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教学中的“个体”与“群体”整合

2012-04-29 16:50:02宫兰香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年10期
关键词:群体个体笔者

宫兰香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已成为教师的一种共识。特别是对于中学政治学科来说,针对学生普遍反映内容枯燥、学习的兴趣不高等情况,更需要教师能够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以增强课堂学生的有效性学习。但是,政治学科教学实践表明,政治整合课堂一般局限于任课教师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如何整合课堂资源等方面,即仅限于任课教师的“个体式整合”。其实,整合不能仅限于任课教师方面,而应该扩展到广大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调动他们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使课内、课外多方面的资源在课堂上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我们可以将后一种称之为“群体式整合”,它更接近于我们现在经常说的探究式学习。

个体、群体式整合的利弊浅析

1.个体式整合容易造成信息淤积

现代教学模式并不是我们采取了投影仪、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就会想当然地改变的。中学政治教学内容的多媒体素材在互联网上特别丰富,这就容易造成,教师在上政治课之前为搜集素材花费大量的工夫,在课堂上大量地播放图片、文字和表格,甚至还会有音乐、电影片段等,忙得不亦乐乎,但是却失去了其课堂引导者的身份。最主要的是,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依然处在被动的地位,除了受到更多的感官刺激之外,并没有将感官感知有效转化为对知识的吸收,恰恰是,大量信息的充斥阻碍了课堂知识的生成。

2.群体式整合塑造多维网状信息空间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简单的幻灯片播放和计算机操作,它是一个以计算机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开放式结构。通过现代信息获得的超文本信息,使得我们组织这些信息的方式可以超越传统的线性结构,而采用一种网状的、多维空间的结合方式。这种结合方式,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的特征,联想思维是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的有效手段。

群体式整合的一个特点是,围绕着一个课题,让不同的学生来理解、阐释,也就形成了一种围绕一个中心点发散开来的网状结构,各种理解方式、各种相关素材之间相互碰撞,必然会点燃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他们带着这种热情多方面地去利用网络资源,能够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群体式整合要求教师放权给学生,教师只需要定一个主题,或者定一个考评标准,让学生自己去查网络、搜材料、演讲展示、彼此评价、相互辩论等。这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知识点持久的兴趣和记忆。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曾经做过一个信息获取和保持的心理实验。结果显示,就信息保持方面来说,人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在我们的群体式整合教学中,学生既听又看,再加上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将知识内容表达出来,将会获得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也会获得优于教师个体整合的教学效果。群体整合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个体整合与群体整合的案例研究

为了对群体式整合的教学方式有一个更加形象、深入的理解,笔者以“消费及其类型”一课中的“影响消费的因素”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分析个体式整合与群体式整合的不同之处。

在刚刚提倡通过信息技术来整合课堂资源的时候,笔者颇为兴奋,在教学“影响消费的因素”时,笔者在课下通过网络搜集了各种资料,如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水平分析、生产水平与结构分析、居民收入对比、城乡家庭人口数量与结构对比、物价水平、不同地区的居民之间不同的消费方式、同一地区现在与过去不同的消费方式等等,从数据、文字、图表,到图片、影视资料、参访记录等,材料很多。但是让笔者力不从心的是,无法对这些材料有效归类,也不能很好地将材料与知识点相结合起来。一堂课下来,就觉得满满当当全是影音信息,教师不能将信息很好地分类、分解,学生也不能充分吸收,觉得一头雾水。

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再讲到“影响消费的因素”时,笔者便不再采用原来的办法了。而是先将“影响消费的因素”按知识点大致分类,如这些因素有“居民的收入”、“消费品价格”、“商品的特性”、“购买方式”、“商铺位置”和“服务与售后态度”等;然后让班里的学生分组,以某一地区为例,每一组负责一种影响因素的材料搜集和调查。然后在课堂上以组为单位,选出代表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讲解,最后教师再加以总结和点评。

结果笔者发现,这样做,教师更好地履行了引导者和全局把控者的身份。而且,每一组学生负责一个因素的调查,主题更加集中了,分析更加透彻和有说服力了。从总体来看,这些围绕一个主题发散开来的不同分题,共同织成了一个结构完整、排列有序的知识体系。另外,学生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也掌握了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对于知识点保持着长久的兴趣和持久的记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群体个体笔者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科学大众(2020年10期)2020-07-24 09:14:12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02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4:02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学习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48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中学科技(2015年1期)2015-04-28 05:06:12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中国火炬(2012年8期)2012-07-25 09:29:50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
中国火炬(2011年11期)2011-07-25 10:35:07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性能相差达32%
微型计算机(2009年3期)2009-01-22 02: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