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

2012-04-29 00:44田复兴张仕涛
中国机械 2012年10期
关键词:关键问题起重机械安全管理

田复兴 张仕涛

摘要:对与起重机械安全有关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剖析,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同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对起重机械研发、制造、使用企业和人员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关键问题

引言

基本建设离不开起重吊装,吊装自然离不开起重机械。近些年,不论是市政工程还是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电力、石油、化工、冶金、核工业等,基本建设的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大,使用的起重机械不仅数量增多,而且性能要求高,参数亦大。与此同时,伴随而未的起重机械安全事故亦呈上升趋势,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的绝对数量也在上升。恶性事故也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且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仅媒体公开报道的部分较大起重机械事故就有58起,造成死亡81人,伤85人的惨痛后果。仔细分析这些事故,可以看出,有些是在起重机械拆装过程中发生的,有些是在吊装过程中发生的,有些是在检修过程中发生的,还有些是多台塔吊相碰造成的,等等。从原因分析来看,有些是机械本身质量问题,有些是操作人员违章操作的问题,有些是安拆过程中起重操作人员作业不当的问题,还有的是起重机械的基础问题等等。现象五花八门,原因林林总总,但归根结底,作者认为从起重机械制造出厂、使用、报废这一生命周期来看,要保证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人员的问题2、设计制造的问题3、使用的问题4、安全监管的问题。下面分别简述之。

田复兴简介

田老师从事起重机械管理二十余年,主编《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实用指南》专著四部,副主编《大型设备吊装工程实用手册》一部。荣获国家专利五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任:中国电力建设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特种设备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特种设备协会起重机械专业委员会委员、济南安监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专家、吊装大赛国家裁判等。

1 关于人员的问题

在任何工作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都是人。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亦不例外。其重点是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中的企业安全第一责任者、中层和技术管理人员及操作(含起重检修)人员。

1.1 各有关企业安全第一责任者对起重机械安全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小到个体老板,大到集团公司总经理作为法定安全管理第一责任者,对起重机械这一特种设备在制造、使用等各环节中的危险程度认识不够,从而导致重视程度不够。这样一来,作为制造企业,就出现了没有把产品安全性及质量放在第一位上,片面追求产量及利润等问题。同时,领导不重视,导致上行下效的后果是下属也不重视。制造质量一旦得不到保证的话,显而易见,这种先天不足的起重机械流人市场,是事故最危险的源头。就现在国内起重机械制造企业而言,多数大中型企业普遍较好,而部分中小型企业状况堪忧,尤其是技术含量低的小力矩建筑塔机制造企业。这也是近几年建筑塔机事故居高不下且制造质量问题引起事故所占比重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规模不大的一些从属企业(多种产业)类似问题也较多。而作为起重机械使用的施工、租赁企业,安全第一责任者不重视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长此以往,必将直接导致起重机械在使用中及安装拆卸时较多的安全隐患甚至事故。有关统计表明,起重机械安全事故多发环节是安装、拆卸和使用阶段。一把手不重视就不可能带出一只训练有素、技术过硬的操作、安装拆卸队伍,如此一来,不出事故绝对是侥幸。很多血的教训证明了企业安全第一责任者必须将起重机械安全放在第一位并且身体力行地去抓此项工作,方能渐见成效。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安监局、质监局等)的强力监管,对发生事故的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使一把手不要抱侥幸心理;对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强化政策法规的培训学习等等。

1.2 中层及技术管理人员责任心和业务能力不强的问题

任何一个公司,其中层及其技术管理人员都是其执行层的核心力量。要将总经理的想法不走样的贯彻下去,将国家、行业的法律法规、条例规范及公司的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必须要有责任心和业务能力都过硬的中层及技术管理人员来推动、来落实、来监督实施。而现在的情况是,有不少企业的中层不学无术,仅靠自己多少年前的一点经验积累在瞎指挥。技术管理人员有的责任心不强,不安心企业的工作。有的不是钻研业务,而是热衷搞关系,走捷径,连基本的一些国家级的规范要求都搞不清楚。更有甚者,连其技术负责人(技术处主任)都是一知半解。这是作者到一些起重机械制造企业评审时所见到的。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主要负责人要对下属严格管理,从严考核,“合格人干合格事”。对那些不学无术的管理人员坚决清退出去。要让德才兼备的务实员工担当起重任。这样才能在企业形成一种良好的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的浓厚氛围。

