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沉到底 脚踏实地

2012-04-29 00:44唐东平
中国摄影家 2012年10期
关键词:纪实摄影家对象

唐东平

为什么要拍纪实照片?该拍什么?又该怎么拍?台湾纪实摄影家黄子明先生的工作方式,可以给我们许许多多喜爱纪实摄影的朋友带来不少有益的启示。

一、选择与发掘摄影主题

众所周知,世界新格局的形成,源自于中国的大国崛起,而中国的崛起,则是因为中国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持续不断的经济高速增长,而带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地区,是中国的广大沿海地区,处于中国南端的经济基础较为发达的广东,则是其中成就最为显著的省份,而东莞则是广东的典型,东莞的长安又是典型中的典型了。拍摄东莞的长安,是这次PK活动组委会所选定的主题,其拍摄的意义与价值已经不言而喻了。

然而,作为一名纪实摄影家,面对这样“主题先行”的“命题作文”又该如何处置呢?黄子明所给出的答案显然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尽管大主题已定,但摄影的表达毕竟不同于可以自由书写的文字,它总是需要一个具体的拍摄现场和拍摄对象,需要以小见大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主题的发现、发掘和细化,尤其是切入点、切入的角度和切入的层次选择,仍然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而切入点的发现、切入角度的选择和切入层次的深刻程度,则是成熟的纪实摄影师各自所特有的智慧贡献。

黄子明并没有耍小聪明,没有采用许多“大师”惯常使用的“避实就虚”的“太极手法”,而是采取了硬碰硬、实打实的“笨办法”:选择性采访─倾听中比较─调整新思路。事实证明,这个“笨办法”里面不仅流露出了他自己的特色,还显示出了他过硬的报道摄影的真功夫。

二、筛选和刻画被摄对象

通过记录人物的真实状态,勾画人物的基本命运轮廓,来揭示社会与时代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是许许多多纪实摄影家所一致采取的方法,黄子明同样擅长拍摄正处在变迁中的人物和他们此时此刻的生活状态。异样的人群、剧烈的变化和巨大的反差,是他镜头下所将呈现的普遍事实,他喜欢将那些几乎已经被人们淡忘与忽略的惊人事实,借以平实的影像来做自然的梳理与呈现,而这种表达方式无疑是一种提醒与强化,这里面显露出来的精神,乃是一种社会的良知与人道的力量。

显然,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十分清楚什么样的人身上有着他所需要的故事,因此他对于拍摄对象的选择甚为严格,决不随意轻率地按动快门。他不停地以社会分析的眼光来审视自己所面对的社会现象,他发现这里占人口比例绝大多数的是外乡人,他们来自于全国各地。而具有戏剧性的是,那些最为遥远的地方─原先处于中国最西部最边远地区的游牧民族─新疆柯尔克孜人,他们本该住毡房,骑骏马,挥着牧鞭,驰骋在祖国西部辽阔的草原上,而现今居然也在这象征着现代化进程的工业生产流水线上打拼,为着他们自己的梦想。当然,他的镜头里还有来自大凉山的彝族姑娘和小伙,还有正在与外企工作的日本夫婿拍摄结婚照片的本地姑娘,还有已经组成家庭过上小康生活的外乡人……,这形形色色的打工仔、打工女与自由职业者,以及已经成为白领过上小康生活的成功人士,他们的工作态、生活样、自在相,构成了黄子明镜头下所津津乐道的摄影故事。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工作与生活环境,还有身份的变化,这些外乡人、本地人都在同样经历着经济腾飞给他们带来的变化,分享着这个时代带给他们的欢乐与艰辛。这个正在进行时,同时向着过去与未来两个维度延伸,摄影师在讲述当下故事的同时,也向我们观看者敞开了有关这个城市这些人群,他们的过去与未来,可读、未可读和不能读的事实。可以说,黄子明在选择拍摄对象时,已经从这些现处不同层面和来自不同背景的被摄对象身上,找到了一条从过去通向未来的时间中轴线。

三、细化与深化拍摄内容

凭感觉发现人物身上的故事,这是一种直觉判断能力,但具体的故事不能任凭想象去发挥,还得回到真实的原则上来。因此,纪实摄影,尤其是新闻报道类的纪实摄影,为了尊重事实本身,则必须讲究借助于文字采访,以采访来验证与强化他们自己的发现,从而令画面的表达具体化、丰富化和完善化,令画面内外各种关联元素更加集中和深入,令画面变得更具立体感与亲近感,并能透露出更多的时代气息。附著在照片下面的采访文字,其实是连结宏观思考的纽带,也是链接图片以外世界的,可令关注者形成相关概念立体时空认知的关键性元素。

