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门遥望故乡

2012-04-29 00:44安平见
南方文学 2012年11期
关键词:金门

安平见

在古宁头和平纪念园区有口和平钟,上头刻满130种语言表达的“和平”,但愿和平永在。

人在金门,适合遥望,仿佛站在时间与空间的枢纽,无论从哪个方向眺望,都能看见不一样的风光。

海上儒林

金门的历史很悠久,追溯起来,可到晋朝。而文风兴盛却是朱熹来金门讲学之后的事。

金门人说,南宋时,朱熹任同安县主簿,曾到当时隶属同安的金门走访,曾登青山坪北望平林,见四周林木葱茏,感叹曰:“此日山林,他日儒林”,后来金门果然出了四十三名进士,名列浯江书院木板墙上,与朱熹塑像同在。

金门人又说,七星鲈鱼背上的黑斑点跟一名金门孝子——颜应佑有关。

听说颜应佑生在元朝末年,当时因时局动乱,他与母亲许氏不幸失散,经26年的找寻后总算找到母亲,接回金门奉养,但他奉派到江南为官,秋日风起时想念母亲,买了数尾鲈鱼,在其背上题字“给颜母”后放入江中,鱼随江水漂流至金门近海经渔夫捕获,认出墨迹的渔夫将鲈鱼献给颜母尝鲜,颜母吃完后将鱼骨丢在圳沟,鲈鱼便复活而游回颜应佑处。听闻此事的天子便赐匾额“孝子”予颜应佑,七星鲈鱼则因背上的墨迹斑点得名。

故事虽离奇,“孝子”匾额却仍挂在浯江书院,供后人瞻仰,以示此事不虚。

除文官外,金门的武将也不少,曾号称“百里一总兵,九里三提督”。

占地广大的总兵署固然彰显了陈成龙总兵的显赫,我却偏爱藏身巷弄间的卢成金将军第。

卢成金将军的年代距离我们并不是太遥远,他是在清朝倒数第二个皇帝光绪年间去世,顶多百余年,但流传的故事听来却像是好几百年前才会有的。

据说卢成金本名卢铁,在他还小的时候,金门夏天多有蚊虫,常令人镇夜不得安眠,偏卢铁总是一觉到天亮,有天有个孩子调皮,硬是要跟卢铁交换位子睡觉,睡下后果然没有蚊虫骚扰,半夜睡得正香甜时一翻身,突然挨了数耳光,可怜的孩子被扇得莫明其妙,魂飞魄散。原来是卢铁功名在身,城隍爷为免他夜间不得安眠,特地派小鬼来为他扇风并驱赶蚊虫,是夜小鬼像平时一样执行任务,到半夜孩子翻身时才发现自己服务错人,心头火起而动手打人。

即使有城隍爷的关照,卢铁的功名路起初也并不顺遂,历经三次武举落榜,他到观音庙求签诗,相传抽中上书“佛前发誓无异心,且看前途得好音,此物原来本是铁,也能变化得成金”的签,心下顿悟,于是改名为卢成金,自此扶摇直上,立下无数功绩,连远在北京的皇帝都赐予皇室建筑专属的乌心石以示宠幸。

走出将军第,走入君子巷,来到金门香火鼎盛的奎阁,始知金门向来隶属同安县,不能建孔庙,只能拜魁星。又听导游说,金门佳穴处处,奎阁建于蜘蛛穴,蚊蝇飞虫全不敢靠近,我才恍觉,眼下正值炎热夏夜,我们一行游客在奎阁驻足超过三十分钟,却无人被蚊虫叮咬,似可证实此项传言。

天子传说

金门的夜里有种种传说,白天亦如是。

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祖父抢了陈友谅曾祖父骨灰坛预定埋葬的风水,那处风水位于水底,状似张口龙。他将朱元璋曾祖父的骨灰用荷叶裹好,利用陈家雇用他放骨灰坛时,先把自家的骨灰包放入,不料龙口就此封闭,他便随手将陈家骨灰坛弃于水中,独自上岸。

