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华惠
元代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奋起,农民起义运动风起云涌,形成许多地方割据政权,并铸造了各自的货币,其中有张士诚的“天佑通宝”,韩林儿的“龙凤通宝”,徐寿辉的“天启通宝”、“天定通宝”,陈友谅的“大义通宝”,朱元璋的“大中通宝”。这些钱币由于铸量不多,存世稀少,如今大多已成为珍稀品种。“德寿重宝”是陈友谅阵亡后,次子陈理继位,改元“德寿”时所铸的钱币,知者寥寥。
数年前,我在市场上首次瞥见此钱,一下就被其陌生的钱名、清秀靓丽的钱文和硕大的钱型所吸引,很快我就断定这是一枚珍稀、罕见的钱币,难得一遇,值得收藏。
为了搞清此钱的来龙去脉,我首先查阅了《辞海》,在“德寿”条目下,注解为:元末陈理年号(1363-1364年)。这就为我查证此钱奠定了大方向。接着查“陈理”,但仅在陈友谅条目下的末尾下有两句话:“其子陈理继位,次年即向朱元璋投降”。这样的注解,我觉得过于简略,于是到图书馆找来一大摞元、明史,但多数史籍所载基本与《辞海》雷同,唯有张家其先生主编的二十五史《元史、明史》篇,专列了一节《陈理》篇,现节录部分内容如下:
至正二十三年七月,陈友谅中箭阵亡,太子陈善儿被擒,太尉张定边趁夜挟持陈友谅次子陈理,载上陈友谅尸体,逃回武昌。陈理回到武昌后,继承帝位,改元“德寿”。是冬朱元璋亲征武昌,次年二月再次亲征。陈理丞相张必先被擒,绑在城下示众。张必先是名骁将,他被擒后,城中将士惊慌失措,许多人因此投降朱元璋。朱元璋便派陈友谅的旧臣罗复仁入城招降陈理,陈理于是投降,进入军门,俯伏于地,不敢抬头。朱元璋见陈理年幼弱小,将他扶起,握着他的手说:“我不会将你治罪的,府库财务任凭选取。”授陈理为归德侯,随即返回应天(现南京)。洪武五年(1372年),陈理及归义侯明升一起迁居高丽,得到善待。
陈理前后只当了五个月皇帝,算是个短命皇帝,“德寿重宝”应是改元时例行性开炉钱,大概主要分赠给几个归臣残将。其他形制的年号流通钱尚未所见。
笔者仅在《戴葆庭集拓中外钱币珍品》中及余榴梁、徐渊所著的《中国花钱》中看到此钱的拓本,本品与戴著本拓片对照,各方面一模一样。本品外径44.8毫米,重20克,青铜质、传世品,包浆老到,铜质精良,局部似有鎏金残迹,地章平整,黑漆古包浆牢结,狭缘广穿,穿口方正干净,钱文深峻清晰,毫无粘连现象,钱文为旋读“德寿重宝”,亦为多数泉著所不载。但陈理毕竟是元末农民起义军中确实存在过的一位皇帝,“德寿重宝”也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名气不大,铸量过少,几乎被淹没在历史的漩涡中。从泉学的角度看,稀有性是评价钱币品味的第一要素,故被戴葆庭先生列入珍品集。《中国花钱》列为九等制上下。
十余年来,“德寿重宝”我仅见此一枚,大略估计存世量不过十余品而已。余榴梁、徐渊两位先生是否因为“德寿”二字属于吉祥语,故被列入花钱类。开炉钱确有纪念币性质,有的背有龙凤等图纹,落实到这枚“重宝”钱,列入花钱类是否妥当?戴葆庭先生并未把它放到厌胜品类,所以这枚钱的性质是值得商榷的,请专家不吝赐教。(责编: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