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娴
[摘 要]近几年来,企业对于员工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对于员工社会责任的认识误区和必要性,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对策,最终,将企业和员工的长远发展联系起来,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员工;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引起国人的关注,企业对于员工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清晰地步入人们的视野。员工是构成企业组织的细胞,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是企业宝贵的资源,积极倡导对员工履行社会责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权益与成长,是企业紧跟社会发展、实现与时具进的必然要求。然而,现实社会中,拖欠员工工资、延长员工工作时间、增加员工劳动强度等事件仍时有发生,探讨和反思企业如何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则显得尤为迫切。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一词是于20世纪初由Oliver Sheldon提出的,随之便引起了诸多学科领域的广泛关注。学术界至今尚未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进行定论,国际上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很多,这些标准尽管侧重点不尽一致,但总体上看,都要求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起企业在员工人权、劳工权益、工作条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责任,尤其强调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员工价值的关注,重视实现对于员工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的首要任务。
二、企业员工社会责任带给企业的挑战
1.管理层理念需要进一步贴近员工需求。管理层的理念对于实现企业履行对于员工的社会责任起着关键的指导和支撑作用。企业管理者要不断提升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意识,并且还需要将其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策略与战略。只有当企业最高管理层有了“人本管理”的意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才会从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角度来对劳资作出准确的反应和决策。
2.短期绩效下降对企业产生阶段性冲击。要保证企业管理中员工社会责任的履行,必然会在短时期内导致企业成本的上升。但是,长远来看,企业主动承担员工社会责任,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带动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同时,企业的这种做法还将会获得公众的认可度以及品牌形象,有利于企业绩效的长久发展。
3.人才管理模式面临更新的阵痛。我国大多数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来获取竞争力。虽然将“人事部门”改名称为“人力资源部”,但是不少企业的人力资源还仅仅停留在工资分配、档案管理、考核查勤等低层次人事管理阶段,在建立基于员工胜任力的绩效评估体系和激励体制方面还有不少缺失。这些都需要企业不断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推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职业化和国际化。
三、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对策
1.从企业角度讲,应依据企业发展进步现状分类分层次逐步满足员工需求。要求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一步履行到位是不现实的,管理者要依据不同员工的需求,有效地采取措施。根据理论家、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是由低到高的层级结构,人们首先追求低层次需求,当低层次的需求满足之后,更高层次的需求就会显现出来。层级结构由低到高共有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企业应当结合员工的需求层级来有层次地履行企业员工社会责任:
(1)要为员工提供合理的薪酬。员工为企业工作首要是为了获得报酬来保障生活来源,企业必须确保其薪酬福利方案符合法律的要求,为员工提供与其价值相吻合的收入,同时如实、足额、按时缴纳各种社会保险,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员工制定满足不同需求的福利计划,构思员工援助方案,不断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2)要确保安全、卫生、健康的工作环境。企业应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经常对员工进行避免工业危害的健康和安全培训,适时做好安全检查工作,防止和预防员工在工作场受到职业伤害,保证员工身心健康。(3)要倡导企业内外部社会关系的建立。人力资源部门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宣传,在企业的内部建设员工之间沟通的有利渠道,促进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的企业氛围;在企业的外部主动与社会机构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扩大员工接触社会的参与面,这样由内到外都维持良好而稳定的关系。(4)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企业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切实体现出对员工持久不变的尊重。为员工提供民主参与企业管理的渠道,鼓励员工发表见解,使员工意识到自己就是企业的主人,其在企业中享有一定权利,拥有一定的地位。(5)要建立良好的培训和开发机制。在满足了员工生理、安全、社会、尊重需要的基础上,优秀的企业还需要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营造学习型企业的氛围,挖掘员工潜在能力。同时,员工的个人成长和职业生涯规划也要得到应有的重视,根据员工自身特点和发展意愿为其铺设合适的发展进步道路,引导员工朝着与企业共同方向的愿景进步。
2.从政府角度讲,应对国际大环境下的市场变化,需要提高作为能力。我国近年出台了多部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如《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工会法》、《安全生产法》等,其中对企业的员工社会责任的具体事项做了详尽的规定,但是在明确地把践行社会责任规定为企业目的方面没有作出硬性要求。政府需要积极启动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的立法程序,完善立法,尽可能地使我国的员工保障立法在内容乃至具体行为标准上与国际劳工标准保持同步。只有政府的积极参与,才能让工人权益的保护最终回归到国家政策、依法裁决的轨道上来。
图 企业实现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三角模型
3.企业和政府要共同努力,二者结合形成合力,保障员工社会责任的实现。要最终达到切实履行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实现,不能仅仅靠某一方面的努力,需要把全方面措施都有力结合在一起,实现企业和政府的有效沟通,合理互动,共同为企业员工社会责任建立起一个稳固的三角模型(图),最终在和谐的社会大环境下,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真正构建一个长久的和谐共生的劳动关系和社会发展形态。
参考文献:
[1]Sheldon O.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 [M].New York:Pitman,1966:15
[2]王磊.论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社会责任[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
[3]陈淑妮.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
[4]马义飞.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