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RDA的目标与原则》进行剖析和解读,分析RDA的应用将为目录用户、编目人员、编目机构等
带来的好处,把握RDA“以用户为中心”的编制理念,洞悉RDA编制的意图和非意图,并对为何制定这一系列
目标与原则给予一定的原因剖析。
[关键词] 国际编目标准 资源描述与检索RDA目标原则用户
1引言
资源描述与检索(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RDA)是已于2010年6月正式在网上发布的新的国际编目标准。在网络环境日益复杂、数字资源急剧增长、资源类型复杂多样的情况下,RDA的研制可说是应运而生。它专为数字世界和网络环境而设计,是资源描述与检索的内容标准,目标是成为一部国际性的编目规则,增进国际间书目记录和规范数据的交换与交流,促进全球的信息资源共享。其问世将大大地影响着全球书目工作的未来。
2008年10月28日,《RDA的目标与原则》草案声明在网上公布[1]。它是由RDA的编制机构——联合指导委员会(JSC)为RDA的编制和发展制订的一套设计目标和原则。经过用户评估和广泛讨论后,该报告于2009年7月1日正式定稿并在网上发布[2]。这一报告为新的编目标准确立了一个总的指导思想,那就是作为一套编目的准则和指南,RDA应能最大限度地“为目录用户提供便利”。这一思想同时也是新的国际编目原则的首要目标、最高目标和最高原则[3]。除为目录用户外,《RDA的目标与原则》还体现出为编目人员、编目机构等带来的诸多便利和好处。从中不难看出,RDA的编制是为了轻松高效的利用,充分展现了“书目信息共享”、“书目数据是为了用的”、“提高编目效率”等理念或宗旨。对《RDA的目标与原则》进行剖析和解读,将有助于为我国未来编目工作的开展和编目规则的修订提供原则性指引。
2FRBR/FRAD框架是实现RDA目标与原则的理论基础
RDA的建立基于国际图联(IFLA)发展的两个概念模型——《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Bibliographic Records,FRBR)和《规范数据的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Authority Datas,FRAD)。FRBR 和 FRAD 都标识了作品与其创建者之间的关系,还有同一作品与其任何翻译、解释、改编或物理格式之间的关系[4]。RDA核心元素选自那些与FRBR和FRAD定义的用户任务具有“高”匹配值的属性和关系[5]。
RDA通过一个记录载体,载体格式支持多种多样的书目控制实践和资源类型,以便使书目信息可以通过与数据库以外的服务互动而被利用。FRBR模型正是这样被开发的一个弹性设计、可扩展的元数据载体。FRBR模型是纯粹的基于网络的协议和方案,是一个可使图书馆书目数据从封闭的数据库模型到开放的基于网络的模型,使书目记录可被程序所寻址,可容易被集成到网络服务和计算机应用上,还可以使书目“关系”存在于多种多样的网络资源中,与馆外的书目数据的创造相协调。FRBR概念模型更适应开放的数据库技术,有利于机构提高数据抓取和存储检索的效率[6]。
而FRAD概念模型实际上是FRBR模型的延伸和扩展,其对书目数据的规范控制和国际共享起着支撑性的作用。规范控制意味着受控检索点的实体识别和及时管理,是目录功能不可或缺的部分。规范控制就是利用规范数据来组织作品的受控检索点和其他信息,并让终端用户受益,使他们用作者名称或题名的任何受控形式,都能从目录中检索到书目资源。简洁地说,FRAD模型就是提供一个明确定义的、结构化的参考框架,这个框架将规范记录创建者制作的数据与用户需求相关联,同时协助评估图书馆内外规范数据国际共享和使用的潜在可能性[7]。
FRBR/FRAD这一弹性的框架,使RDA能够充分适应网络环境下资源描述与检索的需要,不但方便数字资源的内容描述,还符合图书馆组织传统资源的需要,可以帮助用户轻松高效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因此,FRBR/FRAD框架是RDA编目标准的实现基础。
3FRBR/FRAD框架的优势特点及有助实现的RDA目标与原则
3.1 FRBR/FRAD框架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FRBR和FRAD模型为RDA提供了一个资源内容描述框架,该框架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这一优势特点有助于RDA实现这些目标和原则:
