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早期的照相馆

2012-04-29 15:45梅常青王冰冰
中国摄影家 2012年10期
关键词:道里区南岗区三友

梅常青 王冰冰

哈尔滨在历史上是受欧洲影响非常大的城市,随着19世纪中期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中东铁路修建,极大地促进了哈尔滨城市的整体发展,使得哈尔滨由一个东北边远小渔村,迅速成为世界知名的国际化大城市,被称为东方莫斯科。这一时期世界各国大批侨民纷纷涌向哈尔滨,使当时哈尔滨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活动非常活跃,也带来哈尔滨文化艺术生活的空前繁荣,哈尔滨创造了历史上多项全国之最。20世纪20年代在哈尔滨设立的世界各国领事馆就多达21个,20世纪初至30年代,外国人在哈尔滨修建的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新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教堂就有68座。1900年俄国人在哈尔滨创办的乌尔布列夫斯基啤酒厂(哈尔滨啤酒厂前身),是中国第一个啤酒厂。1908年中东铁路管理局将俄国阿穆尔铁路团第二营管弦乐队调入哈尔滨,成立了哈尔滨中东铁路管理局交响乐团,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交响乐团。1902年,沙俄从军摄影师潘·瓦·科勃采夫在哈尔滨道里区中央大街,创建了我国第一座名叫依留季昂的电影院。这些对哈尔滨城市文化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促进了哈尔滨文化生活的国际化和多元化。摄影也在此时期与欧洲文化一起传入了哈尔滨,从全国来看,哈尔滨是我国摄影最早传入的城市之一,历史上哈尔滨照相馆业一度特别辉煌。

据哈尔滨历史资料记载,哈尔滨最早的照相馆始建于20世纪初的1909年,清宣统元年期间,是俄国商人马拉耶夫在哈尔滨道里区安心街创办的一家照相馆。1912年画家吴锡堂在哈尔滨市道外区升平街路北开设的恒大照相馆,是哈尔滨最早由中国人开设的照相馆。1913年俄国人叶列灭也夫在哈尔滨道里区中央大街北端路东(现哈尔滨松花江凯莱酒店址)开设了照相馆。同时,又有俄国人的阿拉吉木斯照相馆、佳吉缸维赤照相馆在哈尔滨道里区中央大街,阿夫古司托夫照相馆在哈尔滨道里区安国街开设。1921年日本人佐藤写真馆在哈尔滨道里区的工厂街开设。1923年俄国人在哈尔滨南岗区国课街(现果戈里大街),开设了保老夫尼果夫照相馆。1923年中国人于松涛开设的松涛照相馆在哈尔滨道外区正阳九道街开业。1923年中国人林蓉三的美华照相馆在哈尔滨道里区中国十二道街开设。随后,林蓉三又在哈尔滨道里区新城大街(现尚志大街拐角处二楼)、哈尔滨道外区傅家甸北大街(现道外区北头道街)开设美华分号。1926年日本人山报写真馆在哈尔滨道里区石头道街开设,随后又有日本人的田部写真馆、富士写真馆等十几家照相馆陆续在哈尔滨开业。

20世纪初摄影在我国传入和普及主要是通过照相馆这样的载体,照相馆的摄影师同时也是照相馆的经营者,他们是中国早期摄影发展的中坚力量。20世纪初至20年代哈尔滨的照相馆,大都集中分布在哈尔滨道里区的中央大街、安国街、石头道街、地段街等外国人集中的繁华商业中心地带。这些照相馆主要以为市民拍摄人像为主,一般规模都比较小,设备简单。当时没有灯光照明,主要是利用玻璃窗采自然光线来拍照,要拍一张令人满意的人像照片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当时哈尔滨照相馆拍摄环境布置只有简单的道具,如茶几、花瓶、圆桌等,并备有各式服装供顾客拍摄时选用。虽然当时拍摄条件简陋,但由于哈尔滨的民众受欧洲文化的影响,对照相还是产生了极大的热情,所以每家照相馆生意都很好。从翻阅留存至今的老照片来看,在某种程度上记录了当时哈尔滨的风土人情。拍摄的人像风格既有传统中国文化的审美趣味,同时,又可以看出深受欧洲伦勃朗古典油画肖像形式的影响,气度和造型也代表了欧洲的流行时尚。

20世纪30年代哈尔滨照相馆曾一度非常兴旺,规模和拍摄条件都有很大的提高。1930年中国人苏猷忱,在哈尔滨道外区傅家甸正阳四道街(现靖宇大街)路北开设震美照相馆。1931年至1937年间,俄国人开设的林布拉特照相馆在哈尔滨南岗区果戈里大街,利玛尔照相馆在哈尔滨南岗区洁净街,中国人开设的新城照相馆在哈尔滨南岗区建设街50号相继开业。1936年经理为苏猷忱的真美照相馆在哈尔滨南岗区新城大街90号开业,该照相馆是当时哈尔滨规模较大的照相馆。此后又有天新、颂乡、光明等多家照相馆开业。1936年1月25日,中国人林蓉三在哈尔滨道外区傅家甸正阳三道街开设三友照相馆。1936年秋中国人苏猷忱在哈尔滨道里十二道街与新城大街拐角处开设了真美照相馆。林蓉三和苏猷忱在哈尔滨先后开设了五家照相馆,林蓉三开设了三家,苏猷忱开设了两家。到1939年底,哈尔滨道里区照相馆有22家,其中日本人开设的照相馆9家,俄国人开设的照相馆8家,中国人开设的照相馆5家。哈尔滨道外区照相馆有31家,哈尔滨南岗区照相馆有13家,由此可见当时哈尔滨照相馆的兴盛程度。

