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到”让学生养成良好听课习惯

2012-04-29 00:00:00王贞
基础教育参考 2012年18期

作为一年级的数学教师,要想让6岁左右的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关键要重视其听课能力的培养。要听好一堂课,就必须做到“会听、会看、会想、会说、会写”。但是如果把这十个字直接告诉刚刚入学的孩子,没有一点儿意义。于是,我采用孩子愿意、喜欢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们:聪明而懂事的孩子听好一堂课一定会做到“五到”,即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我还特意编了几句顺口溜:“上课听讲要记牢,‘五到’千万不能少,耳、眼、心、口、手皆须到,少了一样不得了。”我以此来促使学生养成听课的好习惯。

一、耳到,使学生养成专注倾听的习惯

只有上课认真听,积极思考,才能真正接受新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但这对还坐不住板凳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实在太难了,于是我采取了如下“兴趣引导听课法”。

复述练习法。教师口述一句话让孩子重复,对于能重复上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发给表扬卡或小红花。当有一个孩子得到表扬卡时,就好像给其他孩子发了一个“刺激”信号,这会使所有学生都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认真听讲。

“钓鱼”检查法。就是课堂上,对于某一个学生精彩的发言,让其他同学重复。这样做可以督促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神,用心倾听别人的发言,还可以有意识地提醒那些已经“溜号”的学生,在同学把重要的知识重复一遍的过程中,促使了他们的有意记忆,而那些已经学会的学生也进行了二次记忆。对于一次就能重复的学生,可给予口头上的表扬,如“真是个善于倾听的孩子”、“会倾听的孩子是最聪明的孩子”等,并发给带有同样话语的表扬卡。就这样,先让学生由外界刺激而认真听,再慢慢过渡到潜移默化地仔细听,又发展到自己主动去听。

情境引入法。数学知识是抽象而枯燥的,如何让这些一年级的孩子感兴趣,是教师要动脑筋的地方。在课堂教学时,我尽量把数学知识融进学生熟悉、能理解的情境中展开教学。如在教学“9加几”时,我结合学校刚刚结束的运动会,以运动员参加跳绳、跳远、赛跑等项目为情境人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探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故事引导法。听故事是小孩子的最爱,把一节数学课变成故事会,让学生在听故事中学会数学是我为人师的理想。利用一年级孩子天真可爱的特点,我经常用讲故事的方法开展教学,吸引学生听课的兴趣,进而提高其听课能力。如教学“比多少”时,我给学生讲童话故事《三只小猪》;在学习“O的认识”一课时,我又给他们讲《小猫钓鱼》的故事。学生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听课能力提高得非常快。

二、眼到,善于仔细观察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专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要讲或少讲。会看,首要是要注意看,作为教师要有吸引学生眼球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上课要有激情,要有吸引力。要幽默。同时,教师还要提供有趣的教具、准确鲜明的板书、引人入胜的课件等。在讲“高矮”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要“公平比较”,我没有利用书中学生早已知道的淘气和笑笑的例子,而是找了其他班级中的两个学生,照下照片并作成了课件,这引起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将他们的眼球牢牢地吸引住。这样做,能够让他们主动参与,自觉探索,使之深刻理解并记住了在作比较时要“公平比较”。三、心到,主动独立思考

心到,即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行为。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如果一个人的思维能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那么,他的注意力就一定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度的集中。会想,首先要学生肯想。这就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难题,怎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去想呢?在课堂上,教师要想让学生肯动脑筋想问题,除了用启发式教学促使外,还要努力将一些问题讲得妙趣横生,引人思索,使学生出于自己的好奇心,而主动地进行思考。例如,在课堂上,我经常这样发问:“老师遇到困难了,现在请你当一名小老师来教教我,看谁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能把我教会。”只是换了一个简单的发问形式,学生就比以前踊跃了,在“比比看谁行”的情况下,学生真正主动地用心去想了。我只是改变了一种发问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的目的就达到了。

无论每个学生的发言正确与否,只要他肯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我就给予相应的鼓励和表扬。如“你头脑真灵活”、“真是个善于动脑的孩子”、“勇于发言的你表现得可真不错”、“对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能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这种回答后得到的自豪感和成功感使他们主动去想、去思考,让他们养成了主动思索、自觉探究的好习惯。四、口到,乐于交流表达

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环节来突破,“说”是听、看、想的直接验证和最终汇总。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要去想,所以说能有效地促进“多听、多看、多想”。

低年级学生普遍的弱点就是不善于表达自己,鉴于此,教师要祛除他们身上这一缺点,在课堂上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多说,勇于说,善于说”,争取要让每一个学生做到“我要说、我会说、我能说”。锻炼学生勇于多说,善于表达,对学生听课以及将来投入社会都有很大的作用,因为要说好、说对,就必须认真想,想之前必须仔细看,认真听。所以,若一名学生能说明白、说清楚,也就表示他已经具备了“耳到、眼到、心到”。鉴于一年级数学比较重视学生的看图说理能力,我就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练,还把看图说理作为测评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部分。首先让学生从图中找到数学信息,再自己提出问题,最后自己解决问题。这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脑思考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结合在一起,他们若能顺利完成这一任务,就已经做到了“眼到、耳到、心到、口到”。

五、手到,习惯认真书写

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讲,课堂上要写的内容少之又少,因为少所以我们更要精细,让他们从小养成动笔认真,出手有神的习惯。“手到”和“口到”有着同样的重要性,“手到”只是用写代替了说,将“耳到、眼到、心到”作了另一种形式的汇总。在教学中,我对于书写认真、动脑思考的学生,会发给他表扬卡——“你真是个书写小能手”或“你是一个爱动脑的孩子”,或在作业本上印一个笑脸,并规定5个笑脸可以换一朵小红花,同时还把他的书、本放到投影里在全班面前展示。这大大激发了学生认真书写的兴趣。我还定期举行“比一比,我是数学书写小能手”的活动,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同样的习题,并把书写既正确又工整的习题,张贴在班级中的数学园地上。学生们对评比非常在意,都鼓足了劲要比一比谁最棒。这样,既让很多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和荣誉感,也为全班学生树立了好榜样,使其他学生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随时注意“写前先动脑,下笔要有神”。

“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是听课的五个基本环节,互相渗透,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实践表明,只有在集中注意力的前提下,才能把“五到”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听课质量和听课效果。一年级是养成好习惯的时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比让学生得到更多的知识还要重要。所以,作为教师要更加努力,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善于听课、主动听课、喜欢听课,进而养成更多的良好习惯。这比教会他们更多的知识意义更深,影响更远。

作者单位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北台小学

(责任编辑 罗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