3.1.1使资源类型体现全面性和发展性,扩大RDA在资源类型上的适用范围RDA的设计目标规定,RDA在应对资源描述与检索的资源类型上要具备全面性和发展性。FRBR/FRAD框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和保证,其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得 RDA可覆盖各种内容类型和媒体类型,可以接纳资源新特点,能够在广泛的技术环境下运行,扩大了 RDA的适用范围。资源类型的全面性是指RDA作为一套准则和指南,应涵盖和囊括现有的由编目或类似工具所界定的所有资源类型和内容类型,这些资源类型包括文本、图像、地图、电影、录音等。资源类型的发展性是指RDA还能够应对和接纳未来新型资源和内容的出现。这使RDA成为可对所有类型信息资源进行描述与检索的内容标准。
3.1.2使书目数据独立于特定的格式,扩大书目数据应用的领域、界别、地域FRBR/FRAD框架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使根据RDA生产的书目数据能够独立于特定的格式。RDA的目标是为反映与FRBR和FRAD模型中定义的实体的属性和关系有关的记录数据提供指导,并使这些记录数据具有能独立地应用于任何数据存储或显示的特定结构或句法。也就是说,储存或传输数据所用的格式、媒体或系统都能功能独立,所生产的书目数据可适用于多样的环境中。RDA遵循ISBD(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统一版,ISBD统一版将原本属于编号的著录项的“一般资料标识(GMD)”抽取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唯一的、高层的成分,独立于系统显示而存在,从而使不同系统都可根据系统提供商或用户机构的决定显示“内容/载体”或“内容/媒介”标识这个记录成分。RDA不欲成为如何呈现和显示数据的标准,而是将关注的焦点放在需要描述资源的一系列信息单元上,而不是要说明它们在特定自动化系统中如何显示和应用[8]。独立于特定格式有助于摆脱英语世界的局限,将其影响扩大到图书馆界以外;有助于详简级著录的选择,从而减低数据生产的费用和编目繁琐。RDA的这一优势特性,还使图书馆编目数据能够通过网络环境而得到更广泛的利用,便于加强与其他内容标准间的互操作,具有被其他信息行业和图书馆使用的潜在可能性,促进跨越社会、语言、文字的国际数据交流和全球书目信息共享。因此,RDA在名称上,以“资源”代替“书目”,体现了应用领域的扩展。
3.2 FRBR概念模型下的书目功能聚焦于用户任务的实现
3.2.1 书目数据的5项功能FRBR概念模型下书目数据能够实现5项功能,分别是:
·查找(locate)与用户所陈述的检索策略相对应的单个资源;或成套资源,如同一作品、同一内容表达、同一载体表现的全部资源,特定个人、家族或团体的全部作品和内容表达,特定主题的全部资源,由其它检索条件(如:语言、出版国、出版日期、内容类型、载体类型等)进一步限定检索结果后所检索到的全部资源。简而言之,书目功能将能:响应用户搜索任务而检索到有关的作品、内容表达、载体表现和单件;响应用户检索策略而检索到有关的个人、家族和团体。
·识别(identify)代表个人、家族或团体的书目数据。即确认记录所描述的实体对应于所查找的实体,或者区分具有相似特征的两个或多个实体。
·选择(select)一个适合用户需求的书目资源。即选取一个在媒介、内容、载体等包括载体的物理特性以及存储在载体中的格式与代码、语言等方面能满足用户要求的资源,或放弃一个不适合用户需求的资源。
·获取(acquire)或存取(obtain access)所著录的文献。即提供信息,使用户能够通过购买、借阅等方式获取该资源,或通过电子传递方式获得电子版,或者获取该资源的规范记录或书目记录。
·理解(understand)两个或多个实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理解所描述的实体和所知道的实体的名称之间的关系(如:名称的不同语言形式),理解为何一个特定的名称或题名,或者名称或题名的形式,作为了该实体的首选名称或题名而被选定。
3.2.2 书目记录体现目录学意义按照上述书目数据能够实现的5项功能,RDA将有助于目录用户在书目的检索与利用中,达成用户任务的实现。RDA规定书目数据的著录单元要具有目录学意义,指书目描述元素能建立有实际意义的指示,有助于目录用户对所有的资源类型、内容类型进行检索,同时也可以对所有的名称类型和题名检索点进行检索。书目数据在资源描述过程中应体现以下这些原则性:
