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
摘要:本文从歌唱记忆的理论出发,深入分析了歌唱记忆的内容和歌唱记忆的种类。
关键词:歌唱记忆;内容;种类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12)-01
前言
歌唱记忆作为演员自身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它不是孤立的存在的,而是与其它的心理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演员曾经的演出经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记忆的参与,演员便不能分辨和确定现在的歌唱状态。当歌唱演员需要向更高层次迈进时,由记忆提供的历史经验便起着巨大的作用。歌唱演员要发展演唱技能、动作表演技能就必须积累歌唱动态的经验。歌唱演员要发展自身的音乐修养时,就必须积累思想概念的经验。近些年来,人们把声乐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提到了日程上来,原因就在于此。没有记忆,就没有经验的成果,也就没有心理的发展。记忆联结着人们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机能,演员凭借记忆,才能准确地表达各种情感、音符和动作,完成各种精彩的艺术表演。所以说记忆对于一个音乐工作者特别是一个演唱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歌唱记忆的内容概述
歌唱记忆是过去的学习和演唱经历过在演员头脑中的反映。作为一个音乐教师、学生或歌唱演员,在以往的学习或演出实践活动中,对感知过的歌曲,思考过的问题,学习过的技能、体验过的情感,练习过的动作,都会在自己的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的部分内容经过实践后存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在必要条件下还能够在大脑中重现,这就是声乐学习和演唱中的记忆。
歌唱记忆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过程,当演员有了某种需要后,他才能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归类、储存,使其成为人脑可以接受的形式。例如:学生上声乐课时对老师新的要求,有某种渴望的需要,他才会对其头脑中的内容进行更新定位,去粗存精,让新旧知识在头脑中共存。另外,学生在接受新的知识内容时,具有选择性,他只会感兴趣的东西主动记忆。例如:当一个教师提出一个新的教学观点后,学生确实可以感知到对他克服以往的毛病很有帮助时,他就会有意识地去记住要求。反之,如果老师总是提一些陈旧观点,提得再多也不会对学生构成新的刺激,这样做势必会徒劳无功。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1849-1936)认为当客观事物以一定关系彼此联系地作用于大脑时,在大脑皮层就会形成暂时神经联系。暂时神经联系形成以后,还需要以强化,才能巩固。这是识记和保持的生理机制。这种暂时神经联系在刺激作用停止后,就会以痕迹的形式保留在头脑中,以后在相关刺激影响下,它能够重新活跃起来,使原来暂时的联系得以恢复,这就是回忆和再认的生理机制。这一巴氏理论告诉我们,在声乐学习中,我们同样需要不断的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的技能技巧、演唱方法、以及舞台表演。依据识记和保持的生理机制的客观原理,让所学的内容以人脑可以接受的形式存入大脑,在下次表演时,我们才能重新根据回忆和再认的生理机制激活它。而让我们的表演不断赋予新的元素,新的色彩,从而使它具有新的活力。
歌唱记忆的表象与知觉及思维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歌唱记忆的表象是歌唱者头脑中出现和感知过的音乐的形象。歌唱记忆的表象是歌者对所经历的艺术实践客观的反映,是对原来知觉过的内容加工、整理和概括的结果。因此,如果没有知觉的前提也就没有表象的结果。例如:天生的聋子就没有声音的表象,天生的瞎子就没有视觉效应的表象。因此表象具有直观形象性和概括性两个显著的特征。首先表象直观形象性的特点是,无论是从听觉还是从视觉来看,它都是对过去所闻的音乐,所见的演出现场的一种知觉信息的加工,它相对于知觉而言是源于知觉而又高于知觉的。因为一个演员感知过的音乐是具体而生动的,而声音表象却是抽象和相对模糊的,它是知觉基础上的一种印象。其次,声乐的表象具有概括性的特征。一般来说,一个成熟的的歌唱演员他是在无数次的舞台实践里逐渐成长的,因此声音表象的产生是多次知觉实践的结果。它在演员心目中留下的是声音形象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具体的形象而是总体的印象。例如:当我们回忆一场个人独唱音乐会时,我们会不自觉地回忆音乐会的整体效果,而不太在意他所唱的哪一首歌里面的哪一句词甚至是哪几个音符。我们只会对整场音乐会的感受进行回忆。但是声音表象的概括和声音思维的概括是有区别的。声音表象的概括是形象的概括,即演唱者对声音形象的把握,而思维的概括则是更为抽象的概括,它概括了声音的本质,即演唱者如何掌握更为科学的发声。如此看来歌唱中记忆的表象是在声音知觉和声音思维之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有了表象,演员才能离开具体的声乐课要求,他的认识才得以摆脱知觉的局限性,而重新塑造自己的声音形象,为更为抽象性的声音思维打好基础。声音记忆的表象是一个歌唱演员不可缺少的素质,在复杂的舞台表演过程中,即使一个简单的表演动作都离不开表演表象记忆的参与。因此,在声乐课的教学实践中必须注意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记忆表象,才能更好的掌握声音的演唱技能与表演技能。
