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伟
19世纪初,在英国中部的约克城,红、绿装分别代表女性的不同身份——着红装的女人表示已婚,而着绿装的女人则是未婚者。后来,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经常发生马车轧人的事故,人们受当时女性红绿装的启发,发明了红绿两色的信号灯。
1868年12月10日,信号灯家族的第一个成员就在伦敦议会大厦的广场上诞生了。这种由当时的英国机械师德·哈特设计并制造的煤气交通信号灯,柱高7米,身上挂着一盏红、绿两色的提灯。在灯的脚下,一名手持长杆的警察随心所欲地牵动皮带转换提灯的颜色。后来,人们又在信号灯的中心装上了煤气灯罩,在其前面有红、绿两块玻璃交替遮挡。不幸的是,这种信号灯只面世23天便突然爆炸自灭,致使一位正在值勤的警察丧命。从此,城市的交通信号灯被取缔了。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市率先恢复了红绿信号灯,不过,这时已发展成为电气信号灯了。后来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又相继重新出现了交通信号灯。
随着各种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交通指挥的需要,第一盏名副其实的红黄绿三色信号灯于1918年诞生。这种三色、圆形、四面的投影器,被安装在纽约市五号街的一座高塔上,它的诞生,使城市交通大为改善。
在此不得不提的是,黄色信号灯的发明者是一个叫胡汝鼎的中国人,当时他在美国学习深造,同时在大发明家爱迪生为董事长的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任职员。一天,他正站在繁华的十字路口等待绿灯信号,当他看到红灯正欲过马路时,一辆转弯的汽车呼啸而过,吓得他一身冷汗。回到宿舍,他反复琢磨,最终想到在红绿灯中间再加上一个黄灯,提醒人们注意危险。他的建议立即得到了有关方面的肯定。于是,红黄绿三色信号灯以一个完整的指挥信号家族形象,遍及了全世界的陆、海、空交通领域。
1920年10月,红黄绿三色信号灯正式投入使用,被安装在了底特律伍德沃德大街和福特街的交界处,其三色灯光的含义与今天基本一致。现在的亨利·福特纪念馆还收藏着这一文物,并对外展出。
而中国最早的信号灯,于1928年出现在上海的英租界。
1928年,又出现了带控制功能的信号灯和红外线信号灯。这种信号灯,一种是将压力探测器安置于地下,只要车辆一接近,红灯即变为绿灯;另一种是用扩音器来启动红绿灯,司机遇红灯时只要按一下喇叭,就能使红灯变为绿灯。红外线信号灯的优点是,当等待过马路的行人踏上对压力敏感的路面时,它就能察觉到有人要过马路,此时红外光束便将信号灯的红灯延长一段时间,推迟放行汽车,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后来,红绿灯不断有了新的发展,除了技术革新,人们越来越重视视觉感受。研究显示,行人对有特定含义图案的交通灯的感应度远远大于没有图案的红绿灯,除此之外,此前的设计并没有考虑到色弱、色盲人士的需求。于是,1961年心理学家卡尔·佩格劳为东德交通部设计了一种新的行人信号灯。与现在我们使用的人形信号灯不同的是,在这一设计中,原本单调的图案不但变成了一个站立的和一个行走的行人形象,而且两人体形肥胖,戴着帽子,动作略显夸张。比起呆板木讷的西德红绿灯小人,东德的小人更大,手臂和腿部更为突出,传递的视觉信号更为明显,形象也更加可爱。这个信号灯于1969年首次出现在东柏林的弗里德里希大街和菩提树下大街的十字路口,受到了政府的认可和民众的喜爱,并很快推广到全东德,它不但出现在街头,还出现在了学生的教材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世界上又出现了许多更加智能化的信号灯。
在西班牙一些城市的主要路口,安装了一种会说话的信号灯。这种信号灯由一台电子计算机控制,并和一只喇叭连接,,当红灯亮时,喇叭会持续发出“红灯,请稍等”的声音,而当绿灯亮时,喇叭又会发出“绿灯,请您走好”的声音。
在日本的大城市路口,都装有一种有趣的行人信号灯,在绿灯亮的同时,横道线旁有只小喇叭会发出悦耳的音乐,这种声音被称为“盲人信号”。盲人听到这种乐曲,尽可放心地从容穿越马路。在绿灯将要转为红灯前10秒左右,盲人信号即会停止,绿灯开始闪动,提醒尚未通过的行人抓紧时间,加快步伐。绿灯转为红灯后 5至10秒内,另一方面的红灯才会转为绿灯,这就给横穿马路走在最后面的人留出了时间,又能让驾车者作好启动准备,考虑得十分周到。
从最早的手牵皮带到20世纪50年代的电气自动化控制,从采用计算机控制到现代化的电子定时监控,交通信号灯在科学化、自动化等方面不断地更新、发展和完善着,相信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它一定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安全和便利。