·区别性。指书目数据应能有效区分具有相似特征的两个或多个实体。
·充分性与必备性。指资源描述的数据只应包含那些在著录以及检索点名称的受控形式中对完成用户任务所必需的,以及对唯一识别某一实体所必不可缺的单元。也就是说,数据所描述的资源应能有助于用户在合适资源的选择上充分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关系。指具有目录学意义的实体间的关系应当通过目录来识别,并能表明与其它资源之间存在的有意义的关系。数据描述的资源实体能够反映这一实体和其它类似的实体之间的所有重要的书目关系。
·表达性。指在著录以及检索点名称的受控形式中的实体应按实体描述其本身的方式来确定。也就是说,数据所描述的资源应能反映资源本身的代表性。
·准确性。指应如实描述被著录的实体。同时资源描述数据应能产生补充性信息以更正或澄清来源于资源本身或信息形成时的模糊的、不明确的或误导性的信息。
·属性。指数据所记录的资源及与其相关联的个人、家族或团体之间的关系所反映的责任属性应存在于资源本身或参考来源中,不管该责任属性是否准确。总之,识别每一个实体的属性都应当作为书目记录和规范记录的数据单元。
RDA同时规定,附加检索点(additional access points)包括:取自书目著录或规范记录其它项目的属性可作为供选择的检索点,或作为过滤或限定检索的手段。在书目记录中此类属性包括,但并不限于:除第一个之外的其他创作者的名称;表演者或承担除创作者之外的其它职能的个人、家族或团体的名称;并列题名、文首题名等;丛编的规范检索点;书目记录识别符;语言;出版国;内容类型;载体类型。而在规范记录中此类属性包括,但并不限于:相关实体的名称或题名;规范记录识别符等。
·语言偏好。RDA对规范标目的语言(language of authorized heading)作了这些规定:当名称以几种语言表达时,规范检索点应首先依据以原语言和字体表达的载体表现中出现的信息;但是,若原语言和字体并非在目录中正式使用的语言和字体,则规范检索点可依据载体表现或参考来源中出现的、以最适合目录用户的一种语言和字体表达的形式。简而言之,应尽可能通过规范检索点或变异形式检索点提供原语言和字体的检索点;若需要音译,则应遵循有关字体转换的国际标准。
·通用性。指在著录与检索中使用的标准词汇应与大多数用户所用的词汇相一致。当数据不从资源本身转录时,应能反映通用使用的情况。此外,作为纪录中第一元素使用的个人或家族的名称部分应能反映与该个人或家族紧密相关的国家或语言的传统习惯。
·统一性。指附录中有关大写字母、缩写、元素的次序、标点符号等,应能在描述资源或资源实体时有助于数据呈现的统一性。
3. 3改善书目数据的描述与显示的关系
RDA力图改善资源与书目实体之间描述与显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3.3.1重视书目记录的聚类关系RDA 使用了 FRBR/FRAD框架,从而支持书目记录的聚类,设计出更好的显示方式。FRBR和FRAD模型都标识了作品与其创建者之间的关系,还有同一作品与其任何翻译、解释、改编或物理格式之间的关系。这个重要的新特点使得用户更清楚地了解作品的不同版本、翻译或物理格式,改善了资源与书目实体之间描述与显示的关系,也便于用户通过链接获取相关的同类资源和信息。RDA将使书目数据随着关系和需要可以自由地组合。
3.3.2允许用户联机添加自己的注释RDA将允许用户联机添加其注释,使用户可以更多地参与到书目描述和创建过程中,认为用户的评论、意见与书目记录联系在一起,将使书目数据更丰满。RDA规则解释以及机构的或网络的政策将允许用户补充的信息和RDA联机数据库整合起来,明确用户评价和其它由用户提供的信息可整合进资源描述中,这些信息对未来图书馆界的书目控制有一定的作用。这使书目描述与创建过程能得到目录用户的积极参与和协作,也将使书目数据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共鸣,这是Web2.0时代用户在资源描述的新角色,是对用户参与书目创建的角色的重视。这是RDA的一大特色。
3.4 FRAD概念模型为书目数据确立一致性与标准化,促进书目数据的交换与共享
