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信息技术课堂思维型教学文化

2012-04-29 00:44:03耿丽朱彩兰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年10期
关键词:案例信息技术情境

耿丽 朱彩兰

传统以单向传递知识为主的“记忆型教学”导致学生“被决定”,无法更好地发展自己的高级思维,无法进行创新实践。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从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发展、教师建设及其观念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阐释。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挑战“舒适地带”,构建新型教学文化,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思维的乐园。

“记忆型教学文化”,导致学生“被决定”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概括好的知识要点在黑板上板书或通过多媒体“广播”给学生,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的作用是接受、存储信息,并且按照这些信息去行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机械化、程序化,学生不去反思教师的教,不关心被传授知识的真实性和价值性,唯一能做的就是被动接受和被决定。这是典型的传递观教学思想,形成的是“记忆型教学文化”,其结果是,当考查内容与学生所接受的差别不大时,学生的表现会比较好,而考查灵活运用以及创新能力时,学生则会出现偏低的成绩。也就是说,在记忆型教学模式下,学生掌握的是具体的知识和操作技能,难以形成主动思考与建构的能力,因而不能很好地进行知识的转化和迁移。

挑战“舒适地带”,构建思维型教学文化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与发现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核心活动是思维。积极思维的前提条件是具有良好的思维环境,构建思维型教学文化的第一步即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新的思维境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与探究。作为思维的刺激物,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并为思维指出了方向。在既定的情境下,教师需要提出真实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展开思维对话,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领悟方法、学会知识、发展能力。思维发生在仍在进行之中而且还不完全的情境中,是一个观察事物和调查研究的过程。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引发思考的情境,在此情境中与学生之间展开了思维对话,接下来教师要做的就是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尝试,而不要多加干预。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思考与探索一定会为信息技术课提供丰富的素材,而探索活动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信息技术课。

1.创设悬念情境,迸发思维火花

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结构的发展,教师必须恰当地列举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运用观察和实验来展示有关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现象和过程,联系学生已学知识进行教学。在王琦老师的《为你支招,辨清纷繁世界》案例中,教师在课堂开始的导入部分,用课件展示了近日网络上令人关注的一则消息,如图1所示。

学生看后感到疑惑和不解,展开了讨论。紧接着教师又呈现另一则腾讯公司发布的消息,如图2。利用这两则消息,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判断、评价信息,从而自然地引出课题“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与学生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维总是起源于疑惑、迷乱或是怀疑,当教师将学生置于奇虎360与腾讯QQ事件情境中,学生获得了一个真实的情境,想对这个问题做出某种解释,但是已有经验并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于是在这样的疑惑之中,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迸发。

2.提出真实问题,展开思维对话

问题的存在就是矛盾和不平衡、不一致的存在,它们将始终吸引着学生投入思维,努力去探索、追问和解决。思维因问题而得到持续不断的深入发展,思维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并做出有所创新的发现。

在陆钟兴老师的《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案例中,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观看台湾警方通过网络缉拿逃犯张锡铭的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两个问题,之后提出问题:“既然他在网络上活动,我们能从网络上来‘缉拿他吗?这个过程又是如何实现的呢?”此时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如何从网络上“缉拿”疑犯,并在小组讨论后形成解决方案。

在第二个环节计算机接入子网(局域网)中,教师设置了虚拟案例:“已知台湾桃园县、新竹县、台北市IP地址,现在警方也已查获‘张锡铭使用的IP地址。你如何从网络中找到他?”于是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结合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参照书本,完成配置。

在案例拓展中教师说道:“由于我们的大意,不小心和‘张锡铭的电脑IP冲突。使狡猾的他跑到了新竹县,你现在该如何设置你的计算机网络参数,跑到台北市呢?”让学生通过几个子网的IP地址规划、设置,从而顺利得出计算机接入同一子网的条件。

在环节三计算机接入因特网(跨网“缉拿”)中,教师再次设置了虚拟案例并提出问题,“有什么好的办法‘以静制动,不管他跑到哪里,我在自己的子网络中都能找到他呢?”在解决了此问题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继续完成案例拓展中的内容,通过其他方法实现跨网“缉拿”。

最后在环节四中,教师设置了问题的延伸,感兴趣的学生可通过自学解决问题。

在此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缉拿”张锡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学生展开不断的提问、思考、探索、回答的对话,逐层设置IP地址、网关、代理服务器等网络参数,最终实现在因特网上“缉拿张锡铭归案”,并分析各网络参数的作用及工作过程。这样学生在思考、探索并动手的基础上顺其自然地达成了教学目标,案例拓展中的问题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多思维探索的平台。

3.自主探究建构,行动检验假设

在余晓珺老师设计的《网站首页面的设计和制作》案例中,教师首先呈现了学生上次课在计算机上自由创意的首页面作业,然后让学生对收集的专题网站中首页面各基本组成元素的位置进行了分析,并带领学生分析汇总数据。

继而,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网站的名称一般放在哪里?(上、左上)

(2)栏目一般放在哪里?(中间偏上或左边偏上)为什么?

(3)友情链接一般放在哪里?(页面的靠下方的位置)为什么?

(4)版权信息一般放在哪里?(页面的最下方)为什么?

(5)其他的空白处放什么?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重点突出、平衡协调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些原则,再次浏览学生作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并总结出网站首页面的几个其他原则。

在此案例中,教师不是直接将网页如何布局告知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数据,在问题中激发高级思维,在行动中检验假设,引导学生自己建构布局原则的知识。同时,鼓励学生的创新,尊重课堂上每个学生的发展,不强求一律,改变单调、僵化的课堂,实现课堂灵活、生动的追求。让学生在实际的探索和操作中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感受成功的乐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依葫芦画瓢”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独立思维的创造者。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维调控,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尊重并相信学生有自主尝试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操作,鼓励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信息技术教学应该不仅在观念上,更应在行动上完成转折,改变过去传统“传递教学观”,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被动状态,挑战“舒适地带”,始终把教会学生思维作为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的最终使命,真正构建信息技术思维型教学文化。

猜你喜欢
案例信息技术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