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较文学是教育部要求全国高校中文系列入教学计划的主干课程,具有跨民族、跨语言、跨学科的学科特点,在其中开展双语课教学有其显著优势。在比较文学双语教学模式的导向和探索中主要从提高师资能力、完善教材编订、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等几点切入。
[关键词]“范倒式教学”;比较文学;双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1-0152-02
比较文学(Comparative Literature)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盛行一百多年的一门综合交叉学科,在国内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得以大力复兴发展的新兴人文学科,同时也是教育部要求全国高校中文系列入教学计划的主干课程。它是对文学及其理论作跨国界、跨族界、跨语言界和学科界作总体研究和沟通认识的文学——美学复合型新兴学科。
双语教学是指对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课程同时用汉语和英语授课,使学生通过接触两种教学媒介语。达到提高语言技能的目的而设计的教育课程。另有一种认识,认为这个概念是指在展开某门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涵盖一定比例的英语授课。
近年来,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双语课堂教学在许多高校开展起来。比较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学科,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和中文专业本科生必须开设的一门重要选修课,也是本科生考研必考的一门知识。具有跨民族、跨语言、跨学科的学科特点,在其中开展双语课有其显著优势。在比较文学双语教学模式的导向和探索中主要从以下几点切入。
一、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制定
参考国内有先进教学经验院校的比较文学双语教学大纲制定情况,结合各校教师及学生能力实际,制定适合本校高年级专业必修课的比较文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通过讲授比较文学学科的发生、发展及其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在其中贯穿比较文学范例式教学。
在教学事例选择上,侧重国外比较文学学者的专业论述,进行双语讲解,以起到导读、“研读”英文原著的作用。所谓,借助导读去分析阅读英文原著,借助“研读”着力于对其逻辑论述和层次结构的解读和理解,以便直接具体地认识领会西方学者的研究思维过程和表述特点。从中学习研究问题、发现问题和论述问题的创新能力及其实践运作。
二、师资水平的提高
双语教学对师资水平要求很高,教师不仅要掌握英语这门语言,还要懂得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知识。而在我国国内,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吸收海归教师充实语言师资建设,主要是在首都师范大学和四川大学,但是难道普通高校不具备这方面师资力量就不能从事双语教学了吗?答案不是这样的。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普及,高校教师可充分利用高科技条件解决双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利用网络、多媒体形式进行辅助教学。在比较文学多媒体、网络双语教学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双语环境和氛围,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师生的教与学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引入专业理论术语英汉双语汇释;播放一些国内外著名学者的解读文学、文论原典、英文诗歌朗诵录像;欣赏一些代表性的、具较高艺术价值的英语影视作品片断等。
三、教材体系的构建
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实际,采取的授课教材普遍有三种模式。
一种是以英文原著为主,使用原版英文教材授课。如Susan Bassnett.的Comparative Literature:A CfiticalIntroduction,出版时间:1993。(苏珊·波斯奈特:《比较文学批评导论》,Blackwett出版社)但是存在的问题一是英文原著教材价格昂贵,让一般学生难以承受;其次是由于出版和传播的關系,英文原版教材进入中国要经过一段时间。造成版本太旧。再次,据说国外比较文学授课是没有教材的,由于原教材者往往在某一方面领域研究的过于深透,多是专著性质,上课都是老师自己整理讲义。这就造成部分内容过于详细,有些地方涉及不到。不符合我国学生通习比较文学学科领域的现状。
第二种模式就是选用中国人编写的英文教材,再选用原版英文教材和国内中文教材作为辅助。由于编写者、教师和学生的国学和英文能力水平差异,很难保证取得高效的教学质量。
第三种教材模式是以中文教材为主。选取英美比较文学名师的论著进行讲解。两者起到一种相辅相成的作用。如上海师范大学孙景尧的A Study 0f Important Works inEnglish Comparative Literature《比较文学名著研读(双语版)》,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各高校可根据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编订相应的比较文学双语教材。解决学生听课无的放矢的困境。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创新
1.课堂教学方法要丰富
推行范例式教学法。在比较文学双语教学中采用了事例教学法。选择范例时,要突出范例的综合性、典型性和可操作性。抓范例库的建设。搜集、整理和编写比较文学教学范例,注重国外范例的引进和翻译工作。
进行参与式教学。主张学生能够自主翻译,尝试用自己的感受先代替名家名译,然后再和名家名译做对比,学习经典翻译文本的文学魅力,同时也知晓在感受相同的情况下如何参照写作的文化背景来理解和复述作品原有的思想意义。