歌唱记忆与一个歌者的注意力、意志力以及个体的兴趣动机同样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首先我们来看注意力对歌唱记忆的影响。声音艺术理论同其它学科一样在知识上是浩瀚无边的。当歌者接受和认可这些声乐理论知识时,它不可能全面吸收所有的理论知识,而只是有选择性的对其感兴趣的相关内容引起注意,从而转化为人脑中的记忆。这种心理活动是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就叫注意。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注意的指向性就是其心理活动的对象性。例如:演员在台上演唱时,他全部的心理活动应该在歌曲内容上以及舞台表演上,而观众或者台下的其他景物就不应该在他的思绪内,否则的话很容易就会造成分神,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的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选定对象后的很长时间内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将身心稳定在其对象上,使其达到一个十分清晰和完整的程度。这一点往往被学唱声乐的人所忽视。其实,只是机械地上课,如果课后你不把时间、精力放置声乐学习的心理活动中,你的收效一定是少之甚微的。注意的对象性和集中性对其记忆的结果能够构成直接的影响。作为一名声乐学生,你应该把你的全部注意力投入到声乐学习过程中去,要对声乐学习的内容反复思考,让自己的整个身心完全沉浸其中。通过这样的手段,不断地刺激提高演唱记忆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特别是注意的两大功能性能对记忆产生极大的影响,其一是注意的选择功能性,一个择师较多的声乐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每个老师的声乐教学观点都不尽相同。而作为单个的独体,你就应该有选择性的吸取对你的演唱进步有帮助的东西,“取其精华,去其无关内容”,最后存留在你记忆深处的则应该是你所选择需要的。其二是注意的保持功能。这是对记忆产生直接影响的注意的特征。例如:近段时间你在克服声音抖动的问题,那么与之相关的解决手段、方法、理论就时时保持在你的思维意识之中,让你不断的回顾、调整和改变,从而解决其根本问题。可见注意不仅对记忆能产生客观直接的影响,而且在我们学习声乐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学生如果声乐课上老是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作为一名歌唱演员老是在舞台上分神而无法专注于表演那么势必会对其产生极其不好的负面影响,我们的日常教学和舞台演出工作也就无法顺利的开展进行。
意志也是一个人正常的心理活动之一,它与记忆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一名声乐学生他不仅仅只是从每一堂声乐课,每一次演出这些客观的环境中获取知识,摄取营养,更重要的是要从主观上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性地实现自己所想的东西。无数的事实证明,凡是在事业上锐意进取,刻苦努力的人,就有可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大凡在学习和研究上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人,就有可能达到科学的高峰。凡是学习过声乐的人都知道,如果你主动刻苦的去背诵某一外文歌剧选曲,你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唱熟它,背唱它。相反,如果你不花心思在其上面,也许几周甚至几个月你都背唱不下来,它对你而言可能永远都是生疏的。一个学习声乐有进步精神的人,意志品质很高的人,不仅仅体现在他的主观主动性,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他敢于同困难相抗争的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大凡学习美声唱法的人都知道学习美声唱法不仅要学习很多种语言如意文、法文、德文等等,要求对这些语言的发音做到吐字清晰、发音纯正,这可不是两三天功夫能完成的,需要歌者长期的学习过程,克服语言、语音困难,从而真正的掌握运用它。
歌唱记忆除了与日常心理活动中的注意和意志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外,还与心理活动中的动机、感觉、知觉、思维、想象、情绪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心理活动是一个整体,而记忆只是整个心理活动中的一个环节,所以与整个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其它环节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我们在注重歌唱记忆训练的同时,一定要重视与记忆相关的其它环节的发展,惟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更全面的发展自己的演唱事业。
二、歌唱记忆的种类概括
声乐艺术心理学中的记忆有很多种类,这些类别的划分主要是依据记忆的内容,记忆的时间,记忆的意志,记忆的理解以及记忆的自觉性等。
