教学的本真,其价值何在呢?
一是口算方法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数感。学生在口算的过程中,第一步判断是否满十或够不够减,对学生的数感培养是很有效的。比如,加法中的“25+7”,有学生会忘记进位1,而且在口算的教学中也不曾出现过进位1,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是先判断个位是否满十,先确定了十位的数,那么这样的问题就能很好解决。特别是在减法的口算中,这样的方法更能体现优势,很多教师总会发现班级里面有一部分学生在计算“34-6”这样的题目时,答案总会出现32,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4和6相差2,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还不能很好理解减法中需要大数减小数,这样的错误不可避免,但是通过先判断够不够减,学生的视觉落脚点就不一样了,学生会对数的大小感觉更加强烈,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算正确率。通过上面的对比我们发现,在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口算的过程中,学生先关注了数,再进行算,而原先的口算,学生只是单纯地拿到数就算,缺少对数感的训练。所以,口算方法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是口算方法教学推动估算教学的开展。过分强调笔算,可能会导致学生口算和估算的弱化。其实口算和估算的现实意义很大,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解决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需要更多的往往是口算和估算。很多教师都觉得估算内容难教,因为学生在估算过程中,都会不由自主地把正确的结果笔算出来,不能正确把握口算教学的本质。这就导致了估算的教学意义不能很好地落实,学生不能理解等。
如果学生口算的思维是从个位开始算起的,那么他们看到算式就会不自觉地把正确答案算出来,然后再进行估算,这样估算的意义也就丢失了。而如果学生的口算思维是从高位开始算起的,那么学生在看到算式后的第一反应其实就是一个估算的过程。整百整十相加减得到的结果,是口算的第一步,也可以是估算的一个结果,因为估算本来就可以看做是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的口算。
三是口算方法教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口算的起源其实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自然流露出的一种数学能力的表现。曾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妈妈带二年级的儿子和读幼儿园的女儿去吃必胜客,每份99元,2份要几元?妈妈请读二年级的儿子计算,儿子开始算9+9=18,进位1……思索了半天,说:“妈妈,没有笔和纸,我算不出来!”旁边读幼儿园的女儿悄悄拉了拉妈妈的衣角说:“妈妈,你给阿姨2张100元,她会找给你2元!”故事的确耐人寻味,孩子天真无邪的思维正体现了口算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那么,是什么抹杀了学生们口算和估算的本能,让他们费力的进行复杂的计算呢?显然是我们笔算的课堂教学牵制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我们更应该将口算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的思维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生活中不可能随处有纸和笔,过分强化笔算只会弱化口算和估算的能力,降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