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县之力 优先发展教育

2012-04-29 00:00:00郭纪勇
基础教育参考 2012年2期

多年来,重庆市巫山縣一直坚持汇聚全縣之力,优先发展教育,为全面建设教育强縣而不懈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日,本刊记者就此对重庆市巫山縣教委主任曹诚仲进行了采访。

记者:近年来,责縣为了实现教育强縣这一战略目标,是如何优化教育发展环境的?

曹诚仲: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领导重教兴教。近几年,我縣历届縣委、縣政府牢固树立“穷縣办大教育”的理念,站在“今日教育,明日经济”的高度,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縣”、“教育移民”战略,书记、縣长还带头做“教育书记”、“教育縣长”。近3年来,縣委、縣政府“给人”1500多名,有力地缓解了师资不足、结构欠优的问题;“给钱”12.5亿元,另有社会捐资助学达1.5亿元,确保了教育经费的投入;“给地”1500余亩,并在城镇规划时给学校发展预留充足空间;“给政策”支持教育发展,每年确立l~2个教育“民生工程”。

二是建立健全制度。第一,建郭纪勇立健全教育工作例会制度。我縣成立了縣委书记任组长的教育强縣建设领导小组,每年要召开至少两次教育专题会议,决策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縣“四大家”分管领导每季度定期研究教育,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难题。第二,建立健全领导部门帮扶制度。所有縣领导分别联系l~2所学校,縣级部门对口帮扶2~4所学校。如今,我们已累计解决问题300多项,帮扶资金(含物品)2000多万元。第三,建立健全社会各界助教制度。“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行动”持续开展,广大企业及爱心人士对4000多名留守儿童、困难师生实施结对帮扶。第四,建立健全教育工作考核制度。我们把乡镇、縣级部门的教育工作纳入縣委、縣政府年度综合考核。第五,建立健全教育目标管理制度。我们每年制定年度目标任务,并责任到人。如今,我们全面开启了建设教育强縣新征程,锁定了“城乡教育一体化、资源配置优质化、教育现代化和社区环境学习化”总体目标和分步实施的时间表,确立了“五大支撑”和“十大行动计划”发展载体。第六,建立健全教育督导评价制度。我们建立了督学责任区制度,縣政府今年聘请督学40名,建立5个督学责任片区,积极开展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的督政工作,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学校督导评估,以及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专项督导,推动了教育发展。

记者:多年来,贵縣一直致力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你们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曹诚仲:第一,完善办学体系。我们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成职教育完整的层级教育体系,即多元发展学前教育、优质发展义务教育、快速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发展成职教育、探索发展高等教育、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基本满足了“学有所教、学有所成”的现代教育需求。

第二,优化学校布局。我们按照“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高中向縣城集中”的原则,优化教育布局,统筹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项目。近几年,全縣学校由446所整合为292所;排除中小学危房12.3万平方米,新建校舍23.6万平方米。如今,我縣中学教育已形成了“两园两校十片区”统筹发展格局,即高中阶段教育以縣城为主,打造苟家坪和桐子树坪两大教育园区,并以官渡中学、大昌中学为支撑,辐射江南、江北;初中形成了巫峡、大昌、官渡、福田、庙宇、龙井、骡坪、抱龙、官阳、双龙十大片区;小学教育形成了中心校下设村教学点的发展格局;学前教育形成了25个中心幼儿园下设分园和班点的发展格局。同时,我们新建了平湖、朝云两所城区小学,改扩建了官渡、骡坪等中心集镇中心小学,解决了进城务工子女入学难和转户子女的问题。

第三,整合教育资源。2007年,我们依托职教中心,投资3.7亿元,建成了巫山职教工业园,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工业经济大融合。这使“七校合一”苟家坪教育园区功能不断完善。大昌中学投资2.5亿元新建巫山中学B区,打造桐子树坪教育园区,另外还投资1.3亿元实施官渡和大昌高初中剥离。

第四,优质资源共享。远程教育实现全覆盖;56所城乡学校通过“领雁工程”等形式结对共同发展;建成视频会议系统,组建城域网,打造优质教育资源库,并与广东省对接,实现全縣教育资源共享。

第五,强化师资配置。一抓增量提质。近3年,我縣引进校医1387人;同时强化师德建设,强化以考促学,坚持“三新一德”考试,实施全员培训,进一步净化师德师风,不断扬师德、提师能,努力建设一支“厚德笃学、博爱精业”的教师队伍。二抓管理到位。我们强化月评、期评和年度考核,完善干部公推、公选和竞岗制度,完善教师交流考评、上派下派制度,组建“514”骨干教师网络,实施名师带动工程。三抓关心与关爱。我们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农村教师“栖居工程”,现已累计建成7000多平方米住房。同时,我们建立了优秀教师奖励制度,鼓励教师成名、成家。

记者:这些年来,贵縣教育十分重视民生建设,请您具体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曹诚仲:一是实施“春晖12345工程”,使留守儿童不再孤单。我縣扎实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实施“春晖12345工程”,扎实开展“十个一”活动(一是建立一项结对关爱和对口帮扶制度,二是建好一个“留守儿童春晖之家”,三是开通一部亲情电话,四是开展一次“爱心牵手”活动,五是举办一场校园专题讲座,六是组织一次免费体检,七是开展一次“唱读讲传”活动,八是学会一门实用技能,九是过好一个快乐生日,十是争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使全縣2万名留守儿童真切地感受到了“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教、难有人帮”。