根据歌唱记忆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记忆划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歌唱的形象记忆是指演员以过去感知的声音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所保持的是事物的感性特征,并有着显著的直观性。它即可以是视觉形象、听觉、味觉、触觉形象又可以是感觉形象。特别是作为我们声乐工作者我们主要是依据感觉形象,因为歌唱声音的形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形象,只能靠你的感觉器官去感知,去塑造和建立,稳定发展这一形象,这是我们声乐工作者最独特的地方。其二逻辑记忆是指我们以事物的概念、性格特征为内容的记忆。例如:我们初学声乐时面对一大堆声乐理论和发声要求,我们要吸收理解掌握他们,只能找这些理论要求之间的本质联系,然后把它们有机地组织联系在一起。其三是情绪记忆,是指歌唱者曾经体验过的某种情绪和感情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的方式目前为我们广大的年轻人在学唱流行歌曲时所广泛采纳和运用。现在市场上流行的大部分的情爱歌曲都是建立在曾经发生过的感情事实的基础之上,作曲家们依据这种基础而创作,演唱者依据这种基础而歌唱。其四是运动记忆,是指演员以训练或表演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舞台表演中的各种动作都演示着歌曲内容,手臂向外展开表示激动的情绪内容;手臂向内收回表示含蓄,委婉的情绪内容;面带微笑表示欢乐的情绪内容;这种把动作和歌曲内容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的方式在我们的实际演唱中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根据记忆信息储存时间长短的差异,可以把记忆分为三大类: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歌唱的瞬时记忆是指当客观的刺激停止以后,信息还能在人脑中保持很短时间的记忆。例如:某天你在经过琴房门口时不经意听到几句动听的歌声,尔后这歌声还在你的头脑中停留了很短的一下便消失,这种记忆方式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一般在0.25-2秒。瞬时记忆虽然很短暂,它却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如果能受到注意,它便可转入记忆系统的第二阶段,即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又称操作记忆,它所保持的记忆时间约在1分钟左右。有时候这种记忆在我们的声乐教学和演唱中是必不可少的方式。例如我们在听讲声乐讲座的过程中边听边记录的方式就是短时记忆的体现。短时记忆位于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必要时随时可以向长时记忆转化。长时记忆是指声乐学生所获得的信息经过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的记忆。它所保持的时间短至1分钟,长至多年乃至终生。这种记忆的方式是我们毕生所追求的。它的主要特点在于以意义的方式进行整理、归类储存和提取的。对人们学习声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在经过短时记忆的课堂记录后,我们就应该对笔记的内容进行系统化、格式化归类,从而逐渐成为我们终身受益的理论。记忆的这三个阶段又称记忆的三种系统,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上述记忆的三个阶段的区别只是相对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任何信息都必须首先经过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最后才到长时记忆。
如果按记忆时是否需要意志努力来划分可以划分成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歌唱中的外显记忆主要体现在歌者要努力回忆原学内容或声音的状态或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分析或发声的技巧等,都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就称为外显型记忆。而内隐型记忆是指无意识提取信息的记忆方式,这种例子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很普遍,例如你在新学一首声乐作品而这首声乐作品的旋律题材是取之于你原来所熟悉的另一首声乐作品,这样你就会无意识地将这两首作品进行比较学习,这种对比回忆的方式就称为内隐型记忆。
如果按是否理解歌唱记忆材料分析,我们又可以把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两大类。机械记忆是指所记的内容没有规律可寻,材料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死记硬背的一种记忆方法。而逻辑记忆与之相反是建立在一种对记忆的内容有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意义记忆方式。这两种记忆各有所长,各有其特点。一般情况下,机械记忆主要多运用于学习初期,心理年龄的早期阶段,如小孩子学习歌唱要多运用机械记忆,多模仿老师的音乐感觉和表演动作,而随着心理年龄的不断成熟,我们便要朝逻辑转化,要做更多的理解记忆。
如果按识记时有无自觉的目的分类,我们还可以把歌唱记忆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无意记忆是指没有明确的目的性的记忆。有意记忆是指有明确目的、任务的记忆。这两种记忆的方式同样可以相互转化,而它们相互转化的意义远远大于它们本身的意义。
结语
歌唱的记忆有很多的分类,而且每一种分类都有其各自的特点规律,我们在实际的声乐演唱和教学中不能把它们孤立起来看,而应该把它们联合成一个整体结合起来加以运用,从个性出发找共性规律,才能更好地有利于声乐演唱和教学。
责任编辑:马林
参考文献 :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