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云霞
摘要:对于音程协和性问题的探讨,一直是音乐理论中探讨的一个焦点。本文从音乐的联觉理论分析出发,着手听觉紧张度与音程协和度的相关性,通过主观评价实验对音程协和性问题做出了定性的分析。
关键词:听觉紧张度协和音程不协和音程和声音程旋律音程主观评价
在传统和声理论中协和性原则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多声部音乐中协和性原则确立的基础,在和声学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以及在西方音乐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起到了主导性作用,这一主导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当它进入到和声语言相当复杂和丰富的21世纪时,已无法用协和性的一般化概念来概括。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较为宽泛的概念——音响紧张度来表述,这种对声音状态的描述是以音乐语汇中的音响是否能够表达作品的内涵与思想为准则的。
一、音响紧张度
联觉是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的关键。1999年,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提出决定音乐作品表情性的核心原因是音乐表现的基本要素——音程紧张度、音区、音高进行方向、力度、起音速度。他以联觉关系为突破口,用心理学的实证方法证明了与音乐听觉相关的六种联觉对应关系规律:与音高相关的联觉、与音强相关的联觉、与时间相关的联觉、与时间变化率相关的联觉、与紧张度相关的联觉、与新异性体验相关的联觉。他指出紧张度是由对象各要素之间的感性特征的差异所引起的体验。这种要素之间感性特征差异的感受存在于所有感觉系统中,以此为中介,就使得不同感觉系统中的感觉之间发生了联觉上的对应关系。
紧张度指“紧张程度”,即从“松弛”——低紧张度到“紧张”——高紧张度这个变化过程中某一点的程度。紧张度不是声音的物理属性,而是主体的主观体验,它不仅来自对和声协和性的体验,并且也来自对音色的体验,而统一性是紧张感产生的原因。
当人同时接受两种或更多刺激时,不同刺激之间性质的差异性是使人产生紧张度体验的关键原因。两种刺激的性质越一致,给人感觉越和谐、放松;反之差异越大,给人感觉越有对比性、越紧张。音乐界把这种不同刺激之间性质的差异性概括为“统一性”。表现在协和与音色紧张度两个方面:协和是统一性在音高结合中的表现。它来自两个音声波振动频率比例关系的简单程度——频率差值越小,听觉体验越协和。在音乐审美实践中具有普遍性的经验:太低的统一性,产生听觉上的不协和、紧张、复杂的感觉;太高的统一性,产生听觉上的协和、放松、单一、不丰富的感觉。不协和产生紧张感、动力感,协和产生轻松感、和谐感、稳定感。
二、音程的协和性
两个音级在音高上的相互关系叫做音程。先后弹奏的两个音形成旋律音程。同时弹奏的两个音形成和声音程。
按照和声音程在听觉所产生的印象,音程可分为协和音程的及不协和音程的两大类。音程的协和与不协和即音程的协和性,是反映音程基本性质的特性。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研究乐律的有关理论证明:两音的振动数比例愈简单则愈协和。两音的协和程度取决于两音振动比数的复杂程度。其程度越简单则两音越协和。复杂程度指比数为整数、小数或循环小数及无限不循环的小数。
一般地,听起来融合、和谐、悦耳的音程是协和音程。协和音程有三种:
①极完全协和音程或称极协和——纯一、纯八度;
②完全协和音程或称纯协和——纯四、纯五度;
③不完全协和音程或称次协和——大、小三六度。
三种协和音程的听觉感受对比如下:
极完全协和音程听起来空洞,象空心圆;
完全协和音程听起来空泛而不丰满,好象圆内稍有东西;
不完全协和音程听起来丰满而充实,圆内东西较多。
不协和音程有两种
①不协和音程——大二、小七度;
②极不协和音程——小二、大七、增四、减五及一切增减音程。
两种不协和音程的听觉感受对比如下:
不协和音程听起来比较刺耳,很不融合,好象一个圆被人东拉西扯、歪歪扭扭;
极不协和音程听起来极其刺耳、尖锐,极不融合,好象一个圆被人扯破或撕裂了。
三、音响紧张度与音程协和性的相关性
音程的协和与不协和的性质形成了不同的紧张度,这是造成音乐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多声部音乐中和声的功能性与推动力的表现。
紧张度是情态的重要维度之一。在各种协和度的旋律音程及和声音程的比较中,均表现出协和性低的音程与紧张性情态相对应,协和性高的音程与轻松性情态相对应。
四、相关性实验论证
对音响紧张度与音程协和性相关性主观评价实验的研究主要针对音乐本身展开,不涉及演奏等环节,而且考虑到对音响紧张度的影响因素,因此MIDI文件格式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实验信号由Nuendo软件编辑完成,采用钢琴的音色为固定音色。实验中用到的实验信号中包含了下表中的十三个不同协和程度的音程。
实验采用主观评价方法中的系列范畴法,包括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简单音程,另一部分为旋律中出现的音程,考虑到音程在实际中的运用,实验信号采用舒曼的《梦幻曲》作为依托。实验信号的具体划分如图所不:
对于单音构成的旋律音程,整体上,随着音程的协和度降低,听觉紧张感增强。但是及完全协和音程在听感上并不是紧张感最弱的,并且不完全协和音程大三度在实验中表现为紧张感最弱的音程。如图1所示对于单音构成的和声音程,同样整体上,随着音程的协和度降低,听觉紧张感增强。如图2所示:
对于旋律中出现的旋律音程,悦耳感集中在一般和较弱两个区域内,没有明显的区分,但总体上随着音程协和性的降低,悦耳感也呈现减弱的趋势。整体上,随着音程的协和度降低,听觉紧张感增强。但是紧张感主要集中在中间三个区域。如图3和图4所不:
对于旋律中出现的和声音程,音程的协和度和主观听感上的悦耳度是正相关的。从整体趋势上看,紧张感随着音程协和性的减弱时呈现上升的,符合理论规律。但是听觉上的紧张感主要集中在中间的三个区域。如图5和图6所示:
对于旋律音程,单音音程比乐句中的音程更能体现音程协和性对音响紧张度的影响。对于和声音程,乐句中的音程比单音音程更能体现音程协和性对音响紧张度的影响。对于单音音程,旋律音程比和声音程更能体现音程协和性对音响紧张度的影响。对于乐句中的音程,和声音程比旋律音程更能体现音程协和性对音响紧张度的影响。
五、结论
通过对主观评价实验可以得到关于音响紧张度和音程协和性相关性的定性结论:
1一般地,协和度越是高的音程听起来越是融合、和谐、悦耳。
2音响紧张度和音程协和度密切相关:即音程越不和谐,音响紧张度越高。但其相关性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完全正相关,有些协和音程在一定的旋律中听起来也会有相对较高的紧张度,相反有些不协和的音程听觉紧张度反而低。
3和声音程比旋律音程更能体现其紧张度。
紧张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真正反映出音响紧张度的程度。这也说明,在传统和声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艺术手段的创新都不能脱离传统和割断历史,它们总是要接受历史遗产的滋养和哺育,脱胎而生走向成熟,同时又为更新的创造搭好了阶梯,这种历史的继承性反映着事物的发展规律。正是如此,我认为研究和声理论中协和度和听觉紧张度的内在联系,对研究和发展我国民族的艺术传统、总结和创造我国民族的和声理论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