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从军
两汉时期。是龙的天下。龙既是“四灵”之首,和凤凰、麒麟、神龟组合成祥瑞的阵营(图1陕西绥德门楣四灵),也是“四神”的主要成员,并以青龙的身份和白虎、朱雀、玄武共同主宰着东西南北的方位,分辨着阴阳左右(图2陕西神木大保当青龙白虎)。在“四灵”和“四神”的两大组合中,龙作为长者、领头者,游足于天地之间,主宰着神灵的世界,导引着凡人超凡升仙。
龙是什么形象?龙有何神通?王充说龙像蛇,如他在《论衡·讲瑞》篇所云:“神龙或时似蛇”。司马迁认为,龙可以作为改朝换代的证据。如《史记·孝文本纪》在讨论到汉朝应该符合阴阳五行中的哪一个德运时,鲁人公孙臣上书“言方今土德时,土德应黄龙”,这句话说过的第二年,也就是孝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黄龙见成纪”,成纪位于今天甘肃的秦安。这件巧合或有意安排的事件,虽然为公孙臣的推断提供了物证,显示了西汉王朝的朝运是土德,颜色尚黄外,并没有特别的神通。到了西汉晚期,龙还是帝王运祚的征兆。如王莽天凤二年(15年),民间传说“黄龙堕死黄山宫中”,就是王莽新朝短命的凶兆。同时,黄龙摔死的故事也说明龙在西汉时期,没有特别的神通,它同样也跳不出五行三界,也像其他动物一样,也得遵循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可见,在西汉时期,人们心目中的龙,虽然也在天上,但不小心掉下来,也能够摔死。
东汉时期是龙传说最为活跃的时期。这个时期龙的图像也特别多,并伴随着汉画像石等艺术形式,走进了民间,盘踞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和青铜器时代的龙不同,两汉时期的龙是兽蛇合体,身躯四肢似兽,头尾如蛇,头上有角。角有双有单,蛇尾也或粗或细(图3山东嘉祥武氏墓阙青龙)。龙在画像中所担当的职责,首先是辟邪,其次是祥瑞,再次是升仙。升仙的表现是和仙人在一起,或者为仙草所吸引,或者被仙人骑乘。如山东沂南汉墓前室隔梁东面“四灵”组合中,龙、凤、神龟、麒麟依次排列行进(图4沂南汉墓神龙)。郯城窑上村马陵山的一幅画像,神龙和凤凰组合因为被安排在立柱上,所以凤凰和神龙上下排列,凤凰在上,神龙在下(图5山东郯城窑上村马陵山神龙)。而四川新津崖墓石函上的神龙身披羽翼。上半身腾空而起,显示了其“能高能下”的神通,与之相对的凤凰和麒麟,则隔着一株神树,和神龙呼应(图6四川新津崖墓石函神龙)。陕西一带的神龙最容易判断,因为这里的“四灵”配置最齐备,如绥德王德元墓门楣的神龙,就规范地排列在凤凰、麒麟和神龟的后面,履行着神圣的职责(图7陕西绥德王德元墓门楣龙)。但是,像这样完全单纯的“四灵”组合还是比较少见,多数是在“四灵”之外还增添了白虎的形象,米脂一座墓室门楣上的组合,就是麒麟、神龟、凤凰、神龙和神虎。增加了白虎,其实是将“四灵”和“四神”的神通叠加的表现。按照西汉时期人们的认识,“四灵”的出现是祥瑞的表现,意味着天下太平,社会和谐,帝王有德,百姓安居乐业。“四神”则只是指示方位,辟邪守护。将二者的功能合在一起,既祥瑞,又辟邪。为此,有的设计还将同一的形象不断重复,以加强其辟邪、祥瑞的力量。如米脂官庄墓室北壁横额的组合,9个神兽依次是龙、龟、龙、龟、麒麟、天马、龙、虎和双头神鹿,龙在这里被重复了三次,说明龙在墓葬画像石之中,地位是何等的重要!不过这里的龙有两种形象:独角长颈;双角短颈。形象如此处理,可能各有含义。或者独角长颈者为神龙,短颈双角者为黄龙?但是,在绥德等地的“四灵”“四神”组合中,单角的龙也比较常见,如绥德墓门门楣上的神龙(图8陕西米脂墓门青龙)。
