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昊明
闲时观树,据说是一棵历经五千年沧桑的老树,已被唐朝的地震折弯了腰,半匍匐,绿叶稀疏,依旧不倒,享受着人们尊敬的目光。
我挤在人群中,伸长脖子虔诚地仰望古树顶稀疏的绿叶,一边想,人和树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啊!人生出来,要比树种大得多,人却没法长得像树那么伟岸,可是树无论大小,宿命终是被人伐倒,做成各种各样的物件,文理木质好的树,像美女一样红颜薄命,被人结束生命的几率也就更大,甚至会濒临灭绝。在这一点上树是远不如人的,美女可以人造,可树人却不能。
树比人更坚忍。在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树可以生长,不需要火炉和空调的呵护,通常情况下树会帮助人,却绝不会伤害人。在饥荒年代,人们常常扒树皮以充饥,却未曾听说有一棵树扒下人的什么零件,即便是人站在树下避雨,遭了雷劈致死,那原凶也不是树,而是雷电,树也是受害者。而地球上树的数量锐减,却可以证明,人成了树的天敌。
树比人活得长久,只要假以天年,人是绝活不过一棵树的,但树并没有以此做人,父辈种下的树,依然在以累累硕果报答那人的子孙或是其他人。
很多书籍都记载过这棵树,很多诗人都曾描写过这棵树,想必它一定算得上树界的明星了,如果把人们的赞美幻化成叶子,那么它一定要不堪重负了,唐朝的地震未曾把它压倒,赞美却可能让它扑倒在地。
这棵树是那么的神奇,见证了中华历史的变幻沧桑,而我们死后,它却仍会半匍匐着,绿叶稀疏,依旧不倒。
想到这里,无边的嫉妒便不由得转成自卑,人活不了那么久,伤感让我不由得垂下头。于是,我看到了一棵小草,一棵生长在古树旁的小草,它只有两三片叶子,纤细得如同婴儿的睫毛,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打在草叶的几丝脉络上,落地便如同一粒沙那样轻浮了。
我想,这样一株不知名的小草,在如此神圣尊贵的古树下,一定该俯首称臣,毕恭毕敬了。我竭力地想从小草身上找出谦卑恭敬的样子,最终却以失望告终。这毫不知名的小草无疑是渺小的,就年龄计算,假设一岁一枯荣,古树可能见过它不知几千辈以前的祖先;就体量来说,这棵树抵得上千百万株这样的小草;就价值来看,人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只为一睹古树的风采,却不会有人关注这样一棵平凡的小草。
作为一个人,面对这棵古树我尚且要自惭形秽,你岂不要顶礼膜拜了?我这样想着,便蹲下身来观察它,与如此声名显赫、见多识广的古树为邻,你岂不是要羞愧死了么?
小草依旧昂首挺立着,我向它吹一口气,它便卷起身子,但气息一尽,它就会如弹簧般伸展开叶脉,快乐地抖擞。我再吐一口气,它依然在蜷曲后伸展,怡然挺立。我竟悲哀地发现,这样不停地吹下去,有我气息一绝的那一刻,小草却始终昂然。
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自卑,在如此神圣的古树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却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活着,卑而不卑,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指导教师/王占山)
本文荣获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11~2012)高中组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