据说,这就是陈友谅在与朱元璋夺天下时落败的原因。

朱元璋既从风水得天下,当然不容他人拥有得天下的好风水,他派出善于勘风水的手下周德兴走访全国各地,如遇出天子的好风水便加以破坏。

建于六百年前的金门城便因此而来,名义上是预防倭寇,实为破坏风水──五马拖车穴。

当周德兴来到当时称为浯州的金门时,赫见此处能出二帝王,便筑城以困王气,更在城内兴建二帝庙,表示已出过两位天子,以防再有天子出世。当他完成工事,发现城墙宛如马车,载负城中的二帝庙,由地灵形成的五马拖动飞快运转,像是加快天子出世的速度,赶紧在南盘山上建一座石塔以拴马,名称“文台宝塔”。

时光荏苒,不仅大明帝国已不复存在,金门城也走进历史,文台宝塔却仍在南盘山上。到现场时,导游说文台宝塔一开始便是以灯塔的功能建造,并不是稗官野史所称的风水椿,可当我问及此塔夜里不发光,如何作为灯塔之用时,导游却不接我的话茬,转而说只能在此处停留两分钟,该是上车的时候了。

下山前,回望文台宝塔,见塔身已然倾斜,我宁可相信那不是风化所致,而是被亟欲脱缰的马儿拉斜的。

另一个过路天子是郑成功。

也许郑成功到金门的初衷并非为自己称帝,而是反清复明,可在金门经营十五年后,他终究抛弃了这座岛屿,还将岛上树木砍伐一空,只为造船渡台湾。

金门人戏称,郑成功的丰功伟业不在金门,金门却造就了郑成功的丰功伟业,即使他曾用剑在俗称小金门的烈屿开凿一口“国姓井”,不过是历史的偶然。

传统聚落

金门有古厝。

作为世界上唯一完整闽南建筑聚落的保存地,金门人是骄傲的,并说几年前探索频道曾以此为主题到金门拍摄影片。

闽南建筑的特色是屋檐。象征官位的燕尾脊,象征平民的马背脊,在君权至上的时代不得僭越,但金门处处可见燕尾脊,不是人人做官,而是瞅准了天高皇帝远,帝力于我何有哉!

即使不是学建筑出身的,闽南建筑仍值得一看。

山后有十八间古厝,内有因地制宜的糯米墙,红砖砌成“人”“丁”图样,代表人丁兴旺;方便家燕驻足之用的墙沿,表现出对生物的体贴;设计给贼人踩的瓦片,希望贼人造访时能在第一时间内惊动家犬狂吠警示;为家族子弟特设的私塾海珠堂,据说从此处朝东眺望,白天可见旭日,夜里可见明月,宛如悬于海中之明珠,故取名为“海珠堂”,堂前半月型的水池如箭在弦上,有助学子冲刺向前。

除规划为观光地区的聚落外,在金门的传统聚落,均遵守宗祠在后,寺庙在前的规定。

金门人宗族观念极强,以琼林蔡家为甚,族人有生男丁者,必须在大宗祭祖时完成报丁以登录族谱,缴交报丁钱后,执事以红龟粿一双以示庆贺,审核十分严格,连入赘生子者也不得入族,但近年来由于男女平等观念盛行,据说将来连生女孩都可能进行报丁。

成为琼林蔡氏子孙后,必须进行每年两次的庙祭及墓祭,祭祀后举行“琼林宴”,宴席名称虽富贵,其实只有简单的面线盘、白斩鸡、蒸鱼、蒜仔炒三层肉、炒菜以及汤这六道菜。年复一年,平时并无过多往来的族亲,总能在此刻聚首。

不变的六样菜色。不变的席地分食。祖先交代过,“官作乞丐食”,不可坐椅子,因这场聚会是为了缅怀祖先们的创业维艰,并联络宗谊。

如看腻了闽南建筑,不妨走访水头聚落,欣赏充满南洋风情的洋楼。

水头最著名的是“得月楼”,楼名诗情画意,却是作为枪楼使用,枪楼后还有诱敌用的假洋楼。由于金门当地饱受海盗劫掠之苦,当地富商黄辉煌命人建造此楼以防御,外观看似美轮美奂,四面外壁却有圆形枪孔与铸铁枪架,还有地下秘道通往隔壁的黄辉煌洋楼。

