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现代化的耕作制度 维护农业生态系统平衡

2012-04-29 00:44谷有田
吉林农业 2012年1期
关键词:机能作物物质

谷有田

高生产力的农业生态系统,是通过以种植制度为中心的合理耕作,控制与管理而实现的。在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控制与管理过程中,应密切重视以下几点。

1.以生态的动态平衡为基础

所谓生态的动态平衡,就是生态系统内,生物群体与其对应力量(彼此互助或互相排斥的生物、物质或环境)之间,通过制约、转化、补偿、交换等作用,互相影响和制约,使各自保持一定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暂行平衡状态。只有生态平衡才利于高产、稳产。环境的改变、物质的输出输入、技术措施的实施以及收获等,都应视为对生态系统平衡的压力。当这种外界压力超过生态系统的负载能力,即超过忍耐极限(阈限)时,生态平衡便被破坏,生态系统即将发生改变。如压力在阈限以内,生态系统还可通过自动调节而修复。

要稳产和持续增产必须保持生态平衡,而创高产又必须打破原有的、低水平的生态平衡,建立新的、高水平的生态平衡,这是矛盾的统一。现代化的合理耕作制,是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上,在不断打破低水平生态平衡的同时,建立高水平的生态系统的平衡,即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去对待生态平衡。不应搞在一个水平上“团团转”的平衡,应该搞“螺旋上升”式的动态的生态平衡。前者属于落后的耕作制,后者才符合科学种田的要求。

2.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结构的相对稳定,有利于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机能和生态平衡。实行多种经营综合治理,比单一的农业经营结构复杂、营养层次多、食物链长,因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和修复能力(即稳定性)强,抗御灾害的能力也就增强,能够争取连年稳产。建立合理的耕作制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3.以调节生态系统结构和机能为中心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机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性,是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因而也是控制、管理生态系统的中心问题。

对农业生态系统而言,就是农、林、牧、副、渔的合理安排和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问题。核心是看能量转移,物质循环途径是否合理,是否将更多的能量、物质纳入到作物利用的轨道上来。农业生态系统的机能,就是提高生物对资源适用和利用的轨道上来,也是养地的大问题。农业生态系统的机能,是从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机能入手,使用地与养地密切结合起来。

4.以培肥地力,扩大物质循环为途径

一个开放式的农业生态系统,在物质、能量循环转移过程中,如何扩大、加大流通量,使土壤有能力将更多的物质供给作物,促进作物生产出更多的有机质,再连同投放的社会资源,以更多的物质还给土壤,扩大物质循环。循环扩大了,地力和产量才能得到不断提高。扩大物质循环途径是多方面的。

4.1利用农牧间的物质循环关系 农业和畜牧业在营养物质的转移上存在着三种关系:供求关系、连锁关系、限制关系。处理好这三种关系不仅使农、牧互相促进发展,系统内物质循环也不断扩大,土壤肥力不断提高。

4.2利用农林之间的物质循环关系 由于森林有改善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环境和代替作物秸秆作燃料从而增加秸秆还田等作用,它可以使作物生长量增加,在土壤中循环的物质也多了,因而有利于生态系统内的物质扩大,从而有利于提高地力。

4.3耕地与非耕地之间的物质转移关系 可通过在非耕地上种牧草、绿肥或放牧等途径,间接将非耕地的土壤生产力,转移到耕地上来。

4.4合理利用农副产品,扩大物质循环 不同的作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不同,而同一种作物由于利用的方式不同,对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影响也不同。例如:花生、大豆、油菜是养地的油料作物,有根瘤固氮,能够增加土壤氮素。油菜虽没有根瘤菌,但其根系溶化磷的能力很强。如果在榨油后将饼作饲料,变成粪肥归还农田,将秸秆直接还田或做饲料后变成粪肥还田,则这些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物质几乎都还给了土壤,从而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对作物农副产品的利用,也要从生态系统平衡,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角度,加以合理地、科学地利用,以扩大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不断培肥地力。

猜你喜欢
机能作物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人体机能增强计划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再论机能的刑法解释方法论
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