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创新人才变得尤为重要。可长期以来,我国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学习的主要模式是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别动地接受教育,几乎与实践相隔绝。在这种教育情形下,出现了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物理是一门实验为主的基础自然科学,也就是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教学中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对所学知识进行验证性或探究性学习,从而把抽象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易于接受所学知识,巩固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如果教师只是讲述实验,那就没有这么好的效果了。这方面我深有体会:记得我在上初中时,对物理、化学中的实验现象全部是背过的,致使到了高中第一次做分组实验时都不知道怎么下手。
现在的教学条件比以前大有好转,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做实验了。《物理课程标准》也规定:初中物理教学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学科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的体现出来,实验考查也越来越体现生活,体现出新颖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实践到物理,从身边现象到物理的认识过程。
教学中如何进行实验教学就显得更重要了,总结从教以来几年的初中物理、化学教学工作我认为在实验教学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教师应通过有趣的物理演示实验激发学生思索、探究的欲望
教学过程中的演示实验,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每个都给学生演示,并且要保证现象、效果明显。这样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他们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大气压知识时,我拿一个大试管灌满水,并拿一个空的小试管问学生们,如果将装水大试管倒放,将空的小试管也倒放在大试管中间,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们有的说会掉下来,有的说不会掉下来。可都不确定,当看到小试管随着大试管中的水往外流出的同时向上移动后,觉得很有趣。并急于知道原因。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再学习大气压的知识,效果当然好了。通过这个实验还悟出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器材还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可以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2、分组实验中让学生有充分自由
分组实验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可以让他们学会合作协调学习。中学生对万物充满好奇心,特别好问,并且自我意识很强。如:在“电路连接”实验中,我特别强调在连接电路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将电源两极连起来!出现短路很危险,大部分学生都很注意这个问题,而第三组的一个男学生故意把导线连在电池两极,我上前制止,他却说:“老师,我想实验一下,短路真的和你说的一样那么危险吗?”我想:与其知识过分强调还不如让他们亲自感知一下。于是让别的组的同学先停止实验看他做短路实验,当发现电池越来越热后,他们知道了短路的后果。这样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3、通过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动手实验给学生提供了表现和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创造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也发展了学生个性。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也就是不仅要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要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做,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已有知识,而且要学会动手动脑收集、加工知识。如:在“电磁感应”一节中,做本节电磁感应演示实验时,我只按照课本中操作在U形磁铁的两弯头之间有竖直磁感线部分做了切割运动,效果很明显。当演示完后,就有学生提问:“老师,我可以自己做一下吗?”当经允许后他走上讲台,说:“磁体周围存在磁场,我想在磁体周围做一下切割磁感线的操作。”他在弯头之外的地方也做了切割运动。这使我觉得孩子们很少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4、要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设置情境,鼓励学生们设计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案,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电学知识后,在研究电流分支和局部短路知识时,先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电路图,然后分小组讨论,最后请小组代表将电路图在黑板上展示后,全班定好一个认为最好的方案。然后,再将实验用品发给每个实验小组,看着他们热情高涨的操作,觉得这堂课效率很高。达到了预期效果。
学生们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好每个演示实验,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将原理讲清楚方法弄明白,才能收到我们期待的课堂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指导学生们做好各种实验,让孩子们在实验中获得知识提升自己。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做实验是学会学习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问题的学习方法。
(作者简介:蒋苍欣(1975.07-),女,晋州市桃园镇蒋家庄人,本科,晋州市桃园中学,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