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道德认知内化为学生的品格

2012-04-29 00:44王雅芝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家长评价教育

王雅芝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彰显学生个性、凸显学生能力等方面设计出各种活动,较好地实现了从传统闭卷考试的形式向开卷考试形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我们总能发现一些学生与任课教师发生冲突,而且从近几年青少年的犯罪记录来看,不少青少年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道德。这一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已经明确地与学生探讨过如何处理与同学、老师及家长之间的关系及矛盾,并且也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为什么还会出现类似情况以致走向犯罪呢?应该如何更好地解决此类问题,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学生知行不一的原因分析

1.课堂讨论流于形式

新课程改革之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比以前得到增强,合作愿望不断提高,探索热情持续高涨,热热闹闹的讨论场面已经不难见到,学生几个人一组,七嘴八舌地进行讨论研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而,只要教师深入学生的讨论,就会发现有不少讨论是流于形式的讨论,有一部分学生在各行其是,说的、做的很多都与教师要求的无关,出现了活动的形式化、浅层化倾向,并无实际功效。而且在课程结束后,学生也不会认同所学思想,更不会应用课上所学的内容去思考和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2.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使学生更科学、更理性地进行学习。为了追求课堂的活跃气氛,张扬学生的学习个性,有的教师片面地运用了肯定为主的教学原则,只要学生回答了问题,教师总是面带微笑地表扬:“不错,你动了脑筋”、“你真聪明”,对于一些错误的回答,教师没能及时指出。过分地模糊评价将导致学生的知识缺陷和是非不分,一句由衷的赞誉,或是夸奖,可能使他们终生受益,但教师的评价如果很随意、不明确,学生听了之后就犹如喝“凉白开”一样索然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过多的廉价表扬会默然处置,对课程的内容也不会深入思考。

素质教育这个话题已经不是新鲜事,但目前还有不少教师的教学观念停留在“应试”上,没有充分认识到政治课作为德育主渠道的重要作用,同时在评价上,主要以考试成绩高低作为衡量和评价学生的标准。教师对于学生身心及个性发展的关注度都不够,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以分数作为评价的主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学校教育理念与家庭教育理念之间存在的“偏差”

在教学活动中,每位政治教师,不仅应把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而且还要重视对学生的基础文明、伦理道德、法制纪律、理想情操等多方面素养的教育与培养。这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要求的,也是思想政治课在实现整个中学教育目标方面所承担的重要任务。然而,现在的学生家长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家长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文化素质是较低的,这就制约了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形成的“偏差”,必然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教师在课上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助人为乐,而许多家长教育子女“在外面要少管闲事”;学生在校“学雷锋”,回到家里却以自我为中心,贪图安逸和享受,在家里当“小皇帝”、“小公主”。这种教育上的“偏差”,必然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提高学生知行统一的策略

1.利用“诊疗式”学习指导模式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诊疗式学习指导模式是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然后给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具体的指导过程包括探查病理、分析病因、对症治疗三步。病情信息既可在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或课上自学中获得,也可通过检查作业和测试答卷获得。分析病因最重要的环节是要抓住诊疗点,判断学生是哪种思维方式出现了障碍,或是哪种学习方法运用不当。

例如,我前面所提到的如何正确处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问题。教师可以事先搜集一些相关案例,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并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你是否有过与老师冲突的经历?如果有,你是采取何种方式处理的?如何正确处理师生矛盾,融洽师生关系?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入其中,听取他们观点的同时剔除与讨论问题无关的话题。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指出学生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出现的情绪过于激动、不会换位思考等情况,从而归纳出行之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应用课上所学的知识处理身边遇到的问题。

2.采用知行综合评价法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知行综合评价法,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实际行为表现的综合评价,是一种把知识目标和行为目标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评价。在课堂评价中,当学生的回答正确无误时,教师要给予真诚的表扬;当学生的回答残缺不全时,教师要指明努力的方向;当学生的回答背道而驰时,教师应进行批评指正,只有明确的、求实的评价才有利于学生学到知识,获得发展。在对学生进行学期评价时,可以采取家校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主体由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共同构成。我所任教的年级中就采用了“成长手册”的记录方式,每学习完一个单元,教师就让学生进行自评,然后同学互评,家长、教师再进行评价,给出综合成绩。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由试卷成绩和评价成绩结合评定。例如,学习完七年级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考查内容为:你是否熟悉了校园环境,认识并交往了新同学、老师;是否懂得与同学友好相处,并学会了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知道了维护集体的利益。同时,教师列出填表要求:实事求是,认真填写;在给出语言性评价的基础上,再打出一个合理的分数,分值为百分制;最终的综合成绩为:自评占20%、学生互评占20%、家长评价占30%、教师评价占30%。

这样的评价方式,做到了知识性、实践性和教育性于一体,体现出政治课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针。这一评价方式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家校评价形成了教育的合力,同伴监督促使评价走向客观与公正。

3.家校教育形成合力,解决教育“偏差”问题

我们可以用“手表定律”解释家校教育“偏差”对学生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所谓“手表定律”是指当一个人有一只手表时,他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时间。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时间的准确把握。这个“手表定理”应用在教育中,说明每个学生都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学生的行为将陷于混乱。当学生在课上所学的观点与家长所持的观点相悖时,也就造成了学生行为的无所适从。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之间相互碰撞。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学校可以成立家长培训课堂,带领家长学习一些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强调家长与学校的教育思想要统一、步调要一致。这样就不会发生:在学校,学生被授予助人为乐、诚实勇敢的思想,而在家里却出现家长所说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老实人吃亏”的现象。今天,更值得人们关注与思考的是社会人际关系的淡漠。面对身边的突发事件,我们是否应该见义勇为、实施救助?为何人们会犹豫不决?我们该如何消除这种担心?这需要全社会的成员积极行动起来。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思想品德课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学生的主体人格,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导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才能把思想品德教育落到实处,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同时,教育也是全社会的事情,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才能实现教育的最大价值。■

□编辑王宇华

猜你喜欢
家长评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家长请吃药Ⅱ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