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资本的正常流动?
无论是原来人民币升值下单向国际资本流入,还是现在的国际资本流出,都不是正常的。只有既有流入又有流出,才是正常的格局,实现这种正常流动,才是我们所应追求的政策目标。
人民币虽然出现了12个跌停,但这只是短期波动,主导因素是:欧债危机动荡导致兑美元需求增加、国际资产回流,还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从10月份开始主动减少压缩储备规模。中国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这些长期因素没有改变。
“十二五”战略规划里面强调内生增长、创新持续,要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意味着不可能因为温州有几个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小企业主跳楼,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节奏就慢下来,人民币战略就因此调整。
现在中国面临的既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不利因素中的外忧是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内患是房价居高不下,贫富差距加大;有利因素是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率出现拐点。
对中国来说,虽然有不利因素,但是我们仍然在进行结构调整,现在的经济下滑就与调整因素有关,不完全是被动下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确定2012年是稳中有进,稳是前提,进是追求。
尖峰论辩
改革的“子弹”是什么?
钮文新:危机给我们提供的最大机会就是改革。我们要把握时机,改革积弊。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资本是整个市场经济条件的核心,你有了资本,才可以整合资源,才可以重新规划。但是改革必须得有子弹,子弹在哪儿?
张后奇:中国企业资本扩张就是充足的“子弹”
资本市场和金融系统为产业资本确实储备了充足的子弹,过去五年、十年,中国资本市场、中国金融业为产业资本的发展插上了翅膀。无论是国企变成上市公司,还是民企,中国企业资本以几何速度在扩张,这是充足的子弹。
这时候我们也要冷静地思考上世纪50年代中国工业化做过一个事情,残酷地掠夺农民的事情,当你聚集企业资本的时候,你一定要把30多年老百姓积累的这点资本都掏空吗?藏富于民、藏汇于民,中国要减税,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老百姓有支付能力,这也是企业资本形成最根本的支撑。
沈明高:改革不需要“子弹”
改革不需要子弹,压力之下的改革更是没有子弹。危机可以推动改革,而要在没有危机的情况下主动改革,在全世界都比较难。
吕随启:杀鸡取卵得来的“子弹”要不得
中国改革开放的子弹充足吗?表面上很充足,但是我们看这些子弹都是怎么积累起来的?GDP上去了,很多中小企业主逼得都跳楼了;整个企业体系效率似乎增长了,但很多民营企业资金链似乎都要断裂了;很多老百姓表面上似乎都富有了,但是他未来多少收入都要提前拿来被房价绑架;股票市场发展了,很多股民也伤痕累累了……
这类子弹是杀鸡取卵取来的,是不可持续的。中国改革开放要想后劲充足,就必须改变这种杀鸡取卵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