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土教育资源 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2012-04-29 00:00:00孙建奎李国林
基础教育参考 2012年14期

近年来,我校(江苏省吴江市同里中学)积极挖掘地方乡土教育资源,开发了具有同里镇历史文化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同川滋育仁美》《吴江旅游》和《文化同里》,从同里历史文化特色这一角度去探索德育校本课程丰富的内容、特征以及实施的可行性措施。课程中同里的名人、名风和民俗,以及小桥流水和名胜古迹等,都是很好的德育教材。我们依托校本课程的实施,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他们的道德责任感、使命感,加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合,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结构,让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学习人文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关系到未来一代人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传统和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问题。为了避免校本课程空洞的说教,我们特意组织学生到同里湖芦星洲参观在日本侵略中国时被炸毁,后来重修的庙宇建筑和纪念碑,教育学生牢记历史教训,明白帝国主义侵略掠夺的本性不会改变;吸取落后挨打的教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专心致志发展生产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组织学生到原同里镇中心小学校址“国耻纪念碑”前,读碑文,忆往事,了解当年的仁人志士那一腔爱国救亡之心,明确当代青年肩负着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实现跨世纪宏图伟业的历史使命。

同里曾经诞生过南宋诗人叶茵,明代书画家王宠,清代书画家杨天骥、陆谦夫,以及孙中山的秘书陈去病、国学大师金松岑等名人。我们把这些名人的事迹作为德育教材,通过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多媒体、班级黑板报、校园橱窗、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开展“我心目中的金松岑先生”主题演讲比赛,举办名人头像、名人故居、园林和古桥等建筑纸版画比赛等活动来教育学生,使学生明白,同里历来是文人荟萃、人杰地灵的地方,今天同里的学生唯有发愤读书,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报效祖国。

二、学习古建筑知识,激发热爱劳动人民情感

同里镇具有得天独厚的水乡风貌,又保存了大量完整的明清建筑,其古建筑又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德育教材库。在同里,明、清两代人在外做官的人不少,他们大多留恋故乡富土,兴建了一幢幢宅第园林。目前,保存完好的宅第园林有33处,碑刻砖雕木雕数以百计,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和观赏价值。在进行德育校本课程学习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古镇退思园和珍珠塔等园林建筑景点,让其了解园林建筑的一些知识,组织学生进行古镇园林建筑模型的制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在学完苏州园林、古代桥梁等内容后,我们就带学生参观退思园、崇本堂、嘉荫堂等景点,既加深对课文知识的感性认识,又从中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除园林宅第外,同里还有众多的古石桥。这些造型各异、古朴优雅的石桥集中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在德育校本课程学习有关同里古桥时,我们组织学生去看古桥、读桥联,给他们讲发生在桥边的故事。这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又能激发学生爱家乡、爱人民、爱科学的情感。

三、学习文物知识,进行社会发展史教育

20世纪70年代初,同里镇北的九里湖出土了大批古代陶器残片,经专家考证属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2003年12月-2004年8月在同里中学行政楼建筑工地,由苏州博物馆、吴江博物馆、同里文保所联合组成考古队进行抢救性挖掘的崧泽文化遗址,这是目前发现的太湖流域最大的崧泽文化遗址,为研究同里地区文明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在学习德育校本课程中有关校园内的胜景古迹后,我们组织学生参观校园宣传橱窗内崧泽文化遗址有关文物图片知识,参观同里历史陈列室,观看这些出土的陶片、玉器等实物和图片资料;上网搜索有关资料;听听导游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在远古时代,我们祖先已在同里这块土地上生息耕作,教育学生要热爱故土,长大后要为家乡作贡献。然后再组织学生参观同里的北联村新农村建设,看看现代科技是如何用在农作物种植上并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教育学生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把同里镇建设得更加美好。

四、学习环保知识,培养文明卫生的习惯

同里古镇有悠久的同川文化,自列入联合国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后,便加大了创建卫生城镇、文明城镇的力度,经过几年的努力,镇区的卫生面貌大为改观。同里的街道变整洁了,无论走到哪条街、哪个巷、哪个院都会给人以洁净、古朴、舒适的感觉;同里的水变清了,临水而居的人家在河桥边淘米、刷牙、洗菜,同里镇也成为全国卫生先进镇。在学习德育校本课程中同里悠久的同川文化内容后,我们努力在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的同时,还组织学生到明清街、川心弄等地踏访,了解同川文化;组织学生观看《话说运河》中有关介绍同里专辑的录像,了解同里悠久的历史文化。德育处、团委还经常组织少先队员、青年团员、红十字会员等志愿者到街上、到社区进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服务。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明白同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历史文化古镇,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保护它,并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好习惯。

五、学习校史知识,培养刻苦学习的品质

清光绪二十八年3月18日(1902年4月25日),国学大师金松岑先生在同川书院的基础上创办了同川学堂(同里中学前身)。同川自治学社及其同川公学培育出了许多爱国精英和著名学者,如著名社会活动家蔡寅、近代著名学者和社会活动家杨天骥、著名诗人和社会活动家柳亚子等。在学习德育校本教材中有关金松岑先生的知识后,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到校史室——金松岑纪念室参观,人人撰写心得体会文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作为同中人、同里人的自豪感,引导他们建设家乡、弘扬旅游文化的责任意识。

六、学习旅游知识,培养社会综合实践能力

同里镇自宋代建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33公顷,五湖环抱,由网状河流将镇区分割成7个岛。49座古桥又将其连成一体,历来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素有“东方威尼斯”之誉,具有浓厚的自然和人文气息。镇区内始建于明清两代的花园、寺观、宅第和名人故居有数百处。《同里志》记载,五湖环境于外,一镇包涵于中。同里镇有“三多”,即名人多,明清建筑多,水和桥多。

旅游是同里镇拥有的最优质资源,自1997年以来,“同里之春”旅游文化节已成功举办14届,为古镇同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搭建了一个极好的文化平台。同里中学依托同里的旅游优势,经常组织学生为古镇旅游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在实践中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创新等能力。学校每年12月根据同里旅游特色开展旅游文化艺术节,活动内容除学校固定的有奖猜灯谜、文艺节目表演(戏台表演)和美术书法展示外,各班都精心准备了与旅游有关的活动内容。如布置摊点,有明火摊档现场烹制同里特色小吃,同里特产、旅游用品、纪念品展销;同里镇著名旅游景点介绍和旅游知识宣传;玩具、书籍、服装等物品买卖等内容。这让全校学生人人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感受同里古镇独特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活动的开展发挥了广大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社会综合实践能力。

多年来,我们既开发和利用德育校本课程,又将德育校本课程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科渗透教育和德育活动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知识,接受教育,陶冶情操,提高觉悟,从而突出德育校本课程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 均系江苏省吴江市同里中学

(责任编辑 罗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