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声

2012-04-29 00:44
南方文学 2012年11期
关键词:幽会探险虚构

@苏童:在读者与作者之间,存在一张看不见的契约。一本讲述历史的书,契约的内容大抵是还原过去的时间与事件,作者对其真实性负责,读者通过历史想象某种消失的生活。而小说的契约精神在于虚构,虚构不复制生活,它是作者探险的镐铲,也是读者探险的飞船,抵达现实或者超越现实,要看镐铲与飞船如何精诚合作。

@慕容雪村:在奥威尔的《1984》中,温斯顿和裘利亚幽会于黄金乡的草地上,他一直担着心,很难进入幽会的状态,直到他听到一只鸟的叫声。在大洋国中,他能听到的每一种声音、每一句话语都是假的,这大概是他ED的原因。如何对抗?去倾听真实的鸟鸣。有时候,只需一点真实,就可以击退大片的虚无和无边的谎言。

@李海鹏:昆德拉有两句话我记了二十多年,一句是《被背叛的遗嘱》里的,“激情洋溢的风格背后往往隐藏着贫乏的心灵”;另一句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的,“有两滴眼泪,第一滴泪说,看到儿童跑在草地上多好;第二滴泪说,看到儿童跑在草地上,我与全人类一起被感动,多好。因为第二滴眼泪,媚俗得以诞生。”

@苗炜:今天看到一篇对麦克尔刘易斯的专访,他谈到他对creative nonfiction的理解——“如果你足够关心这世界,世界将展示给你那些文学性的瞬间。在那个瞬间,一个故事可以呈现所有道理。”

@杨菁:大约有才华的人在某一方面总是极度弱智和蠢笨的。就是这一点蠢笨保留了他们内心的纯真,使才华得以落地。

@粲然:哪怕最无忧无虑的童年,每个人心里依然潜藏着黑暗的自己。这不可怕,重要的是学会如何用戏谑幽默的方式大声说出那些情绪:愤懑、嫉妒、恐惧以及一再失败的张皇。

@周云蓬:文艺青年本身是没有错的,他们并不是没有社会责任感。而我们现在生活得太不文艺了,像民国或宋朝等时代,社会平均文艺水平要比现在高很多。现在不过是残留下一点点,有人就喊受不了,这说明整个社会基准已经变得干枯了,没有营养和水分,都变得太实际、计算得失、没有理想、随时准备死亡。

@殳俏:新确实没甚不好。但有些东西,如凉果铺、图书馆、首饰盒、算命师、闺中密友等,却是越旧越好,越陈越香,越不起眼越可贵。在这世界上的某个小小角落里,总得有一些低调的小小火苗,不为人知地微微燃烧着,这样才是保护它们的唯一方法。

@张曼娟:有一对老夫妻相扶持一辈子,别人问他们维持婚姻的秘诀,老先生说:“我们这一代的人,东西如果坏了,不会把它丢掉,会把它修好。”听得我一阵酸楚涌上心头。这不仅是爱物惜情,也标示出一种人生观。充满热情与希望的人,才会相信坏掉的东西可以修得好,才会在东西修好之后,依然保持着珍爱的热情。

@陈文茜:不只人生,宇宙也不是静态的。1920年哈伯在Pasadena 使用一百吋望远镜,发现所有星球都在远离地球。愈遥远,远离愈快。他称之加速度式抛弃。人生正如宇宙的起源,只是一个小小的点,只是我们不断膨胀自己,忘却总有一天,一切本会远离。请习惯失去这件事,因为终究我们会失去所有,包括生命。

猜你喜欢
幽会探险虚构
一场关于书的探险
去探险
融媒时代,如何正确地“非虚构写作”
探险之旅
鹧鸪天·相亲
爱情注意事项
虚构的犹太民族?
爱情注意事项
跟踪导练(四)6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