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达林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在转换经营机制中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其是否能够真正成功地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全面预算作为科学高效的现代管理方法之一,对于降低风险和运营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及经营决策水平等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些企业还未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作用,有的企业即使认识到了实施措施也不到位。基于这一点,文章就内部审计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作用及完善措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 全面预算 作用 完善 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165-02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与服务活动,它通过系统的、规范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审查和评价企业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改善风险管理,提高经营效益和效率,以利于企业实现目标。
一、内部审计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作用
1.有利于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内部审计根据企业预算执行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审查分析,对企业相关市场营销政策、财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薪酬管理制度、工程项目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进行遵循性、有效性审查,是否按照集团公司下发的相关政策制度执行,企业制定的相关政策、制度,是否违背了集团公司的相关规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是否存在薄弱环节,是否存在制度上的漏洞,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形成审计报告,报告给集团公司并进行通报,企业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必然会采取多种整改措施, 确保企业组织运行过程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完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2.有利于准确评价预算完成情况及其差异的形成原因,便于进行业绩考核。内部审计围绕信息资料生成全过程进行规范管控,通过查证賬簿资料及其他资料的真实、准确、及时,加大对业务收入、成本费用支出、资本性支出等重点环节的审计力度,检查信息渠道是否健全、畅通,防范和控制财务信息失真的风险,为企业正确决策打下基础,为准确评价预算完成情况提供依据。
3.有利于保护公司财产的安全完整,为预算的编制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内部审计围绕资金使用和资产管理的全过程管控,加大对各类资金的盈缺、缴付、审核和各项资产的增减、处置等关键点的审计力度,防范和控制资金资产流失的风险,保证资金资产的安全完整。(1)从各类资金的使用到各项资产的处置,关注大额资金支付和重大资产处置的审批程序及资金资产的安全完整。关注大额资金使用是否严格履行审批及支付流程,严禁违规支付资金,关注重大资产处置是否严格履行审核程序、技术鉴定和财务处理规定,严禁随意处置或核销资产。(2)关注营业款是否及时全额上缴,特别是关注县乡或偏远地区营业款的安全,关注资金收支两条线执行情况,严禁坐支或擅自从收入账户划转资金。(3)关注应收应付往来款项定期核对情况,严禁对公司内部及外部应收款项长期挂账不清或无依据随意核销。(4)关注工程物资、有价卡和终端等重要资产是否严格履行出入库手续,资产是否定期盘点、清查和对账,规避短缺、丢失和跌价风险,保证账账、账实相符,确保公司资金资产安全完整,为预算的编制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4.有利于优化配置资源,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合理配置资源是企业获取价值最大化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全面预算作为一种管理控制工具,在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内部审计对企业资源使用的经济和有效性评价,可以发现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内部审计的建议、参谋和控制作用可以促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及时防范和控制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效益。(1)随着企业建设网络规模的扩大,工程项目增多,资本性支出不断加大,内部审计人员的检查分析就变得尤为重要。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围绕资本性支出重点环节的规范管控,及时做好工程审计工作,一方面保证工程造价的真实、准确;另一方面加大对审计项目的现场核实力度,指出企业在工程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提出合理化建议,加强工程物资和工程进度管理,督促解决工程结算滞后的问题,促进投资成本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和投资项目的及时转固。这样既节约了资源又确保了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2)随着企业资产总额的增加,内部审计关注企业资产是否定期盘点、清查和对账,是否随意处置或核销资产,是否有闲置资产,分析和查找各种闲置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企业充分利用闲置资产,挖掘生产经营能力,促使生产力的合理配置,合理利用资源,规避资产闲置风险,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3)随着企业客户发展量的增多,渠道规模的扩大,内部审计关注市场经营过程的有效管控,重点检查和分析营销费用的使用是否真实有效,渠道服务费是否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提出合理化建议,防止企业因客户发展规模扩大带来的营销费用无效增加,及时杜绝营销成本的无序使用和无效性,促进公司合理配置资源,确保公司经营效益的提升。
二、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措施
1.转变审计观念,保证内审的前瞻性。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的出现必然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建立新的审计理念,要有创新精神。随着全面预算管理的加强,内外制约机制都会有所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相应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从“差错防弊”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分析与评价方面转变,审计工作方式向管理和效益审计转变,加强事前事中的过程控制和风险防范以及事后的分析考核,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与服务职能。