20世纪40年代哈尔滨中国人开设的照相馆发展很快,逐渐取代外国人,在哈尔滨占有了主导地位,同时在拍摄水平和经营理念方面也有很大进步。各照相馆之间呈现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其经营竞争的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各照相馆十分注意用媒体作宣传,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做橱窗广告;国内外一些著名电影明星、京剧名角来哈尔滨演出时,都不失时机主动为他们义务拍照。如上官云珠、韩非、白云、顾兰君、童芷苓等名流曾先后在哈尔滨各照相馆拍过照。之后各照相馆都精心制作、放大,陈列在橱窗里进行炫耀。其次,各照相馆都努力在技术设备方面争占优势,拍摄普遍采用了电灯光线照明,都不惜花巨资从俄国、德国、日本等进口最先进的摄影器材设备,配置人像拍摄用的布景和铁梨木制作雕刻坐椅等道具。第三,各照相馆注意聘用和培养技术人才,任用暗房技艺高超的技师,努力提高拍摄水平。在拍摄用光、曝光控制、修版、放大、影调、着色等各环节努力做到一丝不苟。第四,为了取悦不同顾客的不同审美情趣,在照片形式的花样翻新上大动脑筋,做到照片风格多样有新鲜感,尽量做到使不同层次的顾客都能满意。

三友照相馆是当时哈尔滨市最具实力的照相馆,它的创始人林蓉三1895年出生于山东省乳山县夏村,因家境清贫无法维持生活,16岁时离家途径哈尔滨到俄国海参崴谋生,于1922年回国。1930年林蓉三在哈尔滨道外区最繁华的正阳街上开设了一家照相馆,与前期开设的道里美华、道外美华统称为三友照相馆,实为林蓉三一家独资经营。“三友”意思是三家相馆的资本相通,设备相通,技术相通,人员相通,团结一体。林蓉三的三友照相馆经营特点是:首先,顾客来馆照相服务要热情周到,力求灵活多样,无论祭丧、婚娶、作寿、家庭合影或集体拍片等,做到随叫随到。其次,充分发挥设备与技师工艺上的优势。三友照相馆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摄影器材,第一个使用了电灯进行人工照明,采用头灯、侧灯、脚灯相互配合,拍摄出来的照片明暗适度,质感真实,立体感强。第三,名师把关,严格执行技术质量标准,精益求精并不断改进。三友照相馆在黑白相片上第一个运用了人工着色方法,着色时不用软刷,不用毛笔,只用手掌和手指。不仅为人物面部或衣着涂上和谐鲜艳的自然色彩,而且也能为照片直接涂染出优美的远景来。三友照相馆的拍照、修版、放大、着色四大工艺,在当时哈尔滨照相馆业保持绝对的技术领先地位。

照相馆这个因摄影从西方传入我国后产生的新生事物,经历了它的起步、辉煌、消失和转换过程,它曾经是大众接触和享用摄影的唯一途径。在当时历史阶段照相馆深深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世界上很少有哪一个国家的民众像中国老百姓那样,把进照相馆拍照作为自己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照相馆拍摄的形形色色人物和记录的时代特征,凝固在照片中以图像方式留存下来,这是一部文字、声音之外的社会图像史。这些照片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是非凡的,成为今天研究中国社会及摄影发展史的宝贵资料,照相馆在中国摄影史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21世纪数字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照相机的高度普及,使社会进入了图像信息时代,摄影已全方位地融入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在新传播环境下,社会每个成员都成了影像的创造者、传播者、享用者。今天我们重新去回味、审视这些老照片,并对照相馆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地位、作用给予公正的评价,这将会对新时期摄影艺术发展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阳丽君

作者简介

梅常青,男,1955年8月出生,现任教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从事摄影教学、摄影理论和摄影创作。

王冰冰,男,1959年4月出生,现任哈尔滨医药集团摄影协会秘书长,从事摄影组织工作和摄影创作。

猜你喜欢
道里区南岗区三友
益者三友
黑龙江省关工委与省直关工委、道里区关工委联合调研关心下一代工作
冬日争鸣——《三友百禽图》
创暖心服务 树满意品牌 造优美环境——道里区城管局环卫汽车队工作纪实
关于诗界“三友”
创新工作思路 打造优美环境
——道里区城管局环卫汽车队工作纪实
有失尊严
新三友图
火焰马
识途“老马”:追记哈尔滨市南岗区关工委法治委员会报告团团长卢连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