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章嵩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2月中旬,我随旅游团一行30余人,飞渡重洋,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首都开罗。
开罗地处欧亚非交通要冲,是世界著名海空运输枢纽和会议中心,许多政要名流都在这儿留下身影。那天一下飞机,开罗给我的第一印象——从机场到市区大道两旁,高大美丽的建筑物鳞次栉比,呈现出十足的现代大都市气息。进入旧市区,映入眼帘的又是另一番景象:房屋陈旧,楼层不高,顶部狼藉破烂,有些楼顶上甚至堆满垃圾。据导游介绍说,埃及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首都开罗的年平均降水量仅28毫米,一年四季很少下雨,所以垃圾堆在屋顶上也不会发臭。但有一年一次下雨10多毫米,屋里成灾,联合国专门为此进行过救灾。
开罗出租车很多,满街都是。我们刚步出机场,就见几辆“奔驰”出租车在机场上等候搭客,顿时我心中便认定开罗是很富有的。其实不然,开罗的出租车尽管很多,但多数为陈旧的低档货,其标志明显,车身呈黑色,而四个车轮外壳全喷上白颜色。只要你站在马路边上,准会有出租车驶来招揽生意。
开罗的马路多为单街道,除了几条大街外,多数的道路都没有红绿灯。行驶在宽阔马路上的车辆像是决了堤的洪水般飞驰而来,而开罗行人过马路,却没有半点提心吊胆之感。听说,他们的胆量是锻炼出来的。另外,多数汽车的外观上都有因为擦撞留下的一道道痕迹,不是前灯破,就是后灯烂,甚至车头车尾的保险杠也变了形。但司机们很少为此争吵、打架,大家相互谦让。我们在埃及逗留了10天,也未见有争吵打架的现象。据说,这与开罗人笃信《古兰经》有关。
《古兰经》系伊斯兰教经典,教人行善。埃及有6000多万人口,其中87%的人信仰伊斯兰教。每天拂晓前,开罗1000多座清真寺的高音喇叭一齐播放《古兰经》的经文,诵经的阿訇们拖长声调,高分贝的韵律在天空中回荡,恰似一出“黎明交响曲”,把人们从梦中唤醒。相当大一部分的穆斯林,无论在什么场合,也无论是西装革履亦或穿着拖鞋,只要听到教堂播出的经文声,都会不约而同地朝着教堂奔去。有的人来不及进入教堂,也都就地跪在人行道上,双手按地,十分虔诚。
在开罗,除了高级宾馆、饭店,最多的店铺就是皮鞋店,甚至多过饭店、宾馆。这与埃及产皮革有关,埃及是意大利皮革初加工的货源地。皮鞋店陈列的皮鞋,都摆在橱窗里。要买皮鞋,得站在马路边指着鞋样再进店试鞋。入夜,路灯与橱窗里的灯光交织在一起,格外壮观辉煌。
开罗的“巴克细细”相当盛行。“巴克细细”者,小费也。开罗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比较低。但在这个1400万人口的大都市里,小费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各行各业,连无职业者也在小费上打主意。旅游业是埃及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有不少人是从事旅游业,他们很会想方设法从游客身上赚取钱物。在旅游景点常有人热情地向你介绍情况,指点迷津,当然得付小费。在金字塔附近,有位埃及老人走过来主动揽我的肩膀,与我亲切合影,末了向我索取“巴克细细”。更有甚者,有的人没有提供任何服务,居然也手心朝上向你索取钱财,口中念念有词:“巴克细细”。我们住在宾馆,除付房租外,每天还得准备3个埃镑(1埃镑约合人民币3元左右)的零钱,付给服务员。其余的钱则另行保管好,否则,服务员以为是给他们的小费,在打扫卫生时一起拿走。中国的清凉油、救心丹之类能作为小礼品的东西,也是埃及人索要的对象。这次出国,我带去几十盒这类小礼品。下榻宾馆总服务台的埃及小姐见到我们,便双手按着太阳穴,示意想要,我便给了她清凉油。接着,我从口袋里拿出我国天津产的救心丹,并用双手按住胸前心脏部位,表示能治病。后来,她见到我,就指着心脏,令我哭笑不得。这次带去的数瓶救心丹,全都送给了她们。她们拿到这些小礼品,回味我当初的示意动作,总免不了露出几分满意而神秘的神情。