2.完善内审组织体系,保证内审的客观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础,是内部审计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的保障。按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属性标准,内部审计活动应该独立,内部审计师在开展工作时应做到客观。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机构的独立性。即审计执行主管在机构内应向能使内部审计活动实现职责的阶层报告,也就是内部审计活动在确定内部审计范围、实施审计及报告审计结果时应不受干扰。二是个人的客观性,也就是内部审计师应有公正的态度,避免利益冲突。为保证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内部审计必须对企业的决策和经营过程保持独立,内审机构必须独立于被监督者,内审业务的开展、经费的核算等不受其他部门牵制。因此,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应当按照现代企业治理结构要求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审机构直接接受单位最高管理层的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不受其他部门和个人干预。设立董事会的企业,董事会可下设审计委员会,以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尚未设立董事会的企业,审计机构应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确保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没有条件设立内审机构的企业,可配备专职内审人员,并接受企业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也可以雇佣外部审计组织来代替内部审计,即所谓的“内审外包”。内审业务所发生的费用预算、内审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的业绩考核、职务升迁和薪酬变化由企业最高管理层直接决定,不与所监督部门发生任何利益关系。
3.加强内审制度建设,提高内审质量和作用。首先,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要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工作职责,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和工作标准,明确审计内容和工作流程,规范操作程序。要重视审计规划、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运用风险评估与分析方法,确定企业各项管理和业务工作的风险程度,制定好年度审计计划。同时要认真抓好计划的实施。其次,要建立健全内审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形成规范的审计项目质量考评制度、审计人员绩效考核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等激励制约机制,重视对内审项目的年度综合分析报告,当好管理决策层的顾问和助手。第三,要建立健全内审结果的落实制度。企业要做到审必严,责必究,及时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处理,落实整改,充分发挥审计结果的效力。要建立后续审计制度,对审计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建立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落实经营管理责任;建立审计公告制度,提高审计的透明度和影响力。
4.加强内审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整体素质。要优化内审队伍结构。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拓展,内审人员的构成也应是多元化的。要在严格内审人员的从业资格的前提下,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配备既懂财务又懂经营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内部机构不仅要有会计、审计专业的人才,而且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尤其是经验丰富的经营管理人才。要注重内审人员的素质提高。由于内审技术、相关法规及经营环境、条件等具有可变性的特点,内审人员有必要通过接受培训和教育来持续他们的专业发展。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提供业务培训机会; 内审人员应采取业余自学和专业培训相结合方式,加快知识更新,熟练掌握审计技能,精通与审计相关的各种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积极适应企业发展的内审需求。要高度重视现代科技在内审领域的运用。打破以往传统的“看听查”的手工操作模式,充分运用以微机应用和审计软件为主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5.改进内部审计的方法,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内部审计的方法选择是否恰当关系到内部审计的质量,为此要特别重视。具体方法有两个方面:(1)明确工作目标。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必然影响到整个管理体系的改变。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确定新的工作方向和目标。审计人员应将审计方向放在对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分析和评价上,对整个运作过程进行参与和监督,这种监督不应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是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对单位全面预算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应放在经济资源的利用、开放的有效性和管理的效率效果上,也就是指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2)开展预警分析。预警分析是辅助审计部门有针对性、时效性地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工具。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各种经营和财务数据的预算完成情况分析、比对,关注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异常变动进行分析和预警,建立审计预警信息平台,关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动态监控,一是关注重要的指标和数据变化情况,关注企业绩效考核重点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主要业务、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二是充分利用经营预警分析结果,跟踪分析经营发展情况,及时捕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潜在风险问题,推进预算体系的完善和预算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韦文娟.新时期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和发展策略.事业财会,2007(2)
2.朱正户,占再清,杨子英.我国中央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发展取向.武汉金融,2004(1)
3.邢夏泽,田力刚,姜士煜.人民银行“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的发展取向.内蒙古金融研究,2009(7)
(作者单位:重庆市农产品集团销售有限公司 重庆 400010)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