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哭了要不要去抱她?
宝宝现在7个月,她从出生起就自己睡小床,在我大床旁边。以前一直都是喝完奶就睡,睡到半夜吃奶,吃完继续睡到天亮。但是,最近每隔一小时左右就醒一次,抱着睡着,放下又吵,到两三点后才睡熟一些。书上说让孩子哭30分钟,几晚以后就可以一觉睡到天亮。但是试过让她哭了十几分钟,后来还是抱起来。这几晚她和我一起睡大床就睡得好些,但这不是在退步吗?现在白天睡觉前也比较闹,拼命吮手指、蹬腿、哭叫,很烦躁的样子,要给点水她才慢慢安静下来睡。请问该怎么办?
新做妈妈的人,多多少少会从老人、同事那儿听到这样的告诫话:孩子不能一哭就抱,让他哭一会儿,不然以后养成坏习惯,就放不了手了。大家似乎认为,宝宝被抱得太多,会使他变得越来越需要抱。但这个问题并非这么简单。如果孩子啼哭却长期被忽视,不能及时得到关爱,不能及时满足需要,孩子就会渐渐对母亲产生不信任感,继而对世界产生不安全感,出现依恋障碍。
对小宝宝来说,想要妈妈多抱一些,想从妈妈那里获得安全感,让妈妈帮助自己睡觉是非常自然的事。而且,宝宝最终会不再需要这些。所以,宝宝夜晚哭闹时,父母应给予及时的拥抱,因为宝宝需要安全感,可以等宝宝深睡后再放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选择抱的原因:
首先,啼哭后的拥抱是宝宝和妈妈之间建立安全依恋的关键过程。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特别是3个月以后,婴儿对母亲渐渐开始产生依恋,这是婴儿对母亲产生信任的一种表现,而这种依恋关系对于宝宝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和乳汁一样重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母婴之间安全的依恋关系,可以帮助塑造宝宝大脑神经网络,而不安全的依恋关系,会阻碍宝宝大脑皮层新的神经元突触的建立。
其次,啼哭后的拥抱给予宝宝足够的安全感。宝宝啼哭后,如果妈妈没有给予及时的拥抱,反复几次,宝宝就会越来越缺乏安全感。安全感是孩子探索世界的重要前提,没有这种安全感,孩子就会缺乏自主性探索,出现退缩行为。而安全感的建立正是通过成千上万次啼哭换来成千上万次拥抱及照顾、关爱而形成的。当婴儿感受到母亲无论任何情况下都会及时出现在自己身边,并给予及时的关爱,就会获得牢固的安全感。
再次,已有的研究在理论上支持婴儿啼哭后给予及时的拥抱。美国布朗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出生头几个月里,妈妈适当地回应婴儿的啼哭,宝宝长到18个月时,语言和认知能力发展更好;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发现,快速回应宝宝的啼哭,结果是最终使宝宝的啼哭减少;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婴儿啼哭超过30分钟,会损害婴儿发育中的大脑,导致以后出现认知障碍。
最后,父母应该注意,没有无缘无故哭的宝宝。当宝宝啼哭的时候,父母应该及时走近宝宝,观察并分析宝宝为何啼哭,绝大多数的时候需要抱起宝宝检查,看看宝宝是否大小便?是否要哺乳?是否发烧了?是否太热还是太冷?还是仅仅就是想让母亲抱一抱。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总是夜里啼哭,或者睡眠时不踏实,经常扭动,或摆动头部、四肢,需要到医院检查一下是否缺钙或有其他问题。(陈国鹏)
家里有个急脾气
女儿2岁9个月了,懂得很多道理。但是只要我们不顺她的意思,比如限制看电视的时间,她就马上大声哭闹,脾气暴躁,往地上躺,甚至要打我们。想要培养她的耐性,比如吃完饭以后再吃糖,可是她根本不是能谈条件的孩子,只能你听她的,她不会听你的。再比如让她回家进门换鞋以后再去看动画片,她就根本不听你的,非要马上去。请问要怎样培养孩子的性格,不要这么急躁,不要这么容易发脾气。
孩子脾气大,一不顺心如意就“闹腾”,这种情况的确令父母尴尬。或许在我们成年人看来,孩子耍脾气是一场无趣、无聊、没有收获的闹剧,但这个过程在孩子的感受中却是十分重要的,表达情绪而不是无视它、压抑它,对未来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
2岁多的宝宝还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因为表达不清而被误解、被阻止,受挫后会显得很愤怒。于是,我们看到了宝宝不同形式的反抗,包括情绪、言语、行为,一切运用得那么自然,那架势让不少家长无可奈何,面对“耍性子”的小家伙无计可施。有些家长甚至觉得孩子不顺从是与自己作对,感情上无法接受孩子的倔强和执拗,变得缺乏耐心,情绪难以自制。
其实,这个年龄孩子的反抗是无意识的,是渴望在精神上体验一把自做主张的感觉。家长要了解孩子虽然有自己的主张,但他的主张常常是充满矛盾的;当他表达不清或不知怎么办的时候,就只好借发火来缓解自己内心的紧张了。
宣泄情绪是一个很好的出口
不管孩子为何而闹,首先不要急于控制、管理孩子的情绪,而是要先理解孩子的情绪。或许你不可能做到让他当时就停止哭闹,但是你要有能力控制局面。你可以不说话,但不要离开孩子,相伴在其身边,直到孩子重新恢复平静。大闹时随他去,阵势消减后开始安抚他,然后用其感兴趣的玩具或什么事情吸引他进入下一项活动。发泄本身会较快地释放出内心的紧张情绪,同时也是情绪自我康复功能在发挥作用,别怕孩子哭闹,一阵风暴过后,宝宝的内心会轻松许多,而允许并陪伴孩子完成不良情绪的宣泄过程是父母的任务之一。
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对一些性格外向、性情刚烈的孩子,强压着不让其表达愤怒的做法是错误的,一是不可能,二是没必要。尽管那一时刻,你的心里也很着急,但最好表面上做到不露声色,让孩子感觉他的情绪不能左右你什么。尽管你很想让孩子服从,但是他不愿意服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2岁的孩子并不是真的不服从,他们仅仅是喜欢感受不服从的感觉。试着在不重要的问题上服从孩子一下,你看看他是怎样一种反应?好母亲要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允许他有独立的个性,而不是做一个百依百顺的乖乖儿。
采用冷处理的方法
为什么不能采取其他的做法呢?放任自流的弊端在于孩子的不良行为有可能延续下去,因为他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如果立即制止管束,就如同“火上浇油”,孩子根本不可能听进去父母的任何劝告。打骂等方式更是不足取,它不仅会引起孩子情绪上更强烈的反抗,而且表明父母同样也是不理智的。相反,冷处理恰恰是以冷静、理智对付孩子的情绪化表现,只要父母坚持的合理就不要放弃。同时注意对孩子改变之后的行为要给予表扬,在建立适应性行为的过程中,积极的肯定和鼓励都有强化的作用。
最重要的:温和而坚定地执行
在教育方面,成人之间的意见要一致,对孩子的要求前后也要一致,2岁正是建立规矩的年龄,有章可循比随心所欲更利于孩子的成长。规矩一旦定了,就要温和而坚定地执行,不要因为孩子哭闹就妥协。父母需要做到让闹无效,同时让孩子学习有效表达的方式也会让规矩的建立更有效。(李建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