埃及是穆斯林为主的国家。据说开罗没有红灯区,只有尼罗河的游船上或个别舞厅表演东方舞(俗称肚皮舞)。沙特阿拉伯的富翁观看“东方舞”,如果遇到他喜欢的舞女,“巴克细细”动辄上千埃镑。
尼罗河的景致饶有风趣。这条“埃及文明之母”的河流,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它不仅为埃及人民的生活提供了水源,而且开罗的最佳风景点也集中在尼罗河两岸。尼罗河横穿开罗市中心,两岸有相当多的外资高级宾馆、政府要员的公寓、别墅以及外国驻埃使馆。坐马车沿尼罗河沿岸走一遍,只需10个埃镑。两岸灯火相映生辉,灯光闪烁的游船穿梭而过,陶醉的游客如在画中。每个人花上70个埃镑,就可以在游船上饱览风光和吃一顿美味可口的西餐,还可以看到丰腴的美丽女子,穿着华丽大裙,在类似迪斯科的民族乐曲声中跳起肚皮舞。据说,这就是开罗的夜生活。
在开罗的一般饭店里用餐,相当简单。通常,餐馆用一根不锈钢棍穿上生牛肉片,边转边加热。到了一定程度,用刀沿边切削熟了的牛肉,然后和上西红柿,一起夹进切开了的面包进食,便可填饱肚子了。据导游说,在开罗有钱也难吃到好东西。因为在菜市里,一般只摆卖羊肉、牛肉、鸡蛋、青菜这类食物。但也不尽然,这次我们在开罗也去过几家中国人开的餐馆,都能吃上相当正宗的中国菜。在我们下榻的宾馆旁边。也有日本料理店,老板是20年前从日本过来的一对老年夫妇。他们经营的饭店从用具、装饰以及礼节,均保留日本的传统,包括身穿和服,脚拖木履。他们雇有两名埃及小姐,也被“东洋化”了,见人也学日本人“咳!咳!”。这个女老板尽管待客友好,但收费很贵,普通一餐也收400多埃镑,所以光顾的客人很少,我不知她是如何经营。在下榻宾馆对面,还有一间韩国餐馆,以经营韩国烧烤为主,不但花式品种多,服务态度好,价格也适中,因此高朋满座,宾客盈门。在餐馆大厅墙上装饰有中文的条幅,上书“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泰和”。他们用中国的孔孟之道来指导经营,招来了红红火火的生意。
在开罗,不管是埃及人开的餐馆,还是中国、日本、韩国人的餐馆,除了能供应啤酒外,就别无其他酒类了。就是在中国人开的餐馆喝啤酒,也只能从茶壶里倒出来,不把酒瓶摆上桌面。我们对此觉得不可思议,老板则说对面是教堂云云。据我们后来了解,埃及是个禁酒的国度,要卖酒,必须到国家有关部门去申办酒牌才获准经营,而且费用相当昂贵。所以,有的小饭店只好弄虚作假,把酒倒进茶壶里给客人喝了。
开罗还有一条名叫“海里里”的专营工艺品的长街,约1公里,街面不宽,房子都很古老,两旁的商店全卖工艺品。到开罗的游客。必到海里里。在那里可以买到各色各样的埃及铜器、草纸画、石头做的
金字塔……商店里琳琅满目,开价高低悬殊,可以讨价还价。店主之间竞争激烈,店门前都有人拉客,还有人要带我们去他办的工厂买批发货。一个直径约20厘米的铜盆,上面刻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埃及古老壁画等,在海里里街上10个埃镑就能买到,比在市里其他地方便宜20%~50%。当然,还得看你讨价还价的本领。
说到金字塔,它是古埃及法老也就是国王的陵墓。塔的底座是四方形的,越往上越窄,直到塔顶,很像汉字的“金”字,所以中文叫金字塔。古埃及时期叫“庇里穆斯”,就是高的意思。现在,在尼罗河西岸,从三角洲往南的沙漠边缘上,矗立着一系列用石头砌成的高大建筑物,那就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这次我们参观的,是坐落在开罗近郊的那三座大、中、小金字塔。不仅外观雄伟,而且角度、线条、土石压力等事先都经过周密的计算,误差非常小,因此能经得起四五千年漫长岁月的考验。在公元前2800多年的时代就有这样雄伟、惊人的杰作,不能不说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伟大奇迹!不过,关于当年埃及劳动人民是怎样把这些石头砌上去,至今还是个“谜”。这次参观,我们是猫着腰,从一个洞口,踩着简易的木板梯,下到100多米深的金字塔底层内的墓穴去观看。