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练就一手好字,将会使其终身受益。对于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学生要能“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写字习惯的关键期,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态度,将其融入学生其他各方面的学习以及生活中去。
一、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
首先,让学生在写字时保持正确的坐姿。因为这不但跟写好字有密切关系,而且对身体健康也有好处。低年级的教师对指导学生正确的坐姿都比较关注,有的教师还把正确坐姿及握笔的要点编成儿歌。如“写字时要做到坐姿头正、身直、脚平;握笔摆好‘三个一’,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尖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三个一’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等。教师让学生在每次写作业之前先念一遍,时间长了就熟记成诵,并养成习惯。
其次,应该在指导学生握笔姿势上下工夫,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可以尝试在班级内进行三“有”写字姿势的指导。一有“序”。指习惯培养的计划性。班级要形成一套对写字姿势检查评比的机制,从管理上强化学生的意识,落实要求。如可以结合教学,给坐姿及握笔姿势非常正确的学生拍照,展示给大家看,每节课都特别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小明星”,让身边榜样的力量来促使学生改掉不良的书写姿势。二有“格”。就是有规格,即课标规定的要求。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可分为三个阶段:教师给予明确的要求,学生练唱写字歌;学生自己摆好正确的写字姿势,教师不断地提醒,以使之保持;学生写字,老师个别给予提醒,习惯成自然。三有“恒”。即持之以恒。这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所在,突出说明了习惯养成的反复性。家长、教师应达成共识,持之以恒给予提醒、督促。
教师要把正确的坐姿、握笔的要点通过幻灯片、语言生动形象地教给每一位学生,可以编成口诀,让学生记下来,还可以把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图在家长会上教给家长,让家长配合学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督促学生行成正确的书写规范
教师在检查作业,批阅学生作文和各种考试的阅卷中,总有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那就是书写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潦草不规范。
汉字是一种形体优美的文字,书写时讲究结构、笔势和神韵。实践证明,写字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它要求写字者必须神情专注、注意力集中。指导小学生写字,首先得让学生把基本笔画的形状记住,这就需要观察。笔画的形状和字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不是靠临写得来,而是靠观察得来。因此,基本笔画的运笔,显得尤其重要。
一是要看清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识田字格成为识字的首要任务。在下校听课的过程中,笔者看到有经验的教师将田字格分为四个小格,分别是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在它们的中间分别设一个点叫左上点、左下点、右上点、右下点,中间两条分别是横中线和竖中线,它们的交叉点叫中心点,上半竖中线的一半叫上中点,下面是下中点,左半横中线的中间叫左中点,右边叫右中点。写字前,教师让学生以这九个点为凭借,仔细观察每笔的位置,看清每笔从哪儿下笔,到哪儿收笔。观察后,再说一说写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讲出自己的观察结果。表面看来,汉字的笔画似乎就是6种基本笔画和20多种复合笔画,其实,在不同汉字中,同种笔画的写法是不同的。如点有长点、短点、中点、侧点、左点、右点之分,类似的细微差异,只有让学生观察辨别,才能把字写正确美观。
二是引导学生养成观察部件、结构的好习惯。汉字中许多独体字作为部件组合到合体字中,其中有些笔画要发生变化。如“耳、车”等字作部件时,末笔的横要变成提;如“木”作左偏旁时,捺要变成点。汉字也有自身的结构特点和组合方式。如“想、烈”等字,必须写得上大下小,“提、情”等字,必须写得左窄右宽,否则就会影响整体美。教师要让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比例等情况,再描红、练写。
三是要逐字指导书后的生字。一年级,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字时,多采用样板示范,或利用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怎样起笔、收笔,哪里轻、哪里重等都一目了然。每个字的笔画怎样写,一个字里各种笔画是怎样组成的,当堂写给学生看,让学生模仿练习,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写字感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运笔过程中的轻重、快慢等书写技法,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准笔画或部件所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写匀称。而到了二年级,就可以把生字归类,让学生自主观察,发现规律。大部分的汉字都有自己的偏旁,而这些偏旁的书写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这个偏旁的书写,就可以运用到带有这些偏旁的字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字的结构安排更为合理。
四是坚持适度原则。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神,手指的小肌肉群不够发达,过多的书写容易使肌肉疲劳,手指发酸发麻,这样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害,还会影响孩子写字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坚持适度原则,即教师布置的练习量要适度,教师要求学生每个字练习的遍数也要适度。书后的生字书写应该分散在两课时中完成,教师每课时都有8~10分钟指导学生书写的时间,减少作业量,生字写三、四遍即可。学生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可以少写几个,学生自己觉得写得不满意的,可以多写几个。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把生字组成词语,并尝试运用。另外,还要让学生关注书写的整洁。
五是要不断提醒和督促学生运用书法知识。通过示范、练习、巡视、指导,甚至手把手教,让学生笔笔到位,写出规范、漂亮的基本笔画,从而增强学生“提笔即是练字”的意识。这样就能养成一种良好习惯: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只要一提笔,就能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写间架合适、行款整齐的字。
三、引导学生学会“评字”
“评字”是写字指导的延续和提高,是整个写字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学生掌握写字方法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对所写的字进行评价。
一是自我评价。学生将自己写出的字与书本上的字、教师的范字进行三方对比,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书本上的字和教师的字有什么不同,找出不称心的地方进行修改,直至自己满意为止,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二是进行同桌互评。“三人行,必有我师”。为此,课上要多创设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氛围,如可以由学生对同学的书写做出评价,提出修改的建议,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学生写完字后,同桌可以将本子放在一起,互相观察对方写的字,并讨论交流两人的不同之处,找出对方写字好的地方,彼此学习,扬长避短,在互评中共同提高写字水平。
三是集体评价。教师在指导写字的过程中,可以选取几本作业拿到展台上展示,先说一说哪里写得好,再提出修改的建议,请学生从这两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再一次对田字格里的字进行观察,对字从整体结构到部件、笔画,有进一步的认识;在评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写好字的自觉性。评完以后,可以让学生把字再写一写,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一个字一个字、一笔一画地再改进,让学生写出来的字更为漂亮。学生经过自身评改的实践活动,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需要教师付出辛苦的努力,需要教师有加倍的耐心与细心。教师应该严格控制作业量,通过精选的书写练习,让学生在写字时做到“手到、口到、心到”。如果学生能写一手漂亮规范的方块字,将能更容易感受汉字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
作者单位 北京市朝阳区南湖中园小学
(责任编辑 黄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