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其代表人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三人中,就肖像画说来前者最为著名。日本艺术评论家川端康成说:“能给人以颤栗般感动的,在西方仅有列奥纳多·达·芬奇。”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位才华横溢的意大利人最后生活的土地却是法国,而他那幅世界最值钱的油画也随主人留在了法国。原因就是法国有他的知音——当时能到处征讨却又酷爱艺术的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中国人喜欢用千里马和伯乐表明一种联系,如果说当时的意大利盛产艺术家千里马的话,那法国人就是这个领域的顶级伯乐,他们把意大利文艺复兴整个移植到了自己的土地上并世代保持这个传统,几百年来香火不断。
赠送的城堡
那次我和几个朋友像朝拜一样,从巴黎驱车几百公里去参观已经成为达·芬奇博物馆的克洛吕斯城堡。和其他用石块砌成、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的法国传统城堡不同,这是一座在十二世纪原有基础上加建、最后在1471年落成的红砖建筑。它小巧玲珑又低调隐蔽,门前只有一条几米宽的小路蚯蚓般蜿蜒,让来朝拜的人很容易错过,但进去后却会感到豁然开朗别有洞天。
克洛吕斯城堡在几百年间曾是法国国王夏天度假地之一,也接待过无数名士和贵族,但没有谁能像达·芬奇那样过了花甲之年后,以老迈之躯离开故土,翻过横亘在意大利和法国之间的阿尔卑斯山,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度过其生命最后的三年。达·芬奇1519年去世,按其遗愿,被厚葬在四百米之外那座名气更大又能俯视卢瓦尔河谷的昂布瓦兹皇家城堡中。
这一切都源自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承诺。这个国王以其独到的眼光,很快察觉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意义,他给出了让达·芬奇无法拒绝的条件:不仅将这座城堡送给他住,奉他为御前首席画家、建筑师和工程师,还让他享受跟当时王子相同的一年700埃居金币的年俸。
当时达·芬奇在意大利过得并不如意,他因为去医院解刨了几十具尸体而受到教皇的排斥。当时的教皇爱好艺术却讨厌科学,认为达·芬奇的手被玷污了,因而做出的画不圣洁,所以不再给他订单。一向受宠的达·芬奇晚年受挫,度过了他一生最痛苦的岁月。慧眼识珠的弗朗索瓦一世的邀请来得恰是时候,这个国王也就成了世上最幸运的伯乐,被后人称赞为法国文艺复兴运动的创始人,而这个文艺复兴运动就是从卢瓦尔河谷兴起的,达·芬奇就是这里最为著名的代表人物。所以有人说:去法国,一是要访问巴黎,第二就是要看卢瓦尔河谷。
优厚的待遇
住进城堡的达·芬奇可以随心所欲地创作,每一幅画还都以不菲的价格卖出,国王就是他的忠实买主。弗朗索瓦一世给他提供宫廷般的住宿条件和王室的待遇却不要求回馈,不求他向王室尽任何义务,达·芬奇爱做什么就做什么,惟一期望的就是能够和达·芬奇时常闲谈,可见国王对艺术和文化的重视。
在法国,这个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是有传统的。达·芬奇和之前的查理八世、路易十二就有私交,路易十二甚至任命达·芬奇为国王首席工程师和建筑师。之后的弗朗索瓦一世索性将达·芬奇请到了自己的地盘。
达·芬奇当然也会想到投桃报李,他曾经为弗朗索瓦一世设计了一次梦幻般的晚宴,地点就在自己住的城堡。他在庭院的上方搭起了天蓝色的帷幕,两边布满太阳月亮和星辰,400个双座蜡烛将晚宴现场照得跟白昼一样。你可以想象当年的艺术家富有到什么程度。在这次晚宴中达·芬奇还设计了一个跟真的一样大、金黄色机械金属狮子,国王只要敲打狮子前胸,象征王室的百合花便会开放。几百年后,在博物馆馆员引领下,我们也到了这个狮子面前,轻轻拍了一下,黄金百合花果然跳了出来,500年前的机关令人惊叹。
这个友谊直到结尾都令人感动。法国艺术史上有这样的说法:达·芬奇去世时,身为国王的弗朗索瓦一世陪侍在侧,为其送终,当时国王自己的孩子刚刚出生。所以在以后历代很多画家笔下,临终前的达·芬奇躺在弗朗索瓦一世的怀里成为题材。
神秘的微笑