我觉得那里的建筑,虽逊色于北京的十三陵,但毕竟是年代更古老得多的产物,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叹。由于开罗长年少雨,所以这些石块,至今还能保留下来。不过在塔的周围,仍然有限多斑剥的小石块混在沙地中,我特地捡了两块,不远万里带回国,放在我家的博古架上,作为永久的纪念。人面狮身像与金字塔一样,是埃及古文明的象征,距金字塔只有几百米远,人面是塌了鼻子的,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至今历史考古学家的说法各不相同。在晚上,埃及旅游部门运用不同颜色的灯光照射,使人面狮身像在夜里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参观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开罗不仅景色迷人,埃及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更深深地感动了我。
在艾茵·夏姆斯大学中文系,我们同样受到热情的接待。师生们在校门口高兴地迎接我们。我们还旁听了老师用中文给学生讲课。此时,我惊讶地发现,那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的中国普通话说得十分标准,比我这口广东腔普通话准确多了。下课后,一群二年级的女学生围着我,要向我学中国话,我便告诉她们说:“中国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者是你们那位女老师。”事后,我访问这位女教师,才知道她在北京留学了4年,攻读汉语。现在,她一面教学,一面撰写论文,攻读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论中国的抗战文化》。我衷心祝福她取得优异成绩。当我要离开这所大学时,学生们依依不舍,尤其是一位二年级的女学生,用埃及文写了她的通讯地址给我,并拉着我的手用生硬的普通话说,“等着你的回信”。她还用中文写下她的名字,叫让泥娅。我告诉她,按中国人习惯,用女字边旁的“妮”更亲切。她会意地嫣然一笑。男同学穆罕默德,尤系夫,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排第5名,知道我即将回国,送给我一幅他自己画的油画。另一个男同学穆罕默德·达希尔·赛义德则告诉我:他是全班第2名。只要进入前10名的学生,埃及政府将公费保送去北京留学,每月发给奖学金500美元。赛义德、尤系夫为他们不久能到北京,并有机会到广西与我会面而感到高兴。访问结束时,让妮娅送了我一速鲜花,希望我能送她有关中国历史的图书。我当即回答:我希望你的学习成绩进入前10名,将来你们到北京来留学的时候,我一定热情邀请你们来游览与埃及截然不同的桂林山水,也请你们一起到与埃及亚历山大港一样的、有“东方夏威夷”之称的广西北海银滩去玩海水。
埃及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热情,随处可见,令人难忘。还有一件让我捉摸不透的趣事,我所遇见的埃及人无论男女长幼,眼睫毛都很长,而且长得很美,我一直在思忖有什么特别的成因。后来,从站在沙漠中的埃及军人那里,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埃及属于燥性热带沙漠气候,许多时候风沙甚大,长长的睫毛正好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所以那些边防军人不用戴防风沙眼镜也可以在沙漠地带站岗放哨。长长的睫毛,随着眼睛忽闪忽闪,传导出万种风情,又能起到可贵的保护作用,多好呀!
也许我的猜想和解释并无科学根据,不过我想这不要紧,重要的是一个个友好埃及人的音容笑貌,一双双美丽动人的长睫毛眼睛,连同那古老的金字塔,富饶的尼罗河,一起深深印入我的脑际,只要我一合上眼,仿佛又回到了开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