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调查未发现华为“间谍活动”
外媒10月17日报道,一项由美国白宫委托、历时18个月的调查显示,没有证据显示中国华为公司在美国从事任何间谍活动。这项由白宫委托的秘密调查活动受到了情报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的协助,调查人员研究了大量“可疑行为”报告,并走访了近1000家电信装备采购商。
10月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表调查报告称,中国华为和中兴公司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建议阻止这两家企业在美开展投资贸易活动。但这份报告并未出示任何明确证据。
虽然白宫委托的调查并未发现任何实质性证据,但该调查依然声称,华为产品存在被黑客利用的系统漏洞,未来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但调查并未明确这些系统漏洞是华为刻意设计的,还是单纯的系统缺陷。
欧盟就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达成协议
10月19日,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在欧盟峰会第一天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欧盟首脑们同意在2013年1月1日建成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的法律框架,并且这一机制将在2013年逐步开始实施。欧洲央行将在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中扮演核心角色,但它必须将金融监管职能与货币政策调节职能隔离。不过,更多法律与技术细节尚待今后两个多月内逐步厘清,特别是这一协议将赋予欧洲央行更大权力并削弱成员国监管权,这难免会牵涉修改欧盟条约这一复杂棘手的问题。
范龙佩强调,单一监管机制只是整合欧元区金融业的第一步,其他步骤还包括协调成员国间的银行清算机制以及建立存款担保制度等。他还表示,一旦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得以实施,欧洲稳定机制(ESM)将可以直接向困难银行注资。
德国经济被欧债危机“拖下水”
德国政府10月17日发布2013年经济发展预期,预计2013年德国经济增长1.0%,低于春季预期的1.6%。同时预计今明两年平均失业人数为290万。
德国四大经济研究所认为,德国经济主要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欧债危机的负面影响,其中欧债危机久拖不决是主要因素。
同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呼吁反对党人士,在德国联邦议会上院表决中停止对该国税收削减计划设限。默克尔表示,在经济发展迟缓的当下,德国有必要刺激国内经济需求,应尽早实现对民众工资实施的税收调整政策。
德国政府曾于今年8月末提出,计划将德国的工资税税率由19.6%下调至19%。默克尔同时重申了对削减德国民众养老金缴款的呼吁,希望以此作为提振消费者购买力的另一条途径。据德国财政部数据,今年8月,德国政府税收收入达413亿欧元,创单月税收收入最高纪录,其中工资税和营业税占了税收总额的60%。分析人士表示,劳动力市场稳定是政府工资税收增长的保障,但高税赋一定程度上侵蚀了民众的消费能力。
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再遇阻
继美国国会议员加以阻挠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进行调查之后,加拿大政府10月11日发表声明,将审批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申请的期限延长30天至11月11日。业内人士称,由于大选等因素,美国对中海油收购尼克森案的调查或许还将拖延,而加拿大政府面对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压力态度也是摇摆不定。
2012年7月23日,中海油宣布以每股27.5美元现金作价,收购尼克森公司的普通股,交易金额为151亿美元。目前已获尼克森公司股东大会批准,如获加拿大政府批准,这将是中国最大金额的海外公司收购案。
自该收购宣布以来,加拿大最大反对党新民主党一直持反对意见,认为国家资产不应落于中国国有企业手中。有关专家指出,美国的态度直接决定加拿大的态度。从中国企业自身角度看,海外并购要练好“内功”,面临诸多障碍时要学会“讨巧”。
美国可能增加原油出口
得益于技术进步,近年来美国原油产量激增,美国已开始出口原油。据美国政府统计,截至9月底10月初,美国国内原油日产量达660万桶,创1995年以来新高。英国媒体分析认为,美国如果大幅增加原油出口,可能会影响欧洲、西非和北美之间的原油交易模式。
英国石油公司和壳牌集团等石油巨头已向美国政府提交出口申请,开始寻求出口美国产石油。根据美国法律,石油生产商需要获得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工业和安全局的出口许可证方能出口原油。过去10年间,美国仅有少量原油出口到加拿大,每天的数量不足10万桶,而美国原油进口量则高达约每天900万桶。
新加坡重罚发送垃圾信息
新加坡国会10月15日通过个人信息保护法案,明令禁止商业机构向手机用户发送广告类短信等垃圾信息,违法发送垃圾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可能面临高达100万新元(约合514万元人民币)的罚款,每条垃圾短信则可能导致最高10000新元的罚款。新法案将于2013年年初生效,2014年年中起正式开始执行。
根据新法案规定,新加坡政府将成立个人信息保护署,负责处理这一法案的相关事宜。新加坡民众可在政府建立的“禁止呼叫名单”上注册,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向已在名单上注册的民众发送垃圾信息。
新加坡新闻、通讯和艺术部长雅国表示,新法案将有助于增强新加坡作为区域信息处理枢纽的竞争力,也有利于缓解个人信息滥用给新加坡人造成的困扰。
除了新加坡外,新西兰、加拿大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已推行个人信息保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