达·芬奇一生创作非常多样,油画甚少却个个都是精品。最著名的当属价值连城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这是以当时佛罗伦萨梅迪斯家族贵夫人为模特所画。弗朗索瓦一世为了让这幅画留在法国,花几千埃居金币的重金将其买下,使这个文艺复兴时代最著名的意大利天才最重要的画作始终留在法国而不是意大利。
国王买下画后将其放进枫丹白露。到了路易十三时代,国王干脆把这幅画挂到了公主们的寝宫。而在拿破仑鼎盛时期,曾经让人把画从卢浮宫取出来,悬挂在自己的卧室里。
至于后来的法国领袖,无论戴高乐还是蓬皮杜总统都是“蒙娜丽莎迷”,这在法国政界几乎形成了一个传统。也可以说,这幅画是在法国人发现、法国许多代领导人热捧下成了世界第一画作的。
这幅画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和维纳斯女神雕塑一样,是游客们即使只有半个小时也必看的两件作品之一。上世纪80年代我第一次见到时,它摆在一个显要位置,人们可以凑到前面看,甚至可以偷偷摸一下上面的油彩。90年代这幅画就被放在一个专门的墙面,前面用绳子围了起来,人们已经被告诫不能靠近。2000年后,它被装上了巨大的玻璃框,以抵御那些不听劝告还用闪光灯的游客,前面还常常有两人看守。我每次看这幅作品都是挤在好几层游客后面。
文艺复兴的天才
达·芬奇还在这座城堡中自由地幻想、发挥,搞了许多天马行空作品。在那里,我看到“喀秋莎”般连续多发的火箭炮模型、后来威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山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于大规模集团作战的坦克、可以360度射击的机关枪。至于螺旋桨飞行器、降落伞、汽车和直升机这些几百年后才出现的东西,在达·芬奇那里都已经有模型了,真不知道这个对异性没有兴趣的天才怎么会有这样超人的想象力!之后法国的凡尔纳也写出了《海底两万里》这样的科幻小说,但是早生几百年的达·芬奇不仅想像、还实地造出了这些模型,真叫人不可思议!
在这座城堡游览时,展览馆那位优雅的法国女士跟我多次说起他对弗朗索瓦一世的崇敬,法国文化以及与欧洲的文化因他而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在这位女士看来,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无非两位:一位是路易十四,另一位就是弗朗索瓦一世。看到我们几个来自中国的参观者认真地问这问那,这个女士不顾其他的参观者而一直陪同我们。她告诉我达·芬奇一生未婚,而他的男仆、也是爱徒的梅尔吉先生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服侍他直到他去世。听到这儿,我突然产生了关于达·芬奇性取向的问题,就特意问她达·芬奇是否连女朋友都没有,这位女士给了肯定的答复。
其实,创作了“大卫”和“垂死的奴隶”等传世之作的另一位文艺复兴大师米开朗基罗也是一生未婚。出了城堡门后我感叹:法国和意大利多产世界顶级的设计师,包括现在著名服装品牌的设计师,而这些人很多都是身着奇装异服的男同性恋者,他们在创作方面的非凡天赋和生理上的需求同样是常人无法理解的。
同行的那位法文极好的女士觉得我的想法有些亵渎了这位天才。她说:达·芬奇之所以成为画家、设计师、工程师、建筑师甚至解剖学家,就是因为他对科学艺术过于投入,以至于异性在他面前他已经没什么感觉,才使他不近女色。她说这话的时候神情严肃,语气坚定。
弗朗索瓦一世当时以天价——不过几千金币,换取的是世界级大师和其最重要的作品,如果用投资回报来说的话,他的回报率到今天已经不能用数字来衡量。所以,人们在卢瓦尔河谷可以领略到意大利风格,在卢浮宫可以见到古埃及和古希腊的艺术品而非法国艺术品。实际上,世界上四大美术馆陈列的大部分作品都不是自己本土的东西。好马还需要伯乐,这就是文化和文化遗产最令人颤栗的地方。
法国是个从经济上走向衰退的国家,有点坐吃山空的味道,但是仍然拥有其他国家无法匹敌的文化底蕴。衰败的经济、糟糕的服务和不愿意讲英语的传统、区区六千万人口——这样的前提下,法国却能接待最多的游客,雄踞世界第一旅游大国位置而且长期如此,靠的是文化,是传承,是那种不短视地追求经济增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