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垦区创建“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成绩斐然

2012-04-29 00:44省农垦局
吉林农业 2012年1期
关键词:支渠全场农垦

自吉林墾区国营红光农场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省农垦局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的具体要求,坚持一手抓基础设施上水平,一手抓科技投入促产出,历经3年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加大协调力度,提高设施水平

为了高标准建设园区,在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一方面尽可能的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改造方面的投入。经多方争取,累计投入3.4亿元,在示范区条田标准化的基础上,对部分年久失修的水利工程进行维修、改造,对引泄支、子渠系进行清淤整修,并逐步对田间桥、涵、闸进行更新改造,使农场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了更高的标准。

开展国家标准良田项目建设。对田间机耕路、田间引子渠、田间泄子渠、引支渠、泄支渠等田间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开展高标准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共计硬化引干渠8公里,引支渠17公里,引子渠250公里;整修泄支渠18公里,泄子渠260公里,新建斗门256座,闸门14座,桥20座;更新改造示范区17条农田防护林带,切实增强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新修作业区区间水泥路10公里,进一步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

经过建设,目前项目区水田已基本达到世界领先、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节水灌溉核心示范区的目标,可提高灌溉效率40%,节水达到30%以上。

加强生产管理,提高科技水平

按照创建示范区的相关要求,在努力改造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把生产管理的重点放在了提高栽培技术水平上。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三推两早一达标”水稻高产栽培模式,逐步实现生产过程标准化。“三推两早一达标”水稻高产栽培模式是农场在40多年水稻栽培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始终处于东北寒地稻作区领先水平。

坚持开展职工科技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种田水平。凭借农场管理规范的优势,坚持开展职工培训已经成为农场农业生产管理中的一个长效机制。全场2800多名农业承包职工,80%以上达到了水稻生产技术员的水平。仅2011年,农场就培训职工2600人次,发放各类科普资料4000余册。

坚持开展水稻科学实验,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2011年,农场继续承担了国家、省、市品种对比,肥料对比、插秧新技术等试验项目。目前,所有实验项目均通过相关专家验收,达到了设计目标。为了进一步优化品种,农场继续引进优质品种进行实验示范,目前已筛选5个品种作为来年的推广品种,在全场推广。

大力开展超级稻高产公关活动。2011年,根据全国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的工作要求,认真研究制定了《超级稻高产公关方案》、《超级稻高产公关栽培技术方案》,严格按要求进行栽培、管理,经实地测产,高产攻关田亩产873.4公斤,千亩核心展示田785.4公斤,万亩示范田746.9公斤,比上年产量分别提高6%、7%和5.5%;超额完成了项目任务指标。

指导职工严格执行水稻种植技术规程,确保生产技术达标到位。鼓励新购农用机具,提高技物结合的配套水平。全场新增大中型农机具105台套,全场农用机械总量达到2775台,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以上。

发挥“示范区”带动作用,提高技术输出水平

农场积极发挥水稻栽培技术规范、技术人员多且水平较高等优势,真正把对周边水稻场乡的带动作用放在重要位置,采取技术输出、人才输出、优良品种输出以及试验示范等措施,加强技术交流,多次接待来场参观学习的场外人员,切实发挥了“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2011年,农场共接待参观学习人员超过300人,每年对外供应优良品种20吨以上。

此外,在内部挖潜的同时,尝试开展外部扩张,加快实施农垦“走出去”战略步伐。由前郭农垦灌区管理局牵头,农场初步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达成开发水稻产业的协议。

经过不懈努力,2011年红光农场水稻公顷单产达21000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场农业总产值实现8000万元,全口径经济总收入实现1.4亿元,人均收入7200元,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省农垦局 供稿)

猜你喜欢
支渠全场农垦
9块9
观全红婵跳水
体验休闲采摘 感受农垦文化
爱逛超市的猫
青州张庄灌区渠道设计流量计算分析
点“土”成金 农垦改革
渠道流量及流量分段的计算原则和方法
墨玉县普恰克其乡家依闸口东支渠抗冻胀设计
全场代表起立鼓掌向他表示敬意
安阳市灌区支斗渠管道化改造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