1.3 操作(含起重、檢修)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操作技能不过硬的问题

操作人员(含起重、检修)是起重机械安全的最后直接把关者,其责任心及操作技能对起重机械安全运行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作者认为,其责任心亦即思想素质是通过教育获取提高削;其操作技能是通过培训得到的。只有其同事具备较高的责任心和通过培训学习,对起重机械的结构、基本原理、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保养要点、安拆注意事项和程序等有足够的掌握后,方可能达到合格,从而放心地操作。与操作人员一样,起重及检修也是特殊工种,也必须通过实实在在的培训合格后取证上岗。现在有些小型施工企业和租赁企业,没有自己的用人与培养计划,只是从别的施工或租赁企业挖人,只知道来的人在其他企业干过操作,至于到底对起重机械了解多少,是否了解所操作的目前的机型,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是否清楚等这些则一概不问,或者是到劳务市场上招收些劳务工,由老司机一交待就去干活。起重工那就更简单了,纯粹是一些没有经过任何培训的农民工。这样做的效果是,快速、简单。可是,违背了客观规律,不明不白地出了事故,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叫人欲哭无泪,无知到了极点。可怕的是,这种情况,并不是个别的。这不能不令我们的管理者警醒。

针对这种情况,也是要加强教育与培训。一是要教育,提高其思想觉悟,端正态度;而是要培训技能,知道怎么操作是正确的,怎么操作是错误的及如何避免操作事故等等。

2关于设计制造的问题

这些年,随着我国起重机械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的大量需求,不管是流动式汽车、履带起重机,还是固定式塔式、门式、桥式等起重机,进口数量己经越来越少。大多都是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把好起重机械进入市场的关口,防止先天不足的起重机械流入市场。近些年,随着国家主管部门——国家质检总局的一系列关于起重机械制造许可的条例、法规、规范的出台和实施,使得我国起重机械制造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尤其是大型起重机械制造企业,如三一重工、中联中科、徐工集团等,无论从吨位、力矩、还是性能及先进性等方面,都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模仿测绘的多,自主创新的少。拿来照用的多,真正吃透的少。对于一些事关安全的关键技术来说,这种情况就很危险。对于一些中小型的制造企业,问题就更多了。从作者走访、考察及评审过的部分起重机械制造企业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很全面地吃透和消化一些国外的先进技术。比如带超起的大型履带起重机的力矩控制等问题;拉板的制造工艺及其特殊要求等问题;回转支承的选用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也很正常,因为我们发展的时间短,经过我们自己测绘或参照选用后还没有来得及经过时间的检验。但是,发现任何的瑕疵或用户反馈的任何意见及隐患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研究解决。不能再走用生命弥补不足的老路。

这就要求我们这些国有骨干企业、民族制造业的精英从长计议,细细消化国外核心技术,在消化中吸收、创新,做出中华民族的精品,确确实实让国人放心。

对于一些中小型的制造企业,问题就更多了。主要是人才问题,技术管理力量不足,学习国家的规范、标准等文件不够。比如,有些厂子没有人清楚作为特种设备的起重机械制造许可中质量体系的基本要求(需控制的关键程序等)。对有设计能力的公司来讲,主要设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对于没有设计能力,靠外设计的公司来讲,对外来图纸的评审、工艺细化有时没做,即使做了,也非常简单,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尤其是一些买来多年的老图纸,没有根据这些年国家在钢材、液压、电器元件等方面的变化及工艺设备的改进而对图纸重新会审,制定相应的工艺程序。只是一味的照猫画虎,就吃不透一些关键工艺,对起重机械安全性能很可能留下隐患。此外,对起重机械这一结构件很是关键的焊接控制、无损检验实施也较欠缺。还有,对重要度分级、操作说明书的编制等方面也有较大差距。所有这些就为起重机械进入市场留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制造企业应逐步自我完善,确实将产品的安全性能及质量放在第一位。另一方面,施工企业(租赁企业)的设备管理部门在购置起重机械时一定要对厂家作实地考察,真正了解制造企业在起重机械制造过程中对一些事关安全的环节是否做到了有效的控制。