黄辉煌是民国初年到印度尼西亚经商有成的华侨,衣锦还乡后在当地盖起洋楼,楼前的时钟停在十二点四十分,暗示后世子孙每天要比别人多劳动四十分钟,不要一到中午就休息。

不论是闽南聚落,抑或洋楼聚落,都可见到金门的守护神风狮爷。

金门人说,东北季风很是凶猛,他们引进翔安一带信仰,结合风神与石狮,塑成阵风制煞的风狮爷。

听说琼林聚落的风狮爷,勇夺游客票选第一名。水头聚落还有一间风狮爷博物馆,展示各式各样的风狮爷。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沙美聚落的一只风狮爷,它藏于古厝墙角,不张扬也不宣传,静待有缘人与其相见。

一种乡愁

落番,是金门的文化。

穷乡僻壤的自然环境,让早期金门人选择离乡背井,他们“六亡三在一回头”,在水头聚落的寡妇塔,道尽了女人的辛酸。

初期到南洋奋斗的金门人,通常知识水平不高,顶多给人做粗工,忍受低工资与不合理的剥削,假日时又常以赌博排遣郁闷,为还赌债和雇主签下更长期的不平等合约,终其一生也无法成功。

有了前人的失败经验,渐渐地有些到南洋奋斗的人开始积蓄,当儿子在金门长大时又要他们到南洋来做小生意,如此一代接着一代,在南洋的事业越来越成功,最后便会举家迁移到南洋,使得金门形成“侨乡文化”。

然而,成功的比例依旧太少,客死异乡或潦倒一生者才是多数,金门人用血泪写成落番史,无法踏上归途的淘金客,是否也如故乡的妻儿般,遥望海的彼端那个想回又回不去的故乡?

一样是望着海,走到金门海滨,才知道内地原来这么近。

天晴。自古宁头望向海的那端,导游从左而右介绍道,这是厦门、这是翔安、这是同安、这是泉州,在海岸线以外作业的全是内地同胞,若是他们随身携带望远镜望向此处,定会看到我们一群人正在遥望他们。

我特意多看了泉州一眼。刻在祖坟上的祖籍,以地名的形式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尽管未具体到人物画面,心头仍涌满感动。

诗人余光中曾在诗里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的乡愁却在同一个海湾,直线距离不过12.58公里,如今只要到金门水头码头买船票,60分钟的航程就能送我到泉州,可曾祖父用尽了一生,再没跨越这段距离。

静谧的午后适合追思,尤其是坐在电瓶车上,缓速漫游古宁头南山、北山聚落,新建的钢筋水泥楼房,与旧式闽南建筑并存,岁月在墙壁留下斑驳足迹,也凝结了往日记忆。

在金门,随处可见战时伤痕,古宁头的伤口痊愈的速度却显慢,于是在古宁头和平纪念园区有口和平钟,上头刻满130种语言表达的“和平”,但愿和平永在。

金厦未来

离开金门前,听说目前正在规划金厦跨海大桥,直接连接金门与厦门,无须再经水路进行小三通。

实质的桥梁尚未搭成,由内地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台湾的中华电信联手打造的厦门、金门间海缆工程,已在日前举行了完工典礼。

我想起一首诗,是诗人憧憬金厦大桥完工后的情景,也是我的憧憬——

金厦大桥何时建成?

不再有层层关卡。

早安!午安!晚安!

无须E-mail传送,

无须短信留言,

无须电话问候,

无须视频连线,

一天见三次面,

也用不上多少分秒,

感受面对面的亲切,

这幸福,何其美妙!

猜你喜欢
金门
一种钣金门把手变形的控制方法
金门,是人和鸟类共同的金门
论清代金门书法家吕世宜的文化影响
金门炮战硝烟背后
从两次炮击金门看毛泽东对台政策的变化
炮击金门时的两次海战
炮击金门时的两次海战 下篇:九·一海战
金门炮战中毛泽东对美斗争的指挥艺术
一九五八年炮击金门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1954年人民解放军两次炮击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