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彩霞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以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为特色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商业银行进行中间业务创新已成为发展的主要趋势。论文从全球金融环境的变化以及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展开论述,首先描述了金融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使得业务创新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经之路;其次,介绍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外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发展和现状,通过对比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中的问题、不足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业务创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0. 021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0- 0035- 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以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为特色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中的主体,创新已成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进行中间业务创新,已成为发展的主要趋势。这些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进行中外比较,选择适合本土的创新有助于商业银行业务的良性发展。
1国内外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发展综述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具体指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根据银行发展的需要,将新思维运用到实际当中,开发适应客户需求的新型服务类和表外业务的过程。
1.1 国外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发展及现状
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以信用卡、基金和代理销售保险等业务为主;80年代以后,由于金融衍生产品迅速发展,商业银行推出了大量期货、期权、信用担保、互换等创新业务;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电子渠道的建设逐渐开展,现金管理等资源整合型业务陆续开展;21世纪以后,得力于混业经营和金融市场的日渐发达,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发展到资产管理、代客理财等领域,实现了证券、保险和信托等领域创新业务的全面推进。目前,主要是发展公司银行业务、个人理财业务以及资本市场相关业务。处在混业经营的体制下的西方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中间业务的创新也逐渐变得个性化、多元化、综合化、系列化,传统中间收入比重逐渐降低。例如,在大型银行集团的中间业务收入中,资产管理、投资银行和证券经纪收入占比70%左右,而与传统银行业务相关的账户收费、信用卡以及结算等收费业务则占比30%左右(张正华,2011)。
1.2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发展及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始于1993年。自有创新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业务领域方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突破原先规定的专业界限,每家银行的业务都已覆盖到固定资产、流动资金、个人消费及国际业务等领域,但业务交叉情况严重;在客户对象方面,民营、私有等非公有经济的业务比重快速上升,公有经济的比重在下降;在业务品种方面,新的业务品种不断涌现,其中,贷款及保证类产品所占比重最大,种类较为丰富,涵盖本外币、表内外领域,是利润的主要来源;支付结算类业务创新较多,开拓市场较为有利,收益很好;产品的电子渠道正在逐步扩展,网上银行、客户服务中心、手机银行、企业终端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传统服务的延伸。但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存贷款业务依旧是办理业务的重点,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依然较小:2004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平均收益占总收益的15%左右(姚先霞,2005),2008年、2009年两年,根据各大商业银行年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均处于20%以下。从2010年披露的年报来看,2010上半年所有上市银行实现的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18.11%,较2009年提高了1.23%。中农工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只有建行达到21.94%,离发达国家45%~50%的标准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2中外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特点分析与业务创新的对比
从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看,业务创新速度比较快,但与外资金融机构相比,存在较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中间业务规模比较
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的大发展,银行之间竞争加剧,金融管制放松,金融创新工具层出不穷,使中间业务迅猛发展起来,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一个主营业务和重要收入来源。中间业务也成为国外商业银行继存、贷款业务之后的获得高度重视的第三大块经营主业。例如:1983-1986年美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量从9 120亿美元增长到121 880亿美元,从占银行所有资产的78%上升到142.9%,其中7家最大的银行中间业务比贷款业务多出一倍多,居于美国银行业前列的花旗、美洲等五大银行集团其1988年中间业务活动所涉及的资产总和已超过2.2万亿美元,同期这几家银行资产负债项下资产总和为7 800亿美元,资本总和近450亿美元,中间业务3年来平均增速为54.2%,远远高于资产总额年均9%和资本总额年均21.6%的增速(金融时报,戴勇,2005)。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加快了结构调整步伐,中间业务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同国外银行业相比还存着较大差距。
2.2 中间业务经营范围和品种比较
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客户力量的不断增强,使得国外商业银行大力发展非利差业务。为满足客户各种需求,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外资银行所使用过的中间业务品种已达2万种。范围涉及知识含量较高的管理、担保、融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众多领域,分布均匀,来源广泛,对某一项业务的依赖性小,可有效满足客户的多种金融需求。如有“金融百货公司”之称的美国银行业,其中间业务的范围涵括:传统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等。他们既可从事货币市场业务,也可从事资本市场业务(张继华、温福东,2002)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为以下9类:①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②银行卡类业务;③代理类中间业务;④担保类中间业务;⑤承诺类中间业务;⑥交易类中间业务;⑦基金托管业务;⑧咨询顾问类业务;⑨其他类中间业务。
