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执政以来,在对外关系上屡被指责“毫无长远战略,更无长期目标”,但今年1月13日内阁重组后却接二连三地推出新举措。继1月14日外务大臣玄叶光一郎视察北方四岛(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后,据日本《产经新闻》1月19日报道,野田佳彦又确定将提出名为“太平洋宪章”的新构想。该报道称,野田的这一构想是要废除鸠山内阁提出的“东亚共同体”计划,让日本与美国担负起领导未来亚太地区的责任。据称,野田的这一计划将在今年9月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举办的APEC峰会上向与会的各国首脑提出。
“太平洋宪章”为何物
“太平洋宪章”的具体内容包括:首先扩充目前只有九国加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框架;其次是以APEC为主体,以2020年为目标,构筑涵盖整个亚太地区的亚太自由贸易圈(FTAAP),制定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共同规则。另外,在安全方面,新构想则基于国际法提出一揽子规范,用于处理海上航行自由及和平解决冲突等事务,建立各国之间多个层面的合作关系。构想的主要特点包括:一是想把日本的21世纪打造成日本的太平洋世纪;二是囊括经济、安全等多种领域;三是打造日美G2,由日美同盟发挥领导作用;四是把中国和俄罗斯纳入太平洋宪章的约束范畴。
野田拟推出该构想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一、呼应美国重返亚太的东移战略。野田提出这个构想的时间,距美国提出新军事战略尚不到半个月。而从内容上看,该宪章的构想也基本上沿用了美国政府提倡的在经济和安保领域转变亚太地区角色的构想。二、也是重新制定民主党政权外交与安保政策新基准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日本几任首相在外交战略方面大多提过相应构想。麻生太郎前首相曾提出了“自由与繁荣之弧”设想,希望在从亚洲到中东的区域建立自由、民主和法制的基础。鸠山前首相则希望以欧盟为“蓝本”,在周边地区建立“东亚共同体”。而野田在参考了《大西洋宪章》、在美国做出战略调整的新时期、在考虑到目前尚有亚太经合组织(APEC)这一既有框架的基础上,最终抛出了“太平洋宪章”构想。三、提升在亚太的话语权与主导权。该构想态势是美日同盟在维持地区可持续发展与和平稳定方面发挥着“基础作用”,中国和俄罗斯被安排的角色是“构建地区合作框架不可或缺的力量”。在美国“离开”东亚的时期,日本一直“担心”来自中国的挑战,如今美国要回来了,日本赶紧抱住美国的大腿,以期借助美国提升它在亚太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日本未来难与美国并肩共同
领导亚太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格林·科纳在演讲时曾说,目前美军向亚太地区的战略重心转移,并不意味着要派出更多的军舰到这个地区,因为现在已经有50艘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增效,而不是增量。所谓增效,就是加强与亚太地区盟友之间的合作。但在美国眼里,日本也还达不到“太平洋构想”中的那个领袖力量,因为在美国的东亚战略或者亚太战略里边,中国的地位远远超过日本。当然,在还没有完全返回东亚的今天,美国仍需要日本暂时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从亚太来看,不重视邻国、与周边诸如中国、俄罗斯、韩国等都存在诸如领土争端等问题的日本,只要不把这些问题解决好,其领袖地位就难以实现。有分析人士就指出,邻国才是日本最大的经济合作伙伴,没有邻国的切实的支持与合作,“太平洋宪章”构想中的经济支柱将不复存在。另外,如果一味强调构想中的另一支柱安全因素,也会伤害到邻国的感情,引发邻国的抵触。还有,由于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日本在亚太地区并不良好的形象能否让日本具有未来领袖的魅力也是个疑问。从这个角度看,“太平洋宪章”有点日本一厢情愿地打造日美G2的幻想味道。
能否落实是个未知之谜
“太平洋宪章”能否真正成为日本的新外交方针,能否落实到实处是个未知数,因为目前的野田政权并未显出能长期稳定执政的特征。
首先,野田政权很有可能在今年9月份之前因为消费税等问题被解散。野田强烈主张增加消费税,近日他曾悄悄邀请健在的数位日本前首相做客首相官邸,并向他们表示,如果增加消费税的相关法案无法在国会通过的话,他就不惜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他还特别强调,“我丝毫也没有一直要坐在首相位子上的想法”,但事实上,野田的首相位子很可能就此旁落。从民意的角度看。日本舆论调查协会2011年12月实施的问卷调查显示,对提高消费税率持“反对”或“倾向反对”意见的受访者达58%,大大超过“赞成”或“倾向赞成”的40%。与此同时,反对提高消费税率的比例比2010年9月的调查结果上升了七个百分点。
其次,即使众议院没被解散,9月份日本民主党也要举行党首选举,届时野田是否能够连任也无法确定。民主党内最大的派系“小泽派”在消费税问题上与野田分歧较大。小泽一郎坚持认为,民主党当年在竞选公约中向选民允诺执政后不增税,现在不能放弃承诺,要求野田回到民主党竞选公约的“原点”,并且公开明确地表示反对增加消费税。2011年年底,包括“小泽派”八人在内的九名民主党议员还毅然退党,并组建了新党“纽带”,以抗议野田首相的增税计划。有猜测认为这九人实为旨在将野田拉下马的“小泽别动队”。日本共同社则分析指出,“与自民党内的派系不同,民主党依旧维持着可同时加入多个派系的宽松模式,一丝微小的变动都有可能在瞬间改变党内的势力布局”。甚至还有人预测今年6月或许就是野田辞职举行众议院大选的日子。
尚未出台先已失色
野田政权执政以来的所作所为让人怀疑日本是否有能力或有诚意真正地落实“太平洋宪章”。野田秉承了“松下政经塾”的强硬风格,以鹰派著称,主张对华强硬,主张参拜靖国神社,并认为“甲级战犯并非战争罪人”。主张日本对宇宙进行军事利用,认为日本应该制定《安全保障基本法》和《紧急事态法》。野田曾撰文说中国正在煽动民族主义的情绪,很有可能会出手,日本必须做好准备。最近,野田还大幅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并决定引进美国最新型隐形战机F-35。另外,日本还插手南海事务,比如驻军舰、部署飞机、在南海加强侦查、加强情报控制等。在中国的东黄海地区日本也不消停,侦查力度大大超过美国。近日,日本还单方面地对中国钓鱼岛附属岛礁进行暂命名,这些违背安全和合作精神的行为均与“太平洋宪章”的主旨精神大相径庭。可以说,“太平洋宪章”尚未出台先已失色,甚至有日本媒体指出,“太平洋宪章”新构想是具有矛头指向的,对象就是中国和俄罗斯。
总的来看,从“自由繁荣之弧”到“东亚共同体”,日本的战略在不断变化中愈显脆弱,原因之一就是日本政局不稳。“一年一相”导致其外交政策缺乏连续性。同样,对于内政不稳、前景堪忧的野田内阁来说,这套模仿“大西洋宪章”的新构想与前首相们的构想难免有命运相似之虞;虽然与鸠山的“东亚共同体”相比,“太平洋宪章”没有把美国排除在外,但不对称的盟友关系同样使得“太平洋宪章”显得没有底气和有些不靠谱。更何况,我们还不知道那些“被角色”的亚太地区大国以及APEC的其他成员对这个“野田构想”怎么想或怎么回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