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振兴发展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对策

2012-04-29 01:07:44刘益群
经济师 2012年11期
关键词:机遇挑战对策

刘益群

摘要:文章以江西省赣南地区为例,指出了欠发达地区要想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而面临的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挑战,分析了中央和省两级扶持力度加大、外部制度环境向好和内部发展意识趋强、国内外产业转移和科技创新加快所带来的机遇,由此提出了打造发展平台、优化发展环境、承接产业转移、构建创新体系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赣南地区 挑战 机遇 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192-02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标志着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赣南迎来了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和转折。科学分析形势,理清发展思路,提升发展规模、层次和水平,实现跨越发展,成为摆在近千万赣南人民面前最为紧要的课题。《若干意见》对赣南发展的首要定位是“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希望赣南“努力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因此,探讨赣南振兴发展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对策,其意义也就超出了这一区域。

一、挑战

1.发展水平低,差距不断拉大,加快发展任务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赣南的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经济总量在全国300多个地、市、州、盟中处于前1/3,但是作为一个拥有918万人口、3.94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大市,赣南仍然处于欠发达状态。特别是人均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基本公共服务等,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并且由于起点低,发展速度相近,差距还在拉大。要想缩小发展差距,到2020年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就必须要有更快的发展速度,这个任务非常艰巨。

2.外部环境趋紧,内部基础薄弱,加快发展难度大。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中国经济步入低增长高通胀周期,赣南要想实现加快发展面临着极为不利的外部经济环境。金融危机的影响余波未了,各国经济复苏不定,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部分发达国家积极推进产业回归和制造业再造,导致我国的外部市场需求不稳,甚至失去部分传统优势市场,影响到东部沿海地区的出口和发展速度,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负面影响继续蔓延、扩展和传导,进而抑制内陆地区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赣南的发展基础也极为薄弱,突出表现为市场化进程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缺乏坚实的产业基础、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等。这些内外条件决定了要想快速发展难度很大。

3.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制约加剧,转型发展压力大。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多,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明显,加上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关注,国际国内节能减排压力空前,加快发展方式转型的要求十分强烈。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时期,要想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任务很艰巨。对处于中部的赣南而言,刚刚踏入加速工业化、城镇化的门坎,正要步入加速发展的轨道,又要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其困难尤其大。

4.制约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明显,深化改革任务重。赣南的欠发达不是一时之果,要实现振兴也不可能仅凭一时之力,因此,我们必须要用发展和动态的眼光来看待赣南的振兴。既然是一个“长期”问题,我们的眼光就不能只停留在资本、技术、资源、劳动力等推动短期经济增长的要素上,而必须把分析的重点放在制度上。目前,制约赣南发展的制度性障碍首先突出表现为政府职能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管得太多,放得不够;其次是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一任领导一个调,政策多变,难以保证一任接着一任干,折腾现象屡屡发生;再次是政绩考核机制不够科学,重表象,轻执行,以会议贯彻会议、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机遇

从总体上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特别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态势没变,因此,赣南的振兴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1.中央和省两级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所制定的区域战略和政策针对性越来越强,特别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若干意见》的制定与实施,将有力地促进赣南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另一方面,随着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将为赣南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从省级层面来说,江西省着力构建“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区域发展格局,将赣南的发展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将赣南所有的县(市、区)列为财政重点帮扶县,连续10年,每县每年补助资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扶贫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培育各具特色的扶贫支柱体系。

2.外部制度环境向好,内部齐心聚力谋发展。“十二五”国家将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健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资源和生态补偿机制,健全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等,有利于赣南发挥资源和生态优势。而从赣南自身而言,经历了市、县、乡党委换届后,新的发展目标、理念、思路和举措深入人心,干部群众议发展、谋发展、抓落实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3.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步伐继续加快,有利于推动赣南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经济增长格局,但并没有改变国际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大趋势,同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还在加快,对于具有相对区位和特色资源优势的赣南来说,将能够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4.科技创新日益加速,有利于促进赣南实现跨越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可能進入创新集聚爆发和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时期,赣南虽然落后,但在稀土和钨稀有金属产业、以脐橙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产业等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只要抓住科技创新的机遇,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完全可以培育出新的增长极,从而实现加快赶超和跨越发展。

三、对策

对策之一:从《若干意见》入手,打造发展平台。

2011年,赣南的18个县(市、区)中有11个被中央列入罗霄山脉特困片区,成为重点扶持的扶贫攻坚对象,赣南的振兴发展得到一个历史性的契机。而《若干意见》的出台,进一步为赣南在短期内集聚并整合人力、物力、智力与财力,凝聚人心、积聚人气、激发活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赣南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机会,争取国家和省级层面更大范围、更强力度的支持,同时,牢牢把握《若干意见》对赣南的发展定位不动摇,对《若干意见》中的举措狠抓落实,构建出一个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良好工作平台。

