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小忠
一、绪论
韩非是我国改革的先驱,他在《五蠹》中曾经写到:“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这段话提示我们:行事不应照搬教条,应从现实出发,寻找方法。毛泽东同志也多次说过,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是具体的问题,具体的分析。同理,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学校学生就越来越少,不少学校形成了十几个学生一个班的小班,以此为基点,我提出小学文字科领域,实行将语文、社会、思品科等有关的活动课集中安排一人任教,并以气质分析为突破口,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的观点,这一观点在我的实践中已初步见效。
二、本论
(一)现实性分析
1、人才的竞争体现在综合素质的竞争,“三个面向”的宗旨就是要求我们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2、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落实和西部大开发的展开,农村学校的条件已有一定改善,图书添置,普通电声设备的配备,都为实行综合学科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
3、农村小学尤其是村校,科目繁多与教师编制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为防止只抓语数现象,不少学校采取跨年级、多学科排课,稍不慎就会造成一方面基础学科素质教育跟不上,另一方面,备课繁杂等造成素质教育落不到实处。
4、 将文字科目,以班为单位安排一人上,制定综合考核目标,利用正迁移效应,有利于快速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 可行性分析
1、 综合教学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教育家王国维先生指出:“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具备真、善、美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教育之事起……如此,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这在蔡元培、陶行知的实践中也有所反映。
2、小学语文、社会、思品等文字性学科,都与人文精神关系密切,在培养学生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在培养思想素质、审美素质,在培养学生合作竞争的积极心态等诸方面,都存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正迁移效应,诸方面协调发展就可以达到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3、学生气质差异是个性特征中最显而易见的现象,是不同个性的物质性表现之一,以此为突破口,因材施教,在综合学科中让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也是科学可行的。
4、现行的教材内容交叉现象极为普遍,为我们综合教学提供了便利。
5、综合上课与分类考核并不矛盾,因为我们实施的是各种数值协调共同发展战略,相反,他更适应真正评估素质的检测。
(三) 操作举例
1、 融洽式 相关内容安排在一起上,如课文《长城》、《桂林山水》、《草原》、《林海》可以分别与社会课中《长城与故宫》、《长江三峡与桂林山水》、《内蒙古草原》、《东北大地》连在一起上,语文课文的优美描述与社会课的广泛介绍及图册互相补充,学生乐学又易学。
2、主次式以某学科教学为主,相机渗透其他学科知识,并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我们熟悉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审美、环境等教育。又如我们在社会课上,讲《黄土高原》,可以让学生随音乐即兴表演《黄土高坡》劲舞,可以让学生朗诵《回延安》;上思品课,抓住 一课一中心体系,实时分析中心突出与选材,让学生从课外书中讲“勤俭节约”的故事,如此等等,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事理增长知识,更让学生各种素质都得到培养。尤其是社会、思品课本中有不少优美词句、格言警句,随时让学生摘录搜集,小至对学生积累语文素材,大至对学生思考人生,都有极大的意义。
(四)剖析气质突破式
气质差异特征是学生个性差异最具色彩最易分辨的特征,我们先将学生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做基本划分,在参考组织能力和学习基础将之划分为强型和弱型两类,而后综合搭配,分为三到四个学习小组,每小组选一个有感召力的组长。在此基础上我们从课内到课外开展一系列的竞赛性素质教育活动,各小组实力相当,气质色彩均多姿,抓住模仿说和强化说规律,并随时评分,期末总结。在竞赛效应中,各位同学的素质比能尽快提高。
1、小组内的带动效应以培养学生自信乐观心态为例,我们编或选一篇课本剧,剧中角色不同气质,让各小组在相同的时间排练,必须人人参与,而后在活动课中集中表演,各小组在领头羊带动下,朗诵台词、设计动作、表演化妆等,同学带同学,轻松又利索,羞涩怯懦者一定会明显好转。
2、小组间的竞赛效应有时一个问题,各组均抽强型回答,有时同一段话,各组均抽强型读。社会课上预先布置搜集香港和澳门的资料,课堂上,对各组点兵,各组一人说一项,老师就当评分员,弱对弱来强对强,兵对兵来将对将,由于各组实力相当,竞赛异常激烈,评分相差不多。
3、针对气质总调控 同班多学科一人综合上,灵活上,与学生接触机会多,可以针对气质差异,灵活施教与管理。
三、结论与说明
(一)实施按班综合科安排任课教师按气质搭配进行竞争训练,必能促进学生素质快速全面提高。
(二)若把本论误认为变相抓语文的应试教育,则实在有违我的初初衷。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小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