在拍摄过程之中进行深入的文字采访,则是黄子明的一大强项。他能自觉地将拍摄与采访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严格遵循“报道摄影”的规定动作来完成自己的拍摄工作。透过大家所熟知的五个“W”和一个“H”,将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中发生的并不十分起眼的事实真相,解剖给我们看,从其关注的微观事件之中引发出对社会大变革的深入思考,这其实也是一种黄子明式的“点穴”功夫,点得深入,点得透彻,不拖泥带水,不含含糊糊,清晰明了,直截了当,自然而然,且能以点带面,深入浅出,由此足见其宏观把控之能力。

一般能做到“见之”、“拍之”且“呈现之”,一气呵成三步走下来的摄影家,已经很了不起了,但黄子明这三大步,却异于常人。因为他的主题更宏大,以至于一个单独的小画面装不下他的思想。于是,他便以跳跃式的思维方式,将局部的事实呈现,进行并置处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它能够将人们视线以外的常态化的生活,以各自所具有的生活经验与最起码的判断力加以补充完成,让那些鲜活的生活场景在并置的画外呈现,从而形成了超越这两个局部影像具体含义之外,而达到一个完整度更高、意义更加深入与集中、在意义解读上更具有整体认受度的“格式塔”,这是另外一层意义上的“焦外成像”,而这个“以外的像”、“以外的意”,才是摄影师想要明确加以描述表达的事实真相和真实意愿,而这也是纪实摄影“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以局部揭示整体”的核心思维准则的又一次灵活运用。

四、实心实意,将“实”进行到底

的确,如何将纪实摄影落到真正的实处,一直是我们纪实摄影家们的心病。纪实,不只是需要“务实”的精神,还需要宏观的视野,开阔的胸怀。“实”是平实,“实”是朴实,“实”是扎实,“实”是诚实,“实”是纪实摄影最为主要的良心品质。社会纪实摄影,或者“关心人的摄影”,所需要的就是一颗平常心、平等心、大爱之心,需要接地气,需要十足的勇气去直面并不理想的社会现实,需要以坦荡的胸襟和自信的心态去正视各类被摄对象,以诚心去理解他人,并努力地获得他人对自己拍摄行为的理解,进而进行平等的互动交流,从而方可触碰到较为敏感的社会底层神经。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沟通能力,包括保持现场状态不因拍摄行为而被改变的能力,乃是纪实摄影家的基本功。纪实摄影需要这样扎实的基本功,需要实实在在的拍摄经验,而许许多多的拍摄经验则是从书本上或别的摄影师那里学不到的,这往往是一种极其独特的体验,如与不同被摄对象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如何在拍摄现场,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为有效的方式,获得拍摄许可与拍摄合作等,每个摄影师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方式。而黄子明的方式,则是安安静静地沉下去,而且一沉到底,直至脚踏实地,他耐心细致地去面对自己所选择的拍摄对象,从公共空间走向私人空间,并最终将两种空间并置呈现,让观看者获得的不仅是“知其然”的满足,而且是能“知其所以然”的明了。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实”乃纪实之魂,“实”需要静心,需要眼光,需要真诚,需要耐心,需要坚持,需要刻苦,需要实力,需要职业操守,纪实就该实打实地拍,不卖弄,不讨好,不自以为是,不故作惊人之举,不带先入之见,实实在在,坚持不懈地从拍摄现场之中探索与提取值得记录的真实信息,进而选择主题,并深入挖掘,力求将镜头对准人们所普遍关心的人群与事件,并努力将事实说清楚。安安心心地沉下去,踏踏实实地去互动,老老实实地去采访,扎扎实实地去拍摄,就可避免“俄睹鱼鳖,或为蛟龙”式的轻飘与浮夸,也就不至于会出现斤斤计较于技艺炫耀层面的庸常与浮滑,也同样不会有“先入为主”,缺乏独立思考的草率、鄙俗与粗浅!

歌唱家刘欢感叹,“中国歌坛太缺少安静的声音了”,其实,在我们中国的摄影界又何曾不是太缺少安安静静、稳稳当当的画面呢?

不玩悬,不玩飘,一沉到底,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说,长安这次“自由式”大PK,黄子明为我们做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好榜样!

猜你喜欢
纪实摄影家对象
神秘来电
砚边纪实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CHINAPLAS2016采访纪实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