FRBR和FRAD都是描述实体关系模型,而FRAD只是将焦点放在规范数据的实体上,力求规范数据的国际共享。国际共享规范记录有许多限制,其中之一就是需要知道大家在编目规范上,有哪些地方一致和不一致,尽力地消除不一致的地方,以利于相互交换数据。FRAD概念模型推动实现著录与确立检索点工作的标准化。这样能够取得更大的一致性,从而提高共享书目数据与规范数据的能力。而这种一致性和标准化有赖于一套统一的规则。ISBD统一版就是适应RDA这种要求诞生的。它使原有各种类型资源的文献标准书目著录的规则集成为一套共同的规则,使各类文献的著录以及实体名称的受控形式尽量基于一套共同的规则。ISBD统一版的主要目的就是继续为书目信息共享提供一致性。而新的国际编目原则声明的目的也是为各种书目资源的描述性编目和主题编目提供一种一致的方法。这也是IFLA多年来推进全球书目控制计划的主要工作。
4RDA为编目人员和目录用户将带来应用的便利
为用户带来轻松高效的利用,是RDA的一大宗旨。有效降低应用的难度和减少使用中的不便,是编目人员和目录用户的共同呼唤,包括在资源描述过程中对编目标准的遵循和使用,以及对依据编目标准生产的书目数据的检索与利用等。编目规则能够适应目前网络编目的环境,规则获取和使用方便,能够去除编目规则的繁琐,降低对编目规则理解识别的难度和受控词的选择难度,提高书目著录的简易度,都是编目人员的期待。能够反映用户理性的检索抉择,减少用户在检索中需求表达上的困惑等,则是目录用户的希冀。RDA针对这些应用上的需求,在规则上制订了以下目标和原则:
4.1术语要求
指RDA准则和指南中所应用的术语须与“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FRBR)和“规范数据的功能需求”(FRAD)所定义的概念术语相一致。这有利于发挥FRBR/FRAD框架的优势和功能。
4.2术语和说明清晰
指RDA准则和指南将以通用英语作介绍,做到内容清晰,概念明确,通俗易懂;杜绝模糊,减少术语和行话,力求使基本概念、术语和应用范围的表述毫不含糊。RDA目标与原则声明:RDA应用于所有资源类型,覆盖资源著录与检索基本方面的通用使用说明将采用清楚、简练和简单的术语加以阐明[9]。这不管是对于编目人员还是一般的目录用户来说,都将使人易于理解,从而提高规则使用的便利性和简易度。
4.3反映理性的检索抉择
指RDA准则和指南应反映理性的、非随意的决定。主题标引的复杂性以及主题词在应用上的不便利性,给编目人员和目录用户都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有鉴于此,RDA将提供词汇之间转换和相互参照的渠道,提供使更多用户能在更通达的环境中利用术语的基础,增加用户的识别理解性。例如,通过建立专业性主题词汇与普通名词术语的匹配和连接,为用户提供更直观的入口词选择,从而使用户在查询条目时,不会因自身知识的匮乏,无法输入正确的检索词而找不到真正需要的信息资源。又如,提供受控主题词汇的应用和相互参照,使词汇之间能够交叉检索和互操作,以利于用户对受控术语的理解识别和选择。
4.4 著录的详简可选和补充说明
在实际的编目著录中,简化编目程序,提高编目效率,以应对出版物持续增长的速度,最简级编目有广阔的市场和需要。同时,有时也需要顾及一些资源著录特殊和例外情况的出现,要给予编目机构或编目人员可以选择和补充说明的空间。因此,编目著录有详简级之分,可起到便于选择,符合本机构实际需要的作用。RDA顺应这种情况,在目标和原则中,设置了如下规定:
·特例性。指在任何需要的情况下,RDA准则和指南应可提供补充性的说明和指示,以适应特定类型的内容、媒体、发行模式、关系、名称、题名等。
·非冗余性。指RDA准则和指南须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也就是说,对那些只需要进行简单著录的人而言,RDA的结构和编排也会使他们更容易识别基本使用说明,并屏蔽掉那些只有在更详细著录级别上才需要的使用说明。
·提供适当的参照结构。指RDA将构建能有效应用于不同资源的指南和使用说明,范围从相对简单直接的著录到需要详细指南的著录。作为那些详细指南的更进一步的补充手段,RDA将提供与其它领域(如由档案界和博物馆界研制)的资源著录与检索标准的参照。也就是说,RDA将提供有效的路径方式构建与RDA总体设计相一致的参照结构,便于各准则和指南间的相互参照和用户应用。
4.5 格式呈现方式多样
RDA具有多样的格式呈现方式,既能以传统印刷形式出现;也可以数字形式显示,并体现诸如超链接、可选的功能。换言之,RDA既可以是网上的在线产品,也可以被打印出印刷本,便于人们获取这一信息。
5RDA的兼容性强
5.1兼容性定义及举措