实施任务式教学。在教学中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利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同时。相应运用情景模拟、辩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改变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埋头记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2.教学手段要多样
(1)多媒体教学方式。首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保证人名、篇目、书名的原文附着和对译名的统一和纠正,使用关键词教学方式。其次,经典作家的重点篇目当中的精品段落尽量采用原文、译文双对照。第三,对于重要西方文艺理论观点尝试进行按3:7(英文:中文)划分的课堂内容比例的本专业英文教学,同时用中文再次强调,避免译文造成的观点误读。
对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专有名词解释、人名、书名及重要段落的双语模式进行沉浸式教学,欣赏英文视音频片段,如在对2008级讲授Psychoanalytical criticism的内容时,为加深学生对Oedipus complex的理解,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The King of Oedipus的视频材料,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这一概念的领会。
现代教育技术的引进,增强了直观性,化抽象为具体,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训练了论文写作和双语思维能力。
(2)课程教学平台建设。课程教学平台建设内容包括以比较文学课程各知识点为单元的开放式的网络课件库、事
例库和试题库。并将专业教师与学生的科研成果也放在网站上,鼓励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思考。
课程规划、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师资队伍、习题解答、参考文献等栏目基本成型,并配备了文字的资料,只要连接上校内网,便可达到资源共享。通过“学术动态”、“学术著述”、“经典专题”和“资源下载”等分栏,不仅能够获取学习所需的各种资源,而且使教与学始终能够洞悉学科发展和研究的前沿。此外。通过该网站上备有的友情连接网址。可以登录其他专业学术网和其他院校了解最新的学术和教学动态。
3.实践性教学环境要完善
(1)建立起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与学生课程论文、毕业论文写作的实践连接。例如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如05级学生王朝的《幻想文学的发展及演变》直接涉及了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领域,其他如汉语言文学06级学生“解析《金粉世家》中的女性观”和“<尼伯龙根的指环>的自由意志抒写”等论文都从不同角度将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理论付诸实践。
(2)利用专业实习基地的资源,加强与其他双语教学部门的联系,保证讲座、参观等教学方式的稳定。如,带领学生听取外语系教师的课堂教学、语音室学习。鼓励学生参加或聆听各种英语演讲、辩论、表演比赛,如鼓励学生参加2011年10月在我校举办的“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黑龙江省决赛选拔赛,并在外国专家学者到校做英文讲座时,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如聆听2011年10月外国语学院邀请美国国际教育委员会首席执行官Don Perry博士来校做关于《教育国际化》的专题讲座等。
在授课形式和方法上进行大胆改革,采用多种现代教学方式,能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体现出“老课程,新内容”的时代特色。
五、教学实践效果(双语教学质量评价表)
比较文学双语课程的此类教学实践。不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域,而且能够提升他们理性思考与辩证分析的能力。各种反馈信息都业已显明,该课程的开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09-2010、2010-2011和2011-2012每学年第一个学期,共90名学生(每期30名)对该课程《比较文学》进行学生教学质量评价,显示如下:
从统计数据看,学生依托比较文学双语课程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如2006届学生郭美心考取了黑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7届学生张艳考取了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郑洪娜考取兰州大学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第一学年度领取一等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
总之,比较文学跨国家、跨民族、跨语言等学科特性决定了采取适当双语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进行双语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考虑多方面因素进行。做到了以上几点,就能营造良好的双语环境和氛围,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与研究性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萍,张晓红,比较文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2]张晓红,多媒体课件在比较文学双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2009,(17)
[3]张萍,网络辅助教学:意义,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5)
[4]张晓红,试论当前中国影视文化的“消解倾向”[J],学术交流,2009,(08)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