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物园兽医工作的思路

2012-04-29 00:44:03黄勉
广东园林 2012年1期
关键词:思路创新

黄勉

摘要:本文从广州动物园兽医院的实际出发,对诊疗手段、工作思路、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阐述,从中找准创新点,大胆踏实地干。在提高动物福利,保护动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变被动治疗为积极治疗和主动防疫,使科普教育、医疗保健、动物展示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动物园的品牌价值。

关键词: 兽医工作 创新 思路

2011年初,广州动物园将兽医院、动物管理科、科技科合并成立动物管理中心,兽医院的工作模式和职责定位发生了变化。兽医人员全面参与动物保护、医疗、展示等工作,关注动物基本需求,提高动物福利,已摆在兽医工作的日事议程。

随着人们对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兽医在动物园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兽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野生动物的展出和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兽医人员的思想观念落后,加上医疗设备有限,兽医工作至今仍未摆脱传统落后的诊疗方式,缺乏科技含量。如何将现有的医疗设备、技术应用于日常工作,创新性开展动物防病治病工作是兽医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1 创新诊疗手段

1.1保定、麻醉 在动物诊治、运输和防疫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对动物的伤害、应激。建立完善的保定措施和熟练使用化学保定技术以减少对动物的应激,改善动物福利。

1.1.1设计制造大熊猫、长颈鹿等大型珍稀动物的训练治疗笼,训练动物在非麻醉状态下能进行采血、输液等治疗操作。

1.1.2完善各种动物的化学保定技术。初步完善大型草食动物、大型猫科动物、灵长类动物、中小型动物、啮齿类动物、两栖爬行类动物和禽类的化学保定技术,探索出各种动物最佳的化学保定药物及安全有效的使用剂量,在有效的基础麻醉下开展吸入麻醉。

1.1.3完善各种动物的吸入麻醉技术。气体吸入麻醉具有安全高效、麻醉深度可控、苏醒迅速等优点,在国内外兽医临床中早已广为使用,在国内野生动物诊疗过程中也开始逐步推广。受动物体型差异大、动物种类繁多、吸入麻醉剂及吸入麻醉机配件、技术水平及资金等影响,吸入麻醉技术在国内动物园推广速度较慢,特别是在禽类、两栖爬行类和草食等动物的使用仍未熟练掌握。我园较早开展吸入麻醉的使用研究,曾与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合作开展“非人灵长类动物吸入麻醉的药效学研究”,对部分动物在基础麻醉之后转为吸入麻醉进行检查、治疗的技术已经成熟,可以广泛推广使用。另外,国内动物园在两栖爬行类和禽类的吸入麻醉遇到较多难题,特别是禽类吸入麻醉的安全性较差,如果能通过立项解决此问题,则能大大提高诊疗水平和动物福利。

1.2影像学 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手段为X线检查和超声诊断。去年,广州动物园兽医院购置了较为先进的X光机和数码影像系统,并对美洲虎气道咬伤、丹顶鹤骨折、猕猴腰椎错位、白狮肋骨骨折等疾病进行了多次诊断,在确定病变部位及损伤程度之后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超声诊断是常用、实用的诊疗手段,对实质性器官、腔管器官的形态、器质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示和确诊作用。因此,购置设备应用到日常的诊疗中,必能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提高诊疗水平和动物福利。

1.3血清学与免疫学 血清学与免疫学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病原微生物诊断的重要手段。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来源广,其病原也具有多样性。从野外捕捉或从国外引进的动物,很可能携带某些病原体,只有通过血清学、免疫学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才能确认病原体,但是进行分子生物学诊断需要一整套的设备和技术人才,建议采用出资购买试剂然后委托大学检测的合作方式。

