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北京的理由

2012-04-29 13:10伊吕
高考金刊·理科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北京大学

伊吕

深夜,地铁,人海人山,不夜西单。

这里永远是北京地铁系统最最繁忙的站点之一。假如你想细致体察北京这座城市对于外地人民的强大吸引力,西单也许是个不错的样本观测点——

地铁通道里永远挤满了上下涌动的人流,除了一部分北京土著,更多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北漂。他们在这座城市里的生存方式各种各样,有妆容精致的外企白领,也有满脸黧黑的建筑工人;有怀揣梦想的歌手,也有憧憬未来的餐馆小妹……北京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源源不断地将东南西北的年轻人吸纳过来。这个群体中占到相当大比例的,就是年复一年进京念大学然后留下来工作的青年。对于他们,北京是慷慨的,只要留下,就许你一个梦想,哪怕寻梦的征途其实山高路遥。

你会慢慢体会到,北京是有魔力的,因为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再也找不出这样一座气质独特的帝王之城了,游学于此,朝夕吐纳恢弘王气,天长日久,某种基因是会内化为血液里的东西。这种变化可以称之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设想一下,假如未来你也到北京念大学,四年的生活之后,你能收获一个爱上北京的理由吗?

理由1:千年古都,现代演绎

古都北京有3000余年建城史和850余年建都史。有人说,北京最不缺的就是历史,最难得的是,北京延绵几千年的历史从来都是鲜活的,或者说根本没有死过。历史意味着积淀。北京这座古老的城,淌过时光的长河,从古至今,从斑驳的胡同院墙。到炫目的新建广场,空气中满满洋溢着的都是人文之美。

恢宏大气的紫禁城、迤逦多情的颐和园、肃穆沧桑的圆明园,记录了这座城市曾经辉煌悠远的历史:创意无限的798当代先锋艺术区、挑战想象力的央视新楼“大裤衩”,见证了新北京又一鼎盛时期的奥运鸟巢、大巨蛋国家大剧院,又在引领着当代北京流行文化风尚。既古老又年轻、既传统又现代、既古典又时尚,既保守又开放。亦古亦今,贯通中西,世界上还有哪一座城市,能够像北京一样,坚守价值传统的同时又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多元文化呢。

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这种包容不但早已从文化上普及播扬,也获得了政府的积极确认。2011年底,北京市公布了八字“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其中的“包容”最具“北京精神”特征——宽容、容纳。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壮大的漫长过程中,北京以自己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吸引、融合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古典的、现代的、民族的、世界的,京腔京韵的、五湖四海的在今天的北京都有其展示的舞台;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人,都能在北京寻找到发展的机会。

理由2:高校林立,教育高地

大美的人文风景,自然也会汇聚昌明文风,北京自古就是中国教育的圣地。这里坐落着中国古代自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国子监,这也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近现代史上的北平,也因1898年前清京师大学堂的成立,成为中国近现代大学教育制度的肇始之地——京师大学堂标志着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正式开始。新中国建立之后,因为服从国家建设需要,全国各地大量优秀的教育资源被调入北京,名牌大学特色院校更是在京城如鱼得水,北京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教育高地。

恢复高考三十余年来,千千万万的青年学子涌入首都北京求学。北京高校的数量和质量,以压倒性优势坐上全国城市的头把交椅。检视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的大学名单,不难发现,107所“211工程”大学,北京拥有23个席位,占五分之一强: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985工程”39所入围大学中,北京占了8所,也是五分之一。

作为首都的北京,一向是跟政治中心划着等号的。北京有着以北大、人大为首的一流文科院校,自然就吸引了全国各地胸怀天下的文科生们。没错,北京的环境对于文科生来讲可能是如鱼得水——作为政治中心,她能使广大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的时势动态:千年的文化积淀以及频繁的文化交流则为学生们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各样深厚的“养分”。

