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掌控德国?
如果是指德国掌门人,谁不知道德国总理府现在的女主人是一位叫默克尔的老太太?这位身材稍有些臃肿的老太太如今不仅掌控着联邦德国,更是在某种意义上掌控着欧洲联盟,甚至连那个骄傲的高卢公鸡萨科齐也时常要看她的眼色行事。特别是在时下整个欧盟都眼巴巴地盯着德国人钱包的时候。
但这句话似乎也不多余。德国和默克尔赖以称雄的资本是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有了这种强大的经济实力撑腰,德国才能在战后的短短几十年里迅速将“欧洲的德国”,变为“德国的欧洲”。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谁掌控了德国的经济,谁才真正掌控了德国。
最近看到一份调查资料称,在德国有这么一帮人,他们是德国大企业的监事会成员,或者是工会领袖、律师和教授,但从实际影响力而言,他们才是德国真正的幕后统治者。例如安-克里斯汀·阿希莱特纳尔,她曾经是企业经济学教授和全球最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咨询师,如今是德国商业巨头麦德龙和工业气体公司林德的监事会成员,其丈夫保罗·阿希莱特纳尔是欧洲最大的保险公司安联保险的现任监事会主席并即将走马上任德意志银行监事会主席。德国化工业工会主席米歇埃尔·瓦希利亚迪斯除了是一名工会领袖外,还担任着巴斯夫、汉高以及钾盐生产商K+S的监事会成员,在著名化工企业盈创的股权所有者RAG基金会里,他的地位和影响力甚至可以决定德国煤炭开采业的未来以及盈创的上市进程。再如格尔哈德·克洛默,同时是西门子和蒂森克虏伯两家德国企业巨头的双料监事会主席。曼弗雷德,如今同时是三家Dax指数成分股大企业拜耳、能源供应商RWE和工业气体公司林德的监事会主席。当然,这群人里自然少不了有“大众汽车教祖”之称的大众监事会主席和保时捷的大股东皮耶希。
上述这些人牢牢掌控着德国的经济命脉,自然也直接或间接地掌控着德国。但还有另外一些人,虽然隐身于幕后,其影响力却也不弱于前者。他们在唇舌翻动之间便能搅得德国不得安宁。
德国的政局总体是比较平静的,但这几年也出了几档事儿,其中便有包括两任总统和一名国防部长黯然下台。虽说这些人的下台多半是咎由自取,但那些事若放在其他国家,也许就算不上事了。人们在感叹政治残酷的同时,也不能不对媒体的作用心惊不已。当然,媒体的强势是指他们的老板。2010年3月,德国电视二台的总编辑布兰德就被炒了鱿鱼,原因是在老板眼里他太狂妄,竟然“不听招呼”、追求所谓媒体独立性、反对政界插手媒体、不愿成为某党的“圈中人”。
而实际上,在德国媒体都有自己的政治倾向。如《世界报》、《法兰克福汇报》与基民盟关系密切,《南德报》倾向于基社盟,《法兰克福评论报》则亲社民党。德国电视二台是德国的公法电视台,设有由14名成员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其中包括了莱法、黑森和巴符州的州长。正是时任黑森州州长科赫的“强力封杀”,布兰德才不得不黯然离去。
不过,德国的州长等政治人物虽然可以决定公法电视台的总编甚至台长人选,却并不能影响受众者众多的私人媒体,否则默克尔力保的伍尔夫总统就不会那么伤心、那么狼狈地下台了。像德国媒体巨头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的实际掌门人弗里德·施普林格,拥有超过60个出版社、每年出版1900种杂志和5500种新书,谁又能堵住她的嘴呢?此外,德国的媒体强人还有德国最大的媒体集团贝塔斯曼的女老板利兹·默恩,这位贝塔斯曼集团监事会成员和贝塔斯曼基金会主席拥有像《明镜》周刊这样的世界主流媒体,其话语权自然强势。像这样的媒体界强人掌握了德国的话语权,自然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掌控了德国。
当然,说谁掌控了德国,这只是相对的。政治家、资本家和媒体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实际上是一种利益共同体。他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同时又相互攻讦、相互监督。任何人都难以单独掌控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