3 关于使用中的问题

起重机械使用(含安装拆卸)环节被公认为是安全管理的难点和重点。因为所有的设计制造问题及操作安装人员的工作质量都会在这一环节暴露出来。而且,吊装对象、使用环境、天气情况等千差万别,操作、起重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所以,当某一安全隐患连续“穿过”所设防的几道关口时,安全事故也就自然发生了。因此,起重机械的使用是非常关键的。目前,有几个方面的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是安装拆卸时没有使用具有资质的专业队伍,安装拆卸的关键程序没有搞明白,技术人员交底不清或关键环节没靠在现场;二是操作人员责任心和技能不过硬,对安全存有侥幸心理,机械本身有问题或外部条件不具备时也强行操作;三是起重及指挥素质不高,对起重机械的性能不了解,对安全没有起到把关作用;四是没有摆正工期与安全、效益与安全的关系,只是抢工期、重效益而忽略安全:五是领导瞎指挥,不尊重科学、不尊重技术人员的意见,强行指挥操作人员蛮干:六是对分包队伍白带及租赁的起重机械管理没有纳入整个项目的安全体系中来,以包代管、以租代管现象普遍。

要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也是需要培训我们的员工,包括管理人员。让大家明白安全就是效益,所有的工作都要以安全为前提。对于具体的技术、技能问题就是要通过培训解决,通过培训了解机械的原理、结构、安拆关键点、操作注意事项等等。

4 关于起重机械安全监管的问题

这里讲的安全监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二是国家技术监督部门。作者认为,关键在于企业内部的监管。就人的本性和目前的发展水平来讲,监管是不可缺失的。企业内部必须设立监督部门或人员,哪怕是兼职的也好,必须要有,而且要有职有权。对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没有按照有关制度实施或安全隐患没有及时整改的情况要有处罚措施,而且必须到位,以起到杀一做百的作用。当然,处罚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让被处罚者改正错误,以便在公司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人人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如不清楚怎么改正,那就要培训。现在的问题是部分尤其是国有较大规模的公司部门、人员、制度等齐全,但实施起来大打折扣,效果不佳:而部分较小规模的公司尤其是个体私营公司部门人员建制不全,所有的事情都在老板一个人身上。这都是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大忌。

对于国家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管也很重要。那是要引领一个方向,倡导一种正确的行为。近些年,国家质检总局在特种设备方面尤其是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方面是下了大力气的。截至目前,连续出台了法律法规5个,部门规章5个,安全技术规范33个,有关标准数百个。尤其是制造、安装监检等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对于地市级的年度检验来讲,有些地方的监督把关就显得差强人意了。主要问题是:关键的问题没看出来,甚至根本就没看,与走过场差不多:对企业的指导也不够:组织举办的有些培训班也是蜻蜓点水,效果不佳。这种情况也要得到其上一级的监督方能杜绝。

5 结束语

简言之,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各环节的技术、管理、操作、起重、检修等人员去共同把关,方有可能减少乃至杜绝事故的发生。当然,这里面还要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我们相信,只要共同努力,脚踏实地,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对特种设备的一系列要求去做,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工作一定会做好,也一定能做好。

猜你喜欢
关键问题起重机械安全管理
起重机械安全监管问题及应对
起重机械检验常见问题及处置
基于低压供电系统防护特性的起重机械接地要求探讨
防治水霉病的几点关键问题
起重机械安全隐患与缺陷的统计分析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
NFV技术及其引入VoLTE IMS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解决好改革关键问题
基于坐位肌肉注射的关键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