理由3:学子创业,就业孵化池

对理科生而言,北京也是梦想与成功的孵化机。

作为+理科生,你可以不知道北京拥有的大大小小的剧场电影院,但是你一定知道中国最有名的“村子”——中关村。今天,一提起中关村,人们立刻会联想到联想、方正、同方、紫光、用友、华旗资讯、新浪、搜狐这些高科技企业,联想到柳传志、王选、倪光南、段永基、王志东、杨元庆、冯军、李彦宏、张朝阳……说起来,中关村的发展就跟一群热血而执著的理工科毕业生密切相关,比如搜狐老大张朝阳。

1996年,刚刚进入而立之年的张朝阳从美国学成归来,看准了互联网商机的他成功地从美国得到了一笔风险投资,在北京创办了爱特信公司,1998年,爱特信正式推出“搜狐”产品,并更名为搜狐公司。在张朝阳的领导下,搜狐历经四次融资,于2000年7月12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挂牌上市,一举成为中国最领先的新媒体、电子商务、通信及移动增值服务公司。如今,在搜狐网络大厦坐落的清华科技园里,一股大学生自主仓业的浪潮正在兴起。而你们,完全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张朝阳!

当然了,在你成为张朝阳之前,理工科出身的你一样能够享受到北京这个超级大都市带来的好处。比如那些在京的众多科技企业提供的实习实践机会。以计算机类专业的同学为例,学生时代就到中关村来“淘金”的数不胜数。如果你实力够强,你完全可能利用自己高超的技术开发出一些实用的计算机软件,年收入上20万并非天方夜谭。还有一些理工科的学生凭着所学知识开发新的科研成果,同样给自己带来不菲的回报;如果你的外语水平较高,那么国际化的北京亦能给你提供诸多当翻译的机会;其他传统的兼职项目比如家教、导游等等同样是机会多多。

跟紧风向标 选对大学专业

北京美则美矣,但是对于即将报考大学的同学们来说,要想顺利进京坐享首都大美,还得闯过高考这道关。另外,如何进行大学和专业选择呢?让我们一起跟着北京城市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去看看,准保没错。

北京是综合性产业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全国前列,第三产业规模居中国内地第一。

北京正在积极建设世界城市,根据建设世界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北京正在致力于提高第三产业人才比重,并且以发展重点产业人才为突破口,优化第三产业人才的内部结构,促进各类人才向重点产业流动。北京市第三产业发展已达到一个高水平状态,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早在1995年就已经超过了50%,且未来的提升空间仍然巨大。因为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世界城市来看,纽约、东京等世界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都在80%以上。

具体来说,北京市现在急需的第三产业人才主要有:

金融产业人才。这类人才对口的单位很多,包括银行、股票、债券、基金、投行等等。北京开设有金融类专业的大学也相当多,除了知名的北大清华人大外,还有一批专业性更强的著名院校,比如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等,这些院校的优势之一是在京城同行业内部拥有丰富的校友资源,并且诸多银行、基金公司的总部都设在北京,在实习求职方面具有地理上的先天优势。

高科技产业人才。这一点几乎是不言而喻的,北京的硅谷——中关村自诞生那天起就是全国科技产业高地。2011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政府拖入了100亿元支持了300余个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在发展中关村科学城的同时,还启动建设了航天科技创新园等37个项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500家左右,新一代移动通信、软件、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中关村附近分布着许多著名理工类大学,譬如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等,这些学校在各自相应的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毕业生很重要的一个去向就是以中关村为主的在京高科技产业区。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北京将建立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点的投融资体系,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资金和人才交易服务平台,加快创意手段的数字化、传播的网络化、产品的市场化和服务的社会化进程,丰富北京文化内涵,提升文化软实力和世界影响力。北京最不缺的就是历史,最丰富的就是文化。这里的文化创意人才,包括文学、艺术、音乐、绘画等多个领域。除了可以对应北京一批积淀厚重的综合类、师范类名校之外,大家还应该注意到一些专业优势极为突出的艺术院校,譬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等。同时,一些财经类院校开设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也值得同学们关注。