1.4中兽医 中国传统兽医讲究综合调理,针灸、经络气脉,观念虽未被科学验证,但是中兽医作为一门实践科学,从我国出版的世界第一本兽医专注《元亨疗马集》开始,千百年来,其效果也得到广泛认可,特别对一些西兽医临床上放弃治疗的重大疾病,如肿瘤等有着显著优势,中兽医在国外兽医届也大放光彩。因此,充分发挥现有人员的优势,摸索中兽医诊治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对于动物园内老龄动物的代谢病、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1.5病理学 作为黄金诊断,病理学、病理组织学的诊断具有不可争议的权威性与重要性,特别是器质性、肿瘤等疾病的诊断。由于动物园珍稀动物品种和数量多、病例资料珍贵,较容易得到突破性、创新性结果。因此,全面开展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于总结圈养野生动物的科学饲养、发病规律及调整饲养方案和治疗方案,都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诊疗手段创新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得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诊疗水平,也可作为科普宣传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可向其他小动物园、保护区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参与野生动物野外保护考察等活动。

2 创新工作思路

2.1建立科学的诊疗程序

禽类、草食动物、大型猫科、中小型动物、两栖爬行类、灵长类、水生动物和昆虫等动物体形、习性、对应激的敏感度及保定方式的差异,影响着兽医的诊疗程序。通过实践,摸索出对各种动物检查诊断的标准程序,使程序、数据及结果有统一的标准,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如猫科动物的疾病诊断可以开展复方氯胺酮麻醉、检查电子芯片、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X光、B超)、某些特定检查、监护、治疗或手术、苏醒、护理等一系列工作,需要建立标准的诊疗程序,也是积累基础数据最科学的途径。

2.2完善疾病预警机制

通过建立基础数据库,对所发生的疾病,按流行病学、传染病、寄生虫、内科、外科、肿瘤、营养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进行整理、分类和统计分析,从中找出动物发病的主要原因、主要疾病、主要发病时间等规律性的东西,使兽医能提前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变被动医疗为主动防疫。

3 创新管理模式

3.1兽医人员管理

随着兽医工作的范围与工作量的增加,人员紧缺问题凸现。除了补充能干的新员工外,充分利用现有的大学生实习饲养员,通过培训使他们尽快了解动物的行为习性,治疗时能作为兽医的助手,为手术、治疗后的动物提供更细致更专业的护理。另外,社会上很多执业兽医和兽医学院的大学生、研究生,对动物园的兽医工作非常感兴趣,也很热衷参与其中。如果能将他们作为兽医志愿者,以他们娴熟的临床技能,在一些重大疾病、手术时,必然能给予非常有效的帮助。

3.2医疗仪器管理

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可以提高野生动物的诊治率,但必须做好人员的配置和培养,最大限度地用好现有的医疗设备,并充分发挥其优势,以满足野生动物危病、急病、新病、重大疫病的诊疗与防控等方面的需求。使传统的诊断手段向现代诊断技术转变,创新性开展野生动物的疾病诊治和日常的健康检查。

3.3关注动物的基本需求

通过对动物发病和死亡原因的分析,全面关注影响动物健康的各种因素,从源头上减少动物的发病和死亡。除做好免疫接种、驱虫、消毒等常规防疫工作,还在对动物疾病做出正确诊断的基础上,分析其发病规律、发病原因,并指导动物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全面参与动物的种群建设规划、笼舍设计与改造、营养标准的制定、饲料及饲养场地的调整等等。从笼舍的合理性、营养、管理、应激因素等工作做起,力求减少动物的发病诱因,全面改善动物的健康状况,使兽医工作从被动治疗变为积极治疗和主动防疫。

3.4、加强与高校、研究单位的合作

目前,我园与高校的合作仅借助高校的人才和检验设备对病料进行检查和简单的技术交流,社会效应不明显。今后将与高校实行无缝的合作,将学校的解剖、寄生虫等课堂请到我园进行现场教学,或由 我园科技人员走进大学课堂为大学生讲授野生动物医学知识,参与野外动物救护,培养潜在的动物园支持者,全面提升我园的品牌价值。

评审:王兴金 陈武

猜你喜欢
思路创新
求点的坐标的三种思路
思路在哪儿
意林(2023年8期)2023-06-13 14:29:17
不同思路解答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