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鹏 单溦
每年三月,都会有一场“红色盛宴”在全国上下铺展开来。从人民大会堂,到街头路口、寻常巷陌;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媒体记者、普通百姓;从听报告、提议案,到发微博、谈观点。从庙堂之上到寻常百姓家,从上传下达到上下互动,“两会”这场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的流水席,吸引了无数“发烧友”积极赴宴。
说起“两会发烧友”,首先想到的是近几年赚足了眼球的陈光标。这位“高调慈善”的企业家骑着自行车、挂着旁听证,年年到人民大会堂听两会。不能递交提案,就把建议复印了几百份,放在资料取阅台,“写出来总想有人看啊”!近年来,政策日益鼓励民间资本发展,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大环境,两会给了民营企业家一个发声的舞台。陈光标在两会现场积极奔走多年,堪称“最坚韧发烧友”。
在两会现场有这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红裙,黑靴,民族风格的头饰,整齐划一的步伐;她们有时翩翩起舞,有时列队行进,有记者要求拍照,姑娘们也都配合地摆出各种造型——她们是两会的服务人员,庄严的会场满是她们殷勤的身影,肃穆的广场也随处可见她们艳丽的身姿,当之无愧是“最美发烧友”。
单反笔记本、话筒摄像机,一开两会,各大媒体就纷至沓来,云集会场内外。或蹲或站,跑前跑后,聚焦热点也关注幕后。广场上,肃立的安保警察、活泼的服务人员,都是他们镜头中的主角;代表委员一出会场,“备战”已久的话筒便立刻涌上前来,长枪短炮、围追堵截。两会期间的新闻大战早已不足为奇,而今天的公民也不再只是信息的接收者。信息时代,微博、博客、播客等“自媒体”的出现,使他们有了传播、评议的途径。在“内忧外患”的话语空间里,记者大军只得用各种姿势抢占一席之地。记者是“最专业的发烧友”。
这些天,街头報刊亭被两会染成红色,课堂里的学生在看两会专刊,公园里遛弯的老人举着收音机听报告解读,挤地铁的上班族通过移动电视了解最新动向;人们在微博上关注代表委员、热议新的议案提案,对代表委员传达底层的声音……两会代表的始终是人民的利益,民生话题在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重,施政重点偏向民生,议案提案更直接地影响着百姓的“菜篮子”。因此,即便是远离政治的普通群众,也热衷时事、关心两会,可谓“最草根发烧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