入京准备:京城房贵,居之不易

北京作为首都,工作条件很好,机会比较多。当前北京所拥有世界500强公司总部数量21家。已经超过纽约的18家和伦敦的15家。个人的发展前景也很广阔,但相对来说京城房贵,居之不易。大量毕业生都想留京,造成了户口准入困难。非北京籍的本科生留京要困难一些。

如果要考北京的公务员,其中一条要求就是要有北京市户口,而本科毕业生如果不是非常热门或急需的专业,要想取得北京的户口还是很难的。不过北京的毕业生回到家乡后都比较抢手,因为由北京优良的教学条件培养加上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北京高校毕业生的素质都比较高。

而硕士、博士等高学历的毕业生留京相对容易些。现在北京有新规定,只要是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在北京找到工作都能马上解决户口问题。在北京的高校尤其理工类院校都有很高的考研率,而清华等院校以及医学类、军事类院校还设有本连读的专业,可以一步到位,拿到硕士学位。

在北京高校,出国留学也是比较热门的一条道路。因为北京国际交流比较频繁。赴外流学的机会比较多,各种留学中介机构亦不少,很多同学也愿意选择自费留学的路子。相对而言,清华、北大、首都医科大等名校的牌子比较能为国外的大学所接受!

选择北京,选择一种氛围

马岗强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信息工程专业2007级毕业生

第一次去北京,是去送即将出国留学的堂哥。那时候,堂哥刚刚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马上要去英国读研究生。在首都机场里,家里的每一位长辈看着堂哥,都有一脸欣慰,那个时候堂哥在我心里有近乎偶像的魅力。

等到我高三要填报志愿的时候,几乎是想也没想,就决定了要走跟堂哥一样的路。北京理工大学很自然地成了我的第一志愿,就连学院和专业也几乎与堂哥一模一样——光电工程系信息工程专业。成长与改变,开始于真正地在北京生活,实实在在地感受了属于北京的氛围。

离开父母,远赴北京,跟很多进入名校的同学一样,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和安全感,仿佛名校就如保险柜一般,能保我未来前途似锦。我享受着新大学的“后高三”生活,偶尔从留在重庆上学的同学身上找找名校生的优越感。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我果然就挂死在了高数那棵“树”上,而英语四级更是考一次挂一次。

浑浑噩噩地混到了大二。一次,高中的同学们在北京聚会,我才惊觉其他同学竟然都在一如既往地努力:在人大学金融的同学已经考了会计证、CPA初级等等与专业相关的证照:北大数学系的同学已经开始修双学位了;清华的同学已经开始在我梦寐以求的大唐电信公司实习了:还有很多人开始为出国留学做准备了……那一瞬间,我突然有了一种压力感,原来这才是北京的生活,享受着全中国最便捷的生活和最高端的教育资源,但在最顶尖的人才中竞争也无处不在。

我开始反思来到北京的理由,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生活。静下心来为出国留学做准备,我去新东方报读寒假期间的出国留学班,却被告知寒假班早就报满了,而当时才刚刚过完国庆节。那时候我觉得不可思议,现在想来已经完全可以理解,我们大学全班27人,毕业时已有7人选择出国,而留在北京工作的,先后又有10多人出国学习。我能想象得到在北京的新东方里,大家挤在一起上课的情景,这就是属于北京的光景。后来,我只得回到重庆报读新东方,当时重庆的新东方寒假班里只有区区十个人报名学雅思而已,

在北京,在享受这座城市所带来的资源和机会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接受它所带来的压力与挑战,并不断地完善自己,以适应这座城市为我们生命所带来的变化。在后面三年里,我考过了四级,努力学习争取高的GPA,考了雅思。离开北京的时候,我拿到了在微电子方向排名全欧第一的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Offer。北京的生活,从盲目开始,却以踏实和努力换来了属于我自己的人生未来,这也是北京这座城市给予我的推动和成就。

猜你喜欢
北京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Excerpt from Pygmalion
《大学》征稿简则
《大学》
北京X7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