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竞相研发的遥控新武器

2012-04-29 00:44王瑞良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2012年10期

王瑞良

2011年12月4日,一架美国RQ—170“哨兵”无人侦察机(外号“坎大哈野兽”),在伊朗靠近阿富汗东部边境地区坠落。消息传出,舆论大哗。美国更是焦急万分。

美军之所以害怕这架飞机落入伊朗人之手,无疑是源于该机所具有的高度机密性。据媒体披露,这架黄灰色蝙蝠翼式无人机长4.5米,高1.84米,翼展26米左右,机上配备有极其先进的侦察、监视、数据收集和电子通讯设备,甚至可装有能实施武装攻击的高能微波武器,它能够在空中“监听”手机通话,还能够“嗅闻”出来自地下核实验室的化学品气味,既可为指挥官提供锁定目标所需要的各种情报,又能通过红外线摄像机,实时传回目标地区的全动态视频。机身涂有高技术复合材料,可有效减少雷达波反射,达到隐形的目的。

伊朗国家媒体声称,他们的“电子战”部队利用俄罗斯提供的信号干扰发射台,截获了RQ—170无人机的指令信号,通过对其通信的干扰,重构了它的GPS坐标,迫使它进入自动驾驶状态,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误降在自认为是阿富汗基地的某个地方。

然而美国方面认为很可能是无人飞机出现了机械故障,而且地面操作人员出现了失误。

虽然坠落原因说法不一,但无人机火了。无人机,顾名思义,是一种无人驾驶和乘坐、完全由地面人员操纵的飞机。由于它造价便宜,可以避免人员伤亡,既可侦察又可攻击,既可载人又可运货,在以往的反恐斗争和打击海盗等行动中屡建奇功,因而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目前有45个国家在竞相研发或购买这种新型遥控武器。

美国是最早研发无人机,并将其用于实战的国家。全美现有无人机约7 000架,主要包括较大型的“全球鹰”无人机、中型的“死神”无人机和小型的“捕食者”无人机这三种。近几年来无人机发动攻击次数最多的是在阿富汗境内。自“9·11”事件以来,共打死藏匿在世界各地的恐怖分子约2 000名,摧毁了“基地”组织的大量据点和前沿阵地,获得了重大战果。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5月1日,在“海豹”突击队袭击恐怖分子大头目本·拉登的行动中,一架RQ—170无人机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侦察、监视、目标定位等任务,还通过随行的警犬头上佩带的红外摄像机,将拉登被击毙的全动态视频及时传回白宫,使军政要员在第一时间掌控了行动的实况。

但无人机的问题也不少,它最致命的弱点是,由于自动识别和判断能力的局限,容易发生相撞和误炸,伤及无辜平民,侵害别国主权。

其次,无人机由于设备相对简单,一个普通的防空网络就可将其击落;或者通过干扰、入侵其电脑控制系统,很容易让其失灵。一些飞行不高的无人机,甚至可能被肩扛式导弹或枪法好的狙击手击落。至于因大风、设备故障和鸟类干扰造成的相撞、坠落等事故,更是屡见不鲜。

有鉴于此,各国都在研发更先进、更实用、更安全,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更高的无人机。其中以美国的研发更具有代表性。

他们的新式无人机在进一步提升无人机的运载功能,实现一机多用。一些较大型的无人机配备武器弹药后,具有攻击能力。

二是全方位改善无人机的技术性能,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比如,采用更有效的雷达波吸收涂层和更先进的电子防御系统,使下一代无人机更隐形、更安全;研发更复杂的系统软件,让无人机能根据战场上的复杂情况,自主做出是否进行轰炸等决定。

三是研发以氢能为动力,飞行高度更高、时间更长的新一代高空无人侦察机。

由于国际形势和发展的需要,中国在无人机研制上也快步追赶上发达国家的步伐。

在2012年2月举行的第三届新加坡国际航展上,国产的X200垂直起降无人机首次亮相。

X200无人机续航时间为5小时,能携带100千克有效载荷,并已配备了各种负载,包括电光/红外和合成孔径雷达传感器,以及探地雷达和3D激光测距仪。此外,该无人机最大飞行高度可达5千米,能够依靠惯性导航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导航飞行。

2012年6月5日无人机展在北京开幕,一批功能各异的国产无人机与国际一流无人机济济一堂,再次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无人机发展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