龙除了能够辟邪、预兆祥瑞外,还可以上天,可以当神仙们的坐骑,可以负载升仙的人们进入神仙的世界。如《史记·封禅书》载公孙卿的建言,说黄帝在荆山铸鼎成功后,“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东汉王充《论衡·纪妖》说,“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太山之上,驾象舆,承玄龙”。由此可知,龙也像马、鹿一样,是可以骑乘的。所以,画像石中就常常有被骑乘的龙,但能够将龙当坐骑的也非凡人。都是仙人羽人。如山西离石马茂庄3号墓前室西壁左侧两位仙人,一个骑在龙的身上,一个伫立在云气之中,正在逗引着神龙(图9山西离石马茂庄仙人戏龙)。山东微山县两城镇小祠堂有两幅仙人骑龙的图像,一幅刻画在祠堂的西壁,四位仙人分别骑着四条独角龙(图10微山县两城镇小祠堂仙人骑龙局部1),另一幅仙人骑龙,龙的肩部还有羽翼(图11山东微山小祠堂仙人骑龙局部2)。龙被仙人骑乘,其意图虽然是想和黄帝一样,乘龙上天,但当不管什么人都可以随便骑乘,则其神圣的身份也随之下降。
龙还有另一个神通,那就是帮助人们捕鱼。汉代的人们认为,如果龙降临鱼塘的话,逮鱼就非常方便。如山东嘉祥武梁祠画像榜题解说黄龙时:“不漉池如渔,则黄龙游于池。”同样的意思,在《宋书·符瑞志》也有记载:“不漉池而渔,德至渊泉,则黄龙游于池。”。“漉池”就是放干池塘的水,“不漉池”就是无需放干池塘的水。在水中可以任意捕鱼捞鱼,需要一种德行去感化。故《宋书》说人的德行好到能够影响到水中的话,不但不必竭泽而渔,而且还可以在池塘中见到黄龙。类似的图像,在四川简阳3号石棺中也有所表现:图中龙身边有两条鱼,这可能就是“德至渊泉”的祥瑞表现(图12四川简阳3号石棺龙鱼)。简阳4号石棺的龙鱼图,一条大鱼甚至被直直地吊挂起来,说明黄龙不但现身池塘,而且还可以协助人们逮鱼。画面之中增加的一只水鸟,也进一步强调了黄龙“不漉池而渔”的本领(图13四川简阳4号石棺龙鱼)。
为了便利的捕鱼,就委屈黄龙现身,未免太不尊重这位“四灵之长”了,也让黄龙感觉无奈。让其帮助人们捕鱼,是两汉时期人们的功利思想,神灵也得为我所用。但这的确不应该是黄龙的主业,也显不出黄龙的神异,所以《宋书·符瑞志》还说:“黄龙者,四龙之长也。……能高能下,能细能大,能幽能冥,能短能长,乍存乍亡”。如此神通,自然界没有一种动物或水族能够企及。
按照商周时期人们的认识。龙的形体似蛇。即便有足。也如孔子所说“夔一足”而已。但到了战国秦汉时代,龙不但四肢俱全,而且还由爬行转而奔跑,最后可以腾空。除了脖颈和尾巴还继续了蛇的特征外,龙的身躯和四肢完全和猛兽或马、鹿等动物一样。这种让龙站立起来,像猛兽一样形体改变。开始于战国时期,到两汉时代,兽型的龙身上还增添了羽翼(图14河南南阳石桥翼龙),让龙能跑能飞,像兽又像鸟。蛇、兽、鸟的功能全部集中在龙的身体之上,让其以一当十、当百,也正是战国以来典型的功利设计。
从司马迁到王充,所记载的龙虽然神秘,但脱不开动物的属性,而且还和乘载的动物相关。如马、鹿一样,可以当作交通工具,神异之处则和天马神鹿一样,可以腾云驾雾,行走在茫茫宇宙之中,能够负载着人们升仙不死。因为龙的神通,所以到了西汉晚期,它又拥有了可以和人交接的能力,能够和妇女婚媾。生出龙子。如《汉书·高帝纪》一上来就说。刘邦的出身是其母“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暝,父太公往视之,则见交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因为是龙子,所以刘邦的模样也就是“隆准而龙颜”,这种人龙杂交的传说居然被写进正史之中,也不知道刘邦的后人如何看待。也许,被谶纬迷信统治了的人们真的相信人神可以杂交,被龙蛇缠身可以产出非凡的孩子。《汉书》的故事,被后来的人们尊崇了两千年。几乎没有人怀疑这种悖论。甚至为了招惹龙身,后来的王朝还特别将龙的形象刺绣在服装上,描绘在生活用品中,并将这一符号定格为天子专用,让龙和天子合二而一。于是,龙借助了《汉书》的附会,堂而皇之地走进了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让世代华人们承载了龙的传人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