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华
该文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现状入手,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构建高职校园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具体分析实现路径。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到2009年底,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090所,高职(专科)院校1215所[1](其中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1184所),招生313.4万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639万人的49%,在校生964.8万人。10年来,高職院校为国家培养了近1300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社会提供培训超过2000万人次[2]。
这些学生几乎遍布各个行业和产业,直接处在国家生产建设的第一线,他们的职业素养,道德品质直接关系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高职院校成立时间已过十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物质基础的发展并没有带来文化的繁荣。有人总结现在的高职院校存在几大不足:文化底蕴不足、系统规划不足、自身特色不足、人文熏陶不足、建设投入不足、社会影响不足。甚至还有人说,现在的高职院校是“文化的沙漠”。这样的提法可能会有些过激,不过,它却在一定程度上提醒我们:高职院校的发展正在经历一个成长的瓶颈,即如何从规模化发展迈向内涵式发展。无疑,文化应该成为突破这个瓶颈的有力武器。正如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赵为粮在2011全国职业院校宣传部长联席会议年会上所说的那样,“抓教育其实就是抓文化,抓文化必须抓教育。办学校必须讲文化,讲文化才能办学校。”事实证明只有有了文化,学校的发展才能有后劲,只有有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学校才能办出特色[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旗帜鲜明地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就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校园文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高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发挥两个课堂的教育引导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师生的共识
高职院校起步晚,发展快,由于和历史现实的原因,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鲜有能形成自身特色的院校,且大多缺乏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其实用性的培养目标决定很多院校对文化建设方面不够重视。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各种思想潮流交流碰撞:激进的,保守的,先进的,落后的,传统的,西方的。而技能为主的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年轻,政治面貌多样;学生主体意识薄弱,政治敏感度低。在这种思想现实面前,首要的工作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师生认识。学校可以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党课两个大课堂,抽调部分理论强的骨干教师组成宣讲团,向师生系统的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国情形势教育,倡导主流价值观,增强师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为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利用传导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及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先进思想的传播规律总是在一部分人中传播并内化为内心信念后再经这部分人向基层群众传播,最终形成燎原之势。可以以教师学生党员为主体,以党组织活动团组织活动为载体,开展一些诸如确定主题的组织生活,读书会,优秀党员事迹展,先进人物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感染和带动普通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依托学生社团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性功能
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的文化涵养,道德情操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浸润作用。“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长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学生社团活动以学生为主导,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性,其对学生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是校方或老师为主导的活动,课堂难以比拟的。在实践中,可由团委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去搞一些爱国,爱校,感恩,服务社会为主旨的活动,弘扬主旋律,引导学生明是非,知荣辱,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讲正气,促和谐的校园文明风尚。
关注校园网络文化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一般来讲校园文化划分为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这是从校园文化内涵方面出发作出的划分。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学生中电脑的普及,网络文化正逐渐成为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所占比例越来越大。QQ聊天交友,空间博客里记日志写心情,微博上传信息,网站上看影视作品电子书打游戏……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关注焦点,朋友圈子从他们的所言所写所玩可以一览无余。虽然很多学校以至系部都建立了自己的网页,但有限的资源更多的是承载新闻宣传作用,对学生的吸引力有限,难以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应该逐步尝试拿出一定资源让学生自己管理网络,采用符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方式传递教育信息。建立特色文化版块,建立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的教育网站,设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题的博客、QQ空间。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鼓励创新,包容差异,将时代精神注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思想观念也日新月异。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教育者思想应与时俱进,根据变化了的时代社会大环境以及学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体现时代精神。应该鼓励教师教书育人的时候使用新理念,新手段,比如使用多媒体教学,圆桌教学,户外教学等等;应该有勇气且提供场所—现实的和网络的经费,放手让学生去展示自我,开展活动,只要符合法律和学校规章制度前提下,不拘一格,包容异类和另类。只有鼓励创新,包容差异,思想解放了,校园文化才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代精神和校园文化建设才能真正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高职院校建立时间短,虽然相对缺乏文化积淀但是没有历史包袱,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切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专业设置,解放思想,创新制度,以师生为本,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中国的建设事业培养不仅技术过硬而且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合格人才做贡献。
(作者系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1]教育部,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j],中国地质教育,2010.04
[2]倪光辉,今后十年高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n],人民日报,2010.09
[3]高职院校成长亟须突破校园文化“瓶颈”,中国青年报,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