兼容性是指RDA必须能够与国际上已有的或已建立的原则、模型和标准等相协调和兼容。RDA继承了AACR2的优点,可与众多元数据的编码模式相兼容,可用于诸如MODS(元数据对象描述标准)、MARC(机读目录)、Dublin Core(都柏林核心元数据)等的许多编码模式中。也就是说,RDA记录除能与AACR2记录相兼容外,还能兼容如MARC21、UNIMARC、XML、MODS、MARCXML及Dublin Core、EAD、VRA、MPEG7、ONIX等多种标准数据格式。
为了推进RDA与这些编码标准的兼容,一些协调性的工作组已经成立,并开展了工作。如出版界发展出一套基于其 ONIX 标准的载体术语,用于出版界和图书馆界;在英国国家图书馆、加拿大图书馆和档案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发起下,一个协调 RDA和 MARC 21的工作组已经成立;而美国国会图书馆网络发展办公室和 MARC 标准办公室共同携手,保证 RDA和 MARC 21 之间的兼容性。
5.2 兼容性产生的效果
兼容性将带来良好的效果,如减低重复劳动,降低经济成本,扩大书目数据应用范围等。为与这些效果相适应,RDA制定了如下目标和原则:
5.2.1减少回溯工作量 连续性是RDA确立的一大设计目标。指数据可整合进现存的数据库(特别是那些已利用AACR和有关标准开发的)中,并对那些数据库来说只需要最少量的回溯调整的。既要满足图书馆组织传统资源的需要,也要尽量减少回溯建库、回溯做数据的情况,以节省编目机构的人力财力。也就是说,使RDA产生的数据与AACR及其他相关标准开发的数据相协调,是RDA设计中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其目标是,依据AACR产生的标准改写的使用说明,其运用将更容易、更具适应性和更加经济,还将最大限度地减少由RDA产生的新数据与现有文档整合时的回溯工作量。
5.2.2.扩大书目应用范围指书目数据可应用于出版界、书商、博物馆、档案馆、艺术馆及其它信息机构。
5.2.3.节省费用指在尽量节省费用的情况下满足功能需求以支持用户任务。也就是说,要遵循经济性原则,当达到某一目标存在多种途径时,应选择整体经济性最佳的途径(即费用最少或方法最简单)。
6RDA目标与原则所反映的RDA编制的意图和非意图
根据上述具体的目标和原则,可洞悉RDA编制的总意图是:①成为可对所有类型信息资源进行描述与检索的内容标准。②成为未来书目控制与书目工作的指南和方法。③聚焦于用户任务的实现。④成为网上的在线产品(并能打印出印刷本)。⑤成为一项更国际化的标准。⑥使图书馆编目数据能通过网络环境而得到更广泛利用。⑦可与众多元数据的编码模式相兼容。⑧力图改善资源与书目实体之间的描述与显示的关系。⑨灵活性与适应性俱佳(去除编目规则的繁琐)。
同时,与上述目标相区别的是,RDA并不欲成为:①如何呈现与显示数据的标准。②一套元数据方案。③一套严格死板的规则。④围绕ISBD的字段和元素所建构。⑤创建和格式化主题词的指示。⑥分类号的指示[10]。
7RDA目标与原则背后的原因分析
7.1 图书馆传统编目的积弊与不适应性
面对互联网急剧发展的趋势,尽管信息检索和书目工作流程正逐渐转向网络,但是图书馆编目数据仍主要局限于各自独立的馆藏数据库内,与广阔的网络世界相隔绝,不能给广大用户提供便捷的网络应用与互动多样的服务。同时,利用馆藏编目数据对用户的检索技能要求较高,而严格的检索技能和术语要求,也使人缺乏耐心和望而却步。而功能日益强大的网上搜索引擎和网络工具,在对用户开展信息服务方面优势明显,其友好性、普及性与实用性深为用户青睐,吸引力与日俱增,这给图书馆形成了有力的挑战与竞争。人们已经认识到有必要更有效地满足日益广泛的用户期望和需求,需要改造编目原则与实践,使它们适应新型电子出版物和信息资源网络存取方式的出现所带来的变化。而对于编目界来说,现有编目规则的繁琐与复杂,不时招致诟病。这些都迫使图书馆必须寻找突破瓶颈的出路。经济压力也促使图书馆设法简化编目程序,通过更多采用“最简级”的编目,来跟上出版物持续增长的速度。同时使书目创建能够努力转向高价值的活动,为知识创造、增加孤本珍本的面世机会、提高被利用的程度创造条件。
7.2书目信息共享的迫切需要