对策之二:从制度安排入手,优化发展环境。

1.以更加开放开明的姿态充分借助外部力量。赣南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制度建设方面的进展较为缓慢,并且单纯依靠自身力量很难完全实现体制机制的转换,因此,通过对外开放,引入发达地区的理念、制度、技术、资本、人力等力量便成为不二选择。具体地说,一是学习发达地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为企业服务水平的经验,在设计改革方案时更多地借助外脑;二是积极听取外来投资者的意见与建议,尤其要重视返乡创业人士的意见,通过不断优化环境吸引外部投资;三是促进与发达地区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加大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力度,让本地的干部在外面取到真经,学到本事,让外来的“和尚”多念经,多显本事。要实现这种引进,必须在理念上更加开明开放,行动上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比如司法机关在处理经济纠纷时,能够审慎公正地对待外地企业,而不是偏袒本企业,这种做法往往比优惠政策更能吸引外来投资。

2.坚持政府主导与微观推动的有机统一。由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具有强制性特点,这种方式效率高,但很难保证效果,而由企业、居民户和中介组织自发推动的需求诱致性制度创新较符合实际的需要,但是速度太慢,而且核心制度不能及时供给,效率较低。理想的制度创新过程是两者结合起来,交替使用。但是赣南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诱导性的制度需求产生较难,进展也缓慢。因此,在制度创新方法的使用上,必须以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供给为主,同时注意发现、培养和引导潜在的制度需求。具体地说,一要盯住国家何时“解冻”“较大的市”的审批,争取赣州成为“较大的市”,获得立法权;二是對现有的政策不断清理规范,补充完善;三是加大政策调研力度,及时了解政策需求;四是对企业、居民户和中介组织所作出的制度创新高度重视,充分吸纳。

3.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快速突破。中国的改革选择从农村开始,所取得的成功说明了制度创新路径的重要性。赣南的制度创新必须选准突破口。赣南正在开展的全覆盖、常态化的“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就是针对赣州实际所作出的一个重大制度创新,这一创新体现了市委抓经济社会发展中关键点的敏锐性和坚定性。就当下而言,我们推进制度创新的着力点应当放在如何让更多的人去创业、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充满活力不断壮大。中小企业具有解决就业、推动技术创新、培养企业家的作用,中小企业多,中小企业有活力,一个地方的经济就有活力,长期的发展就有支撑。政府应当在金融支持、劳动力市场培育、财税政策支持、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加大制度创新力度。

4.发扬苏区精神,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推动制度创新。文化是非正式制度的核心,构成正式制度创新的基础与条件。先辈们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进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建设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业绩,创造出极具价值的苏区精神。苏区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创业精神,是我们党早期开拓创业历史的总结。我们现在的条件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苏区精神发挥作用的平台也更大了。因此,我们应该更加自觉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传承好优良传统,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以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路径,让苏区精神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大的光芒,建设中央苏区共同的精神家园,为体制机制的创新培植更丰厚的文化土壤。

对策之三:从软硬基础入手,承接产业转移。

要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善于借助市场力量,调动起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建立起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功能齐全的服务体系,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发展构建优良环境。一是要对现有的道路、供电、供气、通信、供排水和污水管网、垃圾处置和中水回收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同时做到产业集聚区与区外设施的互通对接和共享,充分利用现有城区完善的居住、商贸、医院、学校等社会服务功能,又在区内建设保障性住房房、商务办公和公共食堂等配套设施,满足区内人员的基本工作和生活要求。二是建设好投融资平台,完善资本服务体系。要创新投融资机制,组建好建设性投融资公司。整合国有优质资产,包括土地、道路、标准化厂房等各种可用于抵押的资产,注入投融资公司,扩充投融资平台资本实力,同时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不断提高资本规模,增强融资能力;积极通过对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和公开出让、标准化厂房出租、区内资源开发利用与经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多种方式,经营好投融资公司的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和滚动发展。三是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政府着力建设好环境监测、公共技术服务等平台,鼓励投资主体设立设计研发、技术咨询、质量检测、物流配送、展示展销、培训教育等配套服务平台。

对策之四:从解放思想入手,构建创新体系。

创新是一切动力之源,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是欠发达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赶超发达地区的必由之路。区域创新体系是指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各方面构成的创新系统,包含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具体地说,首先是要做到解放思想,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头脑,掌握创新的思维方法,实现观念创新,按照《若干意见》的要求,“先行先试”,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其次是在制度创新方面,敢于在政府自身“动刀”,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第三是技术创新方面,突出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用于关系本地优势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提升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改变过去以政府为主的做法,政府重在引导,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第四是组织创新方面,坚持“抓大求强,放小求活”的方针,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扶持中小企业,构建充满活力的产业体系。第五是政策创新方面,观念上要避免“大一统”,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政策工具和手段以引导为主,政策过程强调科学化与民主化。第六是管理创新方面,要加快实现与市场经济的全面接轨,同时避免照搬照抄先进地区经验,在体制机制的设计上兼顾区域文化特点。第七是市场创新方面,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完善市场制度,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管理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和市场行为组织规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

2.麻智辉.加快中央苏区振兴协调区域经济发展[J].江西日报,2012.2

3.范恒山.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6)

3.王方红.中部崛起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J].经济问题探索,2006(4)

(作者单位:中共赣州市委党校 江西赣州 341000)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机遇挑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RCEP与房地产机遇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时代邮刊(2019年16期)2019-07-30 08:01:58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5:59:50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