二是实施营养工程,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两年来,我縣多方筹资6249万元,为加快学校食堂建设,保证留守儿童营养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我们完成职教中心等26所学校标准化食堂内部改造和设备更新;启动大庙中学等10所中小学标准化食堂建设;新建官阳小学、起阳小学等32所边远农村非寄宿制学校的食堂;实施华山小学等49所学校饮水工程,解决师生饮水困难;集中采购电蒸柜、电冰柜分别为134台和132台,蒸格300套,保温汤饭桶600余只,以及其他食堂配套设备。同时,我们稳步推进实施一袋饮用奶、一枚鸡蛋、一顿爱心午餐、一份熟肉、一杯豆浆、一份营养汤“六个一”学生营养促进工程,惠及6.5万名学生,实现了贫困家庭学生全覆盖。

三是实施入学畅通工程,使贫困学生上学无忧。其一,出台各类贫困学生资助实施方案。我们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支持、社会捐助”的学生资助体系;设立了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基金,制定了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确保了资金及时、全额发放到位;建立贫困生登记卡并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贫困学生救助档案,分类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一对一”帮扶特困生、贫困生制度。其二,落实各项免补政策。我们为4000名贫困大学生募集资金1000余万元;为1万余人次的大学生办理贷款近亿元;筹措发放学生救助金1200多万元,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目标。

四是实施校园安保工程,持续优化教育环境。我们投入校园安保经费7223万元,建立新型校园警务体制和勤务机制。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活动;加大消防、防雷等安全设施建设步伐,排除整改安全隐患达95%以上;统一为全县师生购买了校方责任险。这使全县教育系统实现了无安全责任事故、无治安刑事案件、无校园暴力事件、无违法犯罪事件、无重大安全隐患、无群访(集访)和越级上访事件的“六无”目标。

记者:为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你们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曹诚仲:首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我们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唱读讲传练”活动为抓手,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课程化、精品化。

其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我县教学成绩逐年稳步提升,2011年,高考上线率达94.8%,高出全市平均上线率20多个百分点;全县初中一次性合格率超过80%,普高参考优秀学生超过30%。近3年,我县中小学师生在国家和市级创新实践大赛中有380余人次获奖,说明改革创新精神在不断增强。

再次,强化教育科研。近几年,我们立足课堂的小课题研究催生出了高效课堂和一批品牌学校,并多次获国家、省市级教育优秀成果奖,发表论文528篇。

最后,建设“六大校园”(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和廉洁校园)。现在,我们有65%以上的学校达到了六大校园合格等级,其中有56所学校分别被评为市级“平安校园”、“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德育示范校、绿色学校等称号。同时,小学教育质量多样化评价机制不断完善;中考优生率保持在30%以上,全县普通高中统招录取线继续超出全市联招线;中小学师生在国家和市级创新实践大赛中有400余人次获奖。

记者:那么,你们是如何体现教育的服务意识呢?

曹诚仲:一是教育移民稳民。我们在初中实施“两园两校十片区”布局优化策略,探索实施“片区中心小学制”和“中心幼儿园”试点工作;学生通过高考升学转户,加速了人口搬迁转移,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实现了县域人口的永久性转移,减轻了生态环境承载的压力。同时,随着大家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带动了大量农村学生进城镇学校学习,从而使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县城和集镇从事第二、三产业,推进了城镇化建设的进程。教育人口的不断聚集,使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逐年增加。

二是教育安民乐民。其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校安工程及转移支付上级政策资金争取力度。其二,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减轻农民负担;学生入学城镇,刺激了各类消费增长。其三,留守儿童关爱体系的健全和完善,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三是教育助民富民。我们全面推进三峡库区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试点县工作,构建了“一心两园两地三级”职教与技能培训体系,不断满足县域劳动力和县域产业发展需要,实现了县域劳动力和产业、行业技能培训“两个全覆盖”。同时,我们通过广泛开展移民、扶贫、再就业等各类技能培训,使现有劳动力掌握了一技之长,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记者:贵县在深化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曹诚仲: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很多做法和经验走在全国和全市前列,曾被评为全国教育改革示范县。

我们深入开展“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试验区试点县”建设,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园校互动、校企融合”办学经验成为全国典型;县职教中心成为全国首批示范校;移民劳动技能培训经验在全库区推广;“大力实施教育移民战略,促进高中教育快速发展”经验在全市教育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探索实施的“纪检干部委派制”在全市教育系统推广……同时,我县教育系统作为党建窗口单位,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系列活动受到党中央和市、县各级领导肯定,并供市、县交流借鉴。

记者:最后,请您谈谈贵县以后的教育发展方向。

曹诚仲:我县教育在今后发展的道路上,将牢固树立“今日教育、明日经济”的理念,以“三峡区位、主城境界、全国水平、世界眼光”为目标,实施以“55154”为主要举措的教育强县建设。也就是坚持“五大战略”(优先发展战略、统筹协调战略、教育移民战略、开放创新战略、全民教育战略),以“五个县”建设为支撑(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县、普及高中教育先进县、教育信息化先行县、科研兴教典型县、素质教育特色县),以“十大行动计划”为举措(学校布局调整、学前教育发展、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高中阶段教育普及、职业教育高地创建、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改革创新、队伍建设、素质教育特色示范、全民教育),建立健全“五大机制”(领导责任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督导评估机制、依法治教机制、环境优化机制),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资源配置优质化、教育现代化和社区环境学习化“四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