面对文献资源数量剧增,资源类型越来越多,数字资源不断增长,各书目编著单位在资金、人力等方面难题突显,面临不胜负荷的境地,希望谋求合作与共建共享,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所有图书馆书目生产的效率,同时在信息资源整个“供应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图书馆业界已经认识到加强协作与进行书目控制的重要性。只有推动国际编目的规范著录和标准化,使不同来源的数据可相互交换,使一种语言的记录可被另一种语言的用户所理解,可实现不同内容标准间的互操作,才能促进书目数据与信息资源的全球共享,从而减低费用,减轻编目负担,提高效率,提高书目数据利用率。这有赖于树立整体和全局观念,加强图书馆界内的紧密协作。同时,图书馆书目数据要走出图书馆的围墙,既为领域内所用,也要在领域外发挥作用,实现跨越社会、语言、文字的书目信息共享的目标。
8结语
RDA编目标准是否真能如其所订立的目标与原则所言,在实践和应用中得到良好的验证与评价,得到广大用户和编目界人士的认可,我们将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 Kiorgaard D. RDA - 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 Objectives and Principles. 28 October 2008[EB/OL]. [2009-01-10].http://www.rda-jsc.org/docs/5rda-objectivesrev2.pdf.
[2] Danskin A. RDA - 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 Objectives and Principles. 1 July 2009[EB/OL]. [2010-02-10].http://www.rda-jsc.org/docs/5rda-objectivesrev3.pdf.
[3]IME-ICC国际编目原则声明-2008.林明,等译. [EB/OL]. [2009-01-12].
http://www.d-nb.de/standardisierung/pdf/imeicc-statement_of_principles_2008_chinese.pdf.
[4]RDA——资源描述和检索:21世纪的编目标准.顾犇,译. [EB/OL].[2009-01-12].
http://www.collectionscanada.gc.ca/jsc/docs/rdabrochure-chi.pdf.
[5]Kiorgaard D. RDA Core elements and FRBR user tasks(5 November 2008) [EB/OL]. [2009-01-12].
http://www.rda-jsc.org/docs/5chair15.pdf.
[6]Library of Congress Working Group on the Future of Bibliographic Control.
Report on the future of bibliographic control: Draft for public comment(11-30-07) [EB/OL]. [2009-02-05].
http://www.loc.gov/bibliographic-future/news/lcwg-report-draft-11-30-07-final.pdf.
[7] “规范数据的功能需求(FRAD)”概念模型:最终报告(2008-12).蔡成普,等译. [EB/OL]. [2010-01-26].
http://www.ifla.org/files/cataloguing/frad/frad_2009-zh.pdf.
[8] ISBD统一版的发展历程.吴晓静,译.[EB/OL].[2010-02-25].
http://www.ifla.org/IV/ifla73/papers/145-EscolanoRodriguez_McGarry-trans-zh.pdf.
[9] RDA:资源著录与检索内容说明书.陈家翠,译. [EB/OL].[2010-09-28].
http://www.collectionscanada.gc.ca/jsc/docs/5rda-prospectusrev3_chi.pdf.
[10] Wynne S. Meet the new cataloguing rules [EB/OL]. [2009-12-01].
http://www-wsl.state.wy.us/ldo/webinararchive/RDAWebinar.ppt.
[作者简介] 朱俊卿,女,1975年生,馆员,硕士,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