2011年从16家上市行中间业务的明细科目来看,各行业务比重分布差别很大。工行和深发展主要为结算手续费业务;农行、建行、光大、兴业、中信和北京银行为顾问咨询业务;中行、浦发为信用承诺手续费业务;宁波银行和招行均是银行卡业务;交行是投资银行业务,民生是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华夏是理财业务,南京银行是代理业务占比高。各具特色,互不重叠。但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主要是传统的中间业务,范围较窄,品种单调,主要集中在代收代付、结算、售汇等筹资功能强、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类、代理类等劳动密集型业务。而技术含量高、为市场提供智力服务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以及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在我国才起步,有的甚至还没有开展。
2.3 产品开发对比
国外银行开发新产品更多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开发出不同业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而我国商业银行自主创新动力不足,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的创新局限于模仿,缺乏原创,在利用信息、技术和人才等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服务方面相对欠缺。
2.4 创新型业务的品牌定位对比
缺乏特色业务和相关品牌是影响中间业务竞争力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仍以代理收付和个人金融业务为主,在同业的竞争中很难显示出自身的优势;投资银行业务也没有突出的相关品牌;个人理财业务作为个人金融业务的品牌,由于服务质量的区域差异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其品牌形象的折扣。
3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存在不足的原因与对策
3.1 经营管理体制与创新制度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前身均为专业银行,在国内金融界基本处于垄断地位,尤其在其主营的传统存贷业务方面的长期垄断,使得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因规模较小难以对其形成有力的竞争,而国外商业银行因存在“壁垒”的障碍也难以对其形成较大的威胁。其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长期生活在一种市场化程度低、竞争不充分的环境下,缺乏以客户和市场为导向来拓展新业务的意识,主动创新外在环境动力不足。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的总分行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业务创新都是靠中央银行自上而下推行,自发进行的很少,在进行业务创新时缺乏对新业务的详细考察和市场定位,大约有85%的创新业务是从国外引进的。创新内在动力的不足。应健全组织管理与经营机制,提高主动创新意识。
3.2 金融市场不成熟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还很不成熟,金融业仍然受到分业经营管理制度的约束,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不均衡,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不成熟,卖空交易不完善。利率市场化进程缓慢,业务创新所必须具备的弹性利率空间尚不具备,大量与利率及金融衍生工具相关的创新业务开办困难。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外汇创新受到抑制。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受到限制,投资渠道和创新空间有限。需加快金融市场的改革步伐,并开发与碳金融相关的碳交易代理、财务顾问、融资担保、咨询、CDM项目融资等新型业务。
3.3 对创新认识的观念与定位
由于社会公众传统的理财观念制约,目前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依然把传统中间业务视为重点,而且中间业务仅仅被视为发展和吸引存贷款客户的一种手段。商业银行要从实际出发,认识创新业务对银行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实现收入多元化、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盈利能力、降低银行风险等重要作用。
3.4 银行整体协调与规范
我国商业银行各部门开展业务合作互助相对较少,新兴业务与传统业务融合难,对中间业务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划,因此推出的业务新品种不成熟,得不到传统业务的有力支持,难以满足客户的综合性需求。需要加强对中间业务的整体协调规划。增强各个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和合作。共同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综合性服务。
3.5 创新人才与技术
复合型人才匮乏,甚至不断流失,一定程度影响中间业务的创新。同时,银行硬件设施及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开发出的新产品科技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须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科技收入,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在开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应该重视科技含量较高的业务。加快电子化建设的步伐,便利服务。同时,适应市场情况,要发掘防伪、防盗等技术系统,为客户提供服务技术保证。
3.6 法制建设
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被《商业银行法》严格限制在传统业务的范围内,金融创新由于法律和制度的滞后而难以进行。另外,我国商业银行在产品创新和制度规范之间存在时间间隔较长、空间差异较大等问题。往往是产品创新在前,规范制度在后,而且各地区和分行之间方法和进度也不尽相同。
主要参考文献
[1]牛悦.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
[2]刘兴.试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J].经济师,2009(11).
[3]赵清.全球化视角下的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J].金融发展研究,2010(12).
[4]黄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J].企业导报,2010(8).
[5]张龙清.碳金融与商业银行[J].武汉金融,2010(5).
[6]郭清马.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业务的策略研究[J].西南金融,2010(6).
[7]高志新.碳金融发展与中国银行业经营转型[J].上海金融,2011(1).
[8]朱苑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问题探讨[J].青海金融,2011(5).
[9]廖勇.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对比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