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挺锋
再见,威尼托(Veneto)。
此处是意大利流行服饰集团班尼顿的发迹地,一直维持小企业、手工坊本色,家族经营是不变传统;纺织、家具、皮革加工等产业聚落,更曾远近驰名,但如今,尽成过眼烟云。
“从经济危机发生以来,威尼托至少有50个小企业主自杀。”意大利媒体《Linkiesta》如是报道。
捱不过危机的小企业主自杀潮正在蔓延。从2008到2011年的债务风暴期间,意大利的企业倒闭家数,已经逼近4万大关。 这些苦主企业非微即小。据统计,雇用人数在10人以下的微型企业,占意大利全国的94%;而员工数在5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比例,也近5%。经营失败,不是必然让业主选择走上绝境,美国安然案、台湾力霸案都是反例,但为何意大利会陷入这种连环套?这和意大利小企业主的文化价值观有关。因为规模小、又有家族经营色彩,故劳资关系并不像美国大型企业那样冰冷,而更具有温情成分。 此外,企业与小区连结紧密,也让雇主觉得宣布解雇、关厂或倒闭,是一种会让人指指点点的污名。
“他们都把工作当作人生目的。当经济成功时,这会为业主带来满足感,一旦失败,就会产生心理冲击。”意大利学者迪亚曼提(Ilvo Diamanti)很早以前就提出警告。
值得注意的是,业主自杀潮也与产业聚落的型态脱离不了关系。
在顺境时,产业聚落确实有助同业之间的分工合作,除了可分享市场信息,更是一个让技术不断精进的学习网络。但现在人们猛然发现,当产业聚落承受不了逆境时,也会兵败如山倒。除了一个拖累一个,更可能会让“自杀”一传十、十传百,因为物伤其类而接力“跟进”。在过去,这些产业聚落因为政府效能不彰,习惯自立更生,不擅外求。至于现任的蒙蒂总理,由于忙着减赤还债,也让纾困尚不可期。
威尼托的悲剧,正是意大利动